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王昌面條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

王昌面條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

腸旺面

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王昌面有山西刀削面的刀法,蘭州拉面的勁道,四川擔擔面的水分,武漢熱幹面的醇香,以色、香、味“三絕”著稱,具有血嫩、面脆、麻香、湯鮮,紅而不辣、油而不膩、酥而不生的特點。

王昌面條起源於清末。據說100多年前,貴陽北門橋壹帶就有多起肉案。橋上有兩家面館,福面館和燕面館。他們用豬肉肥腸和豬血制作香腸面,以吸引前來購買肉類和蔬菜的顧客。兩家面館相互競爭,提高了王昌面的質量,最終在桂陽銷售。

香腸面之所以獨特,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著持久的肥腸和強勁的血液流動,還因為它有著和肥腸壹樣重要的酥脆和強勁的血液流動。說白了就是用肥腸和血旺分別做香腸醬和旺醬,再用五花肉做脆皮醬,再用香腸油、脆皮醬和辣椒油做紅油,從而形成了香腸面“三醬”和紅油的基本特征。

香腸面條的特點是它的面條制作工藝有點特別。香腸面用的面是手工雞蛋面。制作時用上等面粉500克,加入雞蛋4個,食用堿少許,水適量,反復揉搓成水拌面團。然後將面團放在特制的案板上,反復折疊擠壓成緞子般薄的面片,再撒上豆粉作粉,折疊起來切成細絲。整個操作過程有“三轉四乘九切”之說。

王昌面的煮面也很講究。正宗的王昌面條是在碗裏煮的,從不壹次用大鍋。每碗方便面80g左右。搖壹搖,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沸騰。當它沸騰時,用竹筷子夾起面條,看看它們是否直。如果是直的,就用漏勺撈起,然後往漏勺裏倒壹碗涼水,再迅速把面條放進湯鍋裏加熱,這樣面條就“繃緊”了,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在豆芽底部的碗中,將雞湯倒入碗中,加入肥腸片、血旺片和脆皮臊,最後倒入紅油,撒上蔥花。

簡明菜單

原材料:

雞蛋面90g,豬腸50g,五花肉250g,血旺25g,綠豆芽15g,白鐵皮豆腐250g。

調料:

三合壹油、巴贊椒、腐乳、味精、甜酒、花椒粉、蒜泥、姜末、蔥花、高湯等適量。

練習:

1,做飯。豬腸洗凈去腥,煮至半熟,撈出切塊,加香料同煮。

2.五花肉煮熟後切成小丁。鍋裏加鹽炒油後,把油倒入甜酒裏,煮點醋,炒成脆哨。

3.豆腐切塊,用鹽水浸泡,瀝幹水分,煎成泡泡哨。

4.油鍋中加入脆皮哨子油、腸油、糍粑椒,翻炒至香,加入姜末、蒜泥、豆腐腦,加水燒開,倒出紅油備用。

5.將雞蛋面和豆芽放入開水鍋中煮約1分鐘。將腸子、酥哨、腐竹哨放入面碗中,用漏勺將血旺片放入鍋中,放在面上,舀入高湯、紅油、味精、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