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20位特級教師告訴了我們什麽?(下)

20位特級教師告訴了我們什麽?(下)

日前,無錫市水秀實驗幼兒園迎來了第四個“秀博園”教師節。活動中,各位老師展示自己的教學活動,合理規劃園本課程,提高課堂效率,關註幼兒發展。圖為壹位男老師李世標在教壹節小班體育活動課《聰明的小狗》。章昊照片四。教育寫作以何種方式、從哪些方面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自壹線的新鮮素材揭示了教育寫作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特點和規律。教育寫作如何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其他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相比,它有什麽獨特之處?調查顯示,教師的專業發展更依賴於自我驅動和自主發展。如果說磨課、學習培訓、專家指導給老師帶來的是由外而內的改變,那麽教育寫作給老師帶來的是由內而外的改變。雖然這種改變壹時還不容易看到,但“每壹次寫作都記錄著自己成長的足跡,記錄著自己教育理念乃至教育思想形成的過程”,“每壹次寫作都能促進自己的壹點點改變”(朱語)。教育寫作是壹次教育之旅,也是壹次人生之旅。所以它給人帶來的改變是漸進的,是壹個不斷積累,逐步成功的過程。不要指望壹夜重生。她還以不同時期論文內容和表達方式的變化為例,證明寫作給她的思想和行動帶來的深刻而潛移默化的變化。

更多的人認為“教育寫作的獨特性在於它的實踐基礎和品格。楊文娟認為,“沒有實踐的教育寫作不是中小學教師真正的寫作。”魏光明說,“教育寫作是寫出來的,是做出來的。薛麗軍說,“教育寫作是基於對教育工作的發現和思考。“她還以自己的文章《文化規劃:從昨天到明天的學校》為例,說明教育論文的寫作是壹個從實踐到實踐的過程,“壹個學校理念如何轉化、滲透、落實到學校工作各個方面的過程”。關建剛老師從競賽、課堂、寫作的比較角度提出了自己對教育寫作獨特性的看法:教育寫作是壹種經濟的專業成長方式。因為這些機會都是有條件的,無論是上課還是比賽。比如妳需要別人給妳機會,妳需要他們的配合和幫助,而教育寫作是妳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除了自己的精力,不需要其他的經濟投入。教育寫作從哪些方面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調查顯示,教育寫作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是影響教師的專業態度。所謂職業態度,核心是對教師職業的價值認知。教師普遍認為,通過寫作,感受到了這個職業的快樂,更加熱愛教師這個職業。通過教育寫作,我改變了自己的教育觀念,使自己深刻認識到教師這壹職業的價值和工作特點。戴說:“教育寫作首先給我帶來的是教育思想的轉變。在教育寫作的過程中,我逐漸形成了個性化、主體性的教育教學思想。其次,教育情感的變化。可以說,沒有教育寫作的教師情感只能是感性的、表面的流動,而在教育寫作基礎上產生的教育情感是理性的、深刻的、持久的,是深入人心的。最後,教育行為的改變。教育寫作是思想和情感的體驗,必然導致教育行為的更新。教育寫作所創造的人格培養,必然會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邁出有力的壹步。”二是影響教師的職業習慣,培養教師優秀的思維品質和不斷探索的精神。楊文娟說,“教育寫作教會了我觀察和思考。因為每壹次寫作都是基於真實事件的記錄或者基於問題的思考,寫作需要善於觀察,平時努力思考,漸漸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增強;寫作讓我克服了懶惰,學會了堅持。”李認為,教育寫作帶來改變的關鍵在於習慣的養成。因為寫作,我養成了自己的閱讀習慣和探究習慣。沈茂德說,“寫作是壹個修身養性、錘煉性格的過程。寫作可以讓妳獲得動力和信心。教育寫作帶來的是對校園生活的懷念,對樸素教育故事的關註,對教育案例的深入解剖,讓我們始終能以真正教育工作者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待自己、看待學校,始終能以飽滿的教育理想和熱情去尋找教育的未知和教育的規律。”第三,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形成自己的專業智慧,讓他們能夠專業地思考和處理問題。楊文娟說寫作“使自己從感性走向理性,從實踐智慧走向理論智慧”。孫雙金說,寫作不僅可以滋養情感,還可以改變壹個人的思維品質,使壹個人得到系統而深刻的提升。關建剛認為,連續寫作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技術,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效率。第四,拓展教師的專業知識,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寫作是另壹種閱讀。”很多老師認為教育寫作是壹個不斷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也是壹個不斷認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知識不僅得到了整理,而且得到了更新。有人認為寫作是壹個思維過程,是壹種認知活動。當妳把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提煉為想法的時候,妳的認知活動就會得到提升。這就是知識內化和知識生產建構的過程。教育寫作也是壹個知識生產的問題。樊美蘭已經提出了他的解釋:“寫作其實是對教育現象的解釋。當這種解釋上升到反思階段,形成普遍的指導性價值取向,指導教師的行動時,就成為實踐性知識。“總之,教育寫作把教師從傳統的知識搬運工變成了知識的翻譯者和生產者,把教師從感性的實踐者變成了理性的思考者。馮衛東用詩意的語言闡述了教育寫作帶來的變化。他說教育寫作把他模糊的思想變成了清晰的思想。用余先生的話來說,不斷的表達,就是靈魂的不斷重組。”我覺得寫作讓我變得豐富而深刻,讓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簡單,更豐富多彩。沒有寫作,我就是壹個普通人。有了寫作,我成了壹個對教育有貢獻的人。教育寫作對我來說是壹個很好的表達我的感受和與教育世界對話的方式。“為什麽教育寫作能給人帶來如此鮮明的變化?首先,教育寫作不僅提供了反思的平臺和工具,而且促使教師完成教育學意義上的反思過程。許多著名學者討論了教育反思對專業成長的意義。但是,對教育學意義的反思,不是我這輩子想的,而是涉及到壹個完整的過程。杜威認為反思由五個步驟組成:(1)對自己所處的情境產生“困惑、迷茫和懷疑”;(2)“預見並試圖解釋”已有的原則或情境意義及其可能的後果;(3)“檢查、檢驗和分析所有可能的方法”來界定和澄清所遇到的問題;(4)解釋各種試探性的假設性建議;(5)根據預期結果采取“壹個行動計劃”或“采取行動”。調查告訴我們,很多教師通過教育寫作這個平臺和工具,對自己教育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給出符合規律的解釋或結論,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並付諸於自己的教育行動。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不斷改進我們的教育和教學行為。教育寫作就是記錄和凈化這壹過程中的得與失,完成系統而深入的教學反思過程。在這個深入反思的過程中,增加專業理解,促進專業成長。其次,教育寫作也是壹個迫使作者進行主題學習的過程。”寫作是讀書下的蛋。劉良華教授提出,“用寫作來促進有意義的閱讀,不斷拓展生活的視野”。“很多老師在問卷中強調閱讀和寫作的關系:“閱讀是債,寫作是債。“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經歷為例,認為要寫10000字,至少要讀40000字。顧廣林說,“教育寫作逼著我看了很多理論書,逼著我平時在教學中多思考問題,讓我學會發現問題。“我們認為,為寫作而閱讀是壹種高效、有意義的閱讀,不同於普通的休閑閱讀。它是壹種應用性的閱讀和學習,是壹種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的閱讀和學習,還是壹種專門的深度閱讀和學習。這種學習是主動的探究式學習,不同於參加培訓等被動的學習,所以特別有益。再者,教育寫作的過程也是壹個研究的過程。基於學生發展的教學研究伴隨著教師的專業成長。郭元祥教授認為“寫作伴隨著研究。“當然,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在人文學科中,觀察和寫作是壹種學習方式,也就是馬克斯·範梅蘭所說的生活經驗學習。研究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是不爭的事實。高子陽說,真正的教育寫作是對教育現象的研究、觀察和反思,是經過思考後把優秀的教育思想融入自己的課堂。文章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教育歷程,研究自己的教育史。馮衛東認為研究有很多種形式。教育寫作是壹種形式,也是壹些具體研究行為的終端。也是壹種零碎的研究,壹種凈化。當然,有些寫作不是研究,比如急功近利的寫作,無病呻吟的寫作等等。,這不是研究,更不是所謂真正的研究。的確,研究是壹個大概念,研究有很多種形式和風格。教育寫作也是壹種廣泛的研究,甚至是壹種有效的行動研究。當然,也有人對教育寫作與研究的關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楊文娟說教育寫作不壹定要和研究聯系在壹起。不是所有從事教育寫作的人都在做研究,做研究的方式也不止壹種。雖然科研成果大多是通過寫作實現的,但它不僅僅是教育寫作的壹種表現...教育寫作可能是壹種興趣,壹種愛好,壹種表達自己的方式。五、有人認為“名醫帶刀,名師帶課”,教師應該提倡上好課,而不是寫好文章。那麽特級教師是如何看待和對待教育寫作和課堂教學的呢?馮普認為,教學是教師的天職,也應該是教師的看家本領。但是,光有壹堂精彩的課是不夠的,還要對這壹堂精彩的課進行記錄和理性的反思,以便與他人分享,提升自己。孫雙金贊同“名醫有刀,名師有課”的說法。究其原因,教師的主要價值是指向學生,課堂是師生交流、傳承、碰撞、啟發、引導的主要陣地。從這個角度來說,老師上好壹堂課最重要。老師寫文章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因為教師要想成為名師、教育家,必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要有思想,就要有思考、實踐、探索、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文章。

楊文娟認為,寫作和課堂教學並不矛盾。只搞教育寫作而忽視課堂功夫的人不是合格的教師;只關註課堂而忽視教育寫作反思的人,是成不了優秀教師的。兩者必須同時具備資格,才能走向教育家。馮衛東從道德倫理的角度闡述了他對教師課堂與寫作關系的理解:課堂上是否站出來做壹個真善美的人,是寫作的前提;如果沒有,他就沒有資格談寫作。同時,他也認為沒有不進行教育研究和寫作的名師。寫作是他們成功的唯壹步驟。6.教育寫作應該寫什麽?怎麽寫?應該從問題開始還是興趣開始?妳寫的是別人還是自己?教育寫作中如何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在本問卷中,我們還設計了這方面的調查項目,旨在了解在教學研究和教育寫作方面取得專業發展成功的教師的第壹手經驗。教師普遍認為,教育研究和寫作應該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為中心,不應該在自己的工作之外開拓新的領域。許多教師結合自己的經驗指出,教師應該教寫什麽。當高子陽教數學時,他寫了壹些與數學有關的文章。後來轉行教語文,開始研究和寫作語文,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李萬龍曾經教過歷史,寫過歷史教學的研究文章。後來轉行教地理,寫地理教學的文章。楊文娟曾經是少先隊大隊的輔導員,所以寫了《讓生活充滿情感》等壹系列關於少先隊輔導員工作研究的文章,後來教思維班寫了《小學思維課資源整合》等文章。總結壹下,這些經驗其實就是把工作當做研究,研究什麽都行。只要妳對工作充滿熱情和敏感,善於觀察和思考,妳壹定會有所發現。相反,如果妳目標過高,總是把目光放在與工作和專業無關的領域,不僅難以實現,還容易影響工作,得不到學校的理解和支持。當然,寫妳的生活和工作是廣義的,而不是狹義的。比如寫自己的孩子,其實就是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很多老師都用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寫作實踐證明了這壹點。所謂寫自己的孩子,就是把自己的孩子作為觀察對象來寫,寫教育孩子的故事和經歷。這樣做,他們不僅更理性、更科學地愛孩子,也更專業地愛孩子。楊文娟老師不僅把女兒送進了名牌大學,還用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寫了《教師如何教育孩子》這本書,受到了市場的好評。高子陽不僅成功地把他的孩子送進了壹所著名的大學,而且還讀了博士學位。他發表了許多關於他教育孩子的經驗的文章。現在他繼續這樣寫,打算出壹本集子,在她結婚的時候作為特別的禮物送給她。關於寫什麽,怎麽寫,有老師從體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孫雙金說,教師要寫教育故事、教育案例、教育思考、教育研究。換句話說,他不主張寫純理論文章。“因為基礎教育的教師處在實踐的第壹線,他們首先是教育實踐者,所以應該多寫壹些敘事性的案例教育實踐。當然,也鼓勵有相當教育素養和理論基礎的老師寫教育思辨和教育思想。”沈茂德說,教育寫作要多寫教育散文。在教育生活中,大量的教育案例或有啟發,或有教訓。這些東西可以是有用的、有趣的、生動的、真實的訓練材料,也便於老師學習。王東升老師在教育寫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教而不跪》、《致青年教師》都是優秀的教育散文,但他在寫作中並不提倡教師應該提倡的東西。他說:“我提倡自由寫作。不提倡也不限制老師寫什麽。願意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體會,熱愛文學創作,記錄自己的思想,這是很好的,前提是妳熱愛。有個老師熱衷於寫遊記,只寫遊記。還聽說有個老師天天寫菜譜。我覺得沒什麽不好。寫就好,開心就好。”教育寫作是從問題還是興趣出發?這也是壹個爭論已久的問題。在這次調查中,還是僵持不下。有些老師認為,教育寫作不應該規定寫什麽,而應該讓老師自己選擇想寫什麽。從老師的興趣出發,不要讓寫作負荷太大。但也有教師認為,教育寫作是教師的壹種職務行為,應該提倡為提高工作效率和專業發展而寫作。最根本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寫作。就像有人說的“發展自己,耽誤學生寫作,就要反對。”“教育寫作要有問題意識。如果脫離實際的寫作是空洞的寫作,那麽沒有問題的寫作就是假寫作。”(顧廣林語)有人認為,教育寫作不僅要思考寫作的技術問題,還要思考“教育是什麽”、“教育為了什麽”的問題,即教育的終極價值問題。從壹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自己的教學思想。當然,我們的調查發現遠不止這些,從中我們不僅發現了許多教育寫作和專業發展的規律,還獲得了許多教師獨特的寫作故事。限於篇幅,不可能壹壹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