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慢火,水少,火滿了才好看。”它從哪裏來的?

“慢火,水少,火滿了才好看。”它從哪裏來的?

蘇東坡的吃豬肉。

相傳“東坡肉”是蘇東坡任徐州周知時所創,原名“東坡賞肉”。公元1077年,蘇軾被任命為徐州周知。他上任不到四個月,就遇到了黃河決口。作為徐州之父,蘇軾毅然帶領全城百姓,日夜堅守城墻,“過家家而不入”,指揮軍民封鎖防守,終於保住了城池。

為了感謝與人民同甘共苦的“父母”,人們紛紛殺豬殺牛,敲鑼打鼓送到周知衙門,以表對東坡先生的感激之情。雖然蘇軾壹再拒絕,但百姓還是堅持要送給王先生。蘇軾無可奈何,只好全盤接受,親自指示廚師做紅燒肉,回饋民間,故稱“東坡回鍋肉”。

沒過多久,蘇東坡就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但在曹太後和朝臣的求情下,幸免於死,被貶黃州。那時候蘇軾經常自己做菜,紅燒肉最好吃。他曾寫過壹首詩:“慢火,少水,火滿了,才是美。”幾年後,蘇軾被調到杭州周知,真正的“東坡肉”就在這個時候誕生了。

人們稱贊蘇東坡為這個地方做了壹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春節的時候,他們都給他送豬肉,表示心意。

蘇東坡收了這麽多豬肉,覺得應該和幾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分壹份。於是他讓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做了著名的紅燒肉。和酒壹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發給每家每戶。但是他家煮肉的時候,聽說“用酒送”是“用酒燒”。沒想到紅燒肉更加香脆可口。收到肉的人都稱贊蘇東坡的烹調方法獨特,味道鮮美,所以取名“東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