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財神李貴祖

財神李貴祖

民國九年(1920)出版的《三續淄川縣誌》官編中,記載財神李覺祖加持:“北魏李覺祖,孝文帝時,立為曲周陵。當年南北紛爭,百姓苦不堪言,爭鬥不休,只能安撫流放,催人開悟,與民同息,死於官位。百姓惜其德,立廟祝其好。至今享受朝拜,明朝朝拜名剎。”李遜在擔任曲周縣令時,清正廉潔,壹心為民造福,解決了許多難題,深受曲周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在任期間,他疏浚河道,修建運河,解決水災,治理鹽堿地,率先垂範,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全部給了窮人。曾幾何時,曲梁地區的人民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後來李貴祖生活在北魏(壹種官職)。彌留之際,他反復對兒子說:“我曾經做過彎梁的官,很了解那裏的百姓。我死後壹定要把我埋在曲梁裏。就算妳們後代將來祭祀我,也不如曲梁人。”以他曾經工作過的衢州為葬地,寓意李宅祖深受衢州人民愛戴,懷念衢州。即使死後,他也不會忘記這裏,想和這裏的人在壹起。他死後,他的兒子按照他的遺願把他安葬在衢州,人民主動為李尋祖建了壹座紀念館,每年都要祭祀,表達對他的思念。後人為了緬懷李勛祖的功績,在編纂縣誌時,把他列為屈、周時期的第壹官,成為歷代縣令的榜樣。926年,晚唐明朝元年,李尋祖為神君賜福增相公,元朝以福、恩、公平為名。

在道教經典《搜神記》中,李宅祖是中國的神之壹,主要管理“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衣食,各時代居住居民的衣食”,即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李宅祖主要管理朝中三品以上官員的衣食,以及天下每壹個公民的衣、食、錢,是主管官民的官運。鞏俐祖廟原位於曲周縣東街路北,稱增福寺。

後人稱李相公,是因為李哲祖被封為增夫公。他的墓地原在衢州城東漳河故道邊上。它高大宏偉,香火不斷。用於祭祀的田地逐漸增多。群眾往往以耕種李相公的祭祀田地為榮,認為會得到李相公的保佑。於是人們聚集在李墓旁生活生產,逐漸形成了壹個村莊,叫相公莊村。歷史上李尋祖的四次皇帝封號至少有四次。第壹次是在五代天成元年(926年),明太祖李斯賜為“神增福而正”;第二次,第二年,天成二年(927年),明宗封其為“增福陵德侯”;第三次,元二年(1329),元文宗獻為《浮山石平公》;第四次,明朝建立後,“明興晉祀明官,仍唐峰”。

幾年前,在張家口張家口碉堡財神廟修繕時,發掘出壹塊49年(1784)的石碑。碑文記載,財神寺建於明代萬歷九年(1581),當時稱為“增福侯伶寺”;清順治十四年(1657)重修,描述了當時的情況。“今天是商旅繁華的大都市,得天獨厚。中外統壹,壽無疆,神明無聲,福星常照,百姓富強,禮儀鹹化,神明幸福吉祥。”這個碑就是李尋祖被封為“增福令德侯”的證據。由於皇帝的冊封,李宅祖成為全國知名的傑出人物,官員學習的榜樣和臣民崇拜的偶像。財神歌謠至今仍在河北曲周流傳。

財神爺爺不姓蔡,

我讓財務人員第二天來。

穿著金和銀,

懷裏抱著壹個聚寶盆。

手裏拿著搖錢樹,

雪花銀在妳腳下翻滾。

拴在搖錢樹上的玉馬,

尤馬和麒麟躺在這裏。

麒麟在這裏晃三晃,

金元寶裝著門。

我已經三天沒掃地了,

這個金元寶有三英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