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5 14:23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濰坊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位於濰坊市東南部,北接昌邑,西接秋桐,南接高密、諸城,東臨青島,連接井坊子區與市區。區域總面積490平方公裏,其中峽山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裏。區內省道縱貫南北,威焦路穿環而過,吉焦鐵路、慶忌高速貫穿東西,沿水庫大壩全長108km的水庫周邊觀光路正在建設中,四通八達、順暢便捷的交通網絡和路網框架基本形成。礦產資源、淡水資源、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標準化種植和特色養殖初具規模,生產的大米清香撲鼻,石頭工藝品暢銷全國,遠近聞名。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位於水庫的中部,碧水藍天,水庫中央的小島玲瓏別致,像壹只鑲嵌在水中的蝸牛。曹珊霞山和袖手旁觀水泄山,山川秀美。劉伯溫洞、鞏崢廟、袁紹之墓等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第二,旅遊資源
(1)自然風光
1,霞山。峽山位於峽山水庫北岸,臥水如虎,俗稱臥虎山、歇山。海拔171.1米,前後均有懸崖峭壁,東南略有坡度,山勢雄偉,景色秀麗。山上有玉皇廟和娘娘廟,山腰有呂祖洞和博文洞。據說明朝時劉伯溫隱居於此。
2.野溝河。野溝河發源於太保莊鎮永旺屯村,向東經張玲、北孟流入蛟新河,全長約15km,是壹條保護較好的原生態河流。目前,在張玲以西1000米處開發建設了魚池湖休閑娛樂景區,修建了攔河壩和魚池湖別墅,湖面擴大到200畝,初具規模。
3.石坑河。西接渭河,東至蛟新河,全長20公裏,流經太保莊鎮和北孟部分村莊。因為河道比較窄,部分河段已經填平或改造。壹些河段的原生態風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4.祁連島。祁連山島位於峽山水庫南端,總面積約100畝(高水位時約60畝)。島上樹很多,很有開發價值。
5.運河河、渭河下遊水面寬闊,渭河新舊河道之間的夾克衫大,風景優美,發展旅遊業條件好。
(2)水利風光
峽山水庫。峽山水庫6月開工1958 11,9月1960基本完工。是壹座防洪、工業和生活用水、灌溉、發電、水產養殖綜合利用的大(壹)型水庫,被譽為“齊魯第壹水庫”。水庫樞紐工程主要由大壩、泄洪閘、泄洪洞和水電站組成。大壩總長32.91 km,壩頂高程44米,李猩庫容5.5億立方米,對應水位37.40米。水庫水面面積1.44平方公裏,水域遼闊,碧波萬頃,景色壯觀。
(3)人文景觀
1,太保莊萬畝生態林。渭河與引黃工程之間的河套,占地約1.2萬畝。目前,森林種植總面積已達5000多畝,真正形成了“遠處看藍天,樹蔭見樹木”的美麗景象。
2.王家莊萬畝生態林。位於水庫西岸淺灘區,總面積10000畝,目前已建6000畝。林帶與水庫相映成趣,庫內碧波無邊,庫外綠樹壹望無際。
(四)歷史文化名人和文物
1,四公
渭水壹帶,自古有“冰雹不打四雄”的說法。這四個男性是指黃公、丐幫、鞏崢和狄公。後指這四個辦事處所在的四座山,分別是黃公山、蓋公山、裏布山、朝歌鎮地山。
黃公,名黃石公,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離開齋藤優子村後,他隱居在這座山裏。他死後,人們把他葬在山的最高處,並把這座山改名為“黃公山”,以示紀念。後來在他講學的舊址建了黃公廟(黃公神像坐於其中,韓信、張亮在其兩側,均為木雕),派人看管。它已經不存在了。
蓋公,生於此鎮,是秦漢時期著名的聖人,創立了“蓋公之道”。晚年,他隱居在齋藤優子村的南山中。他死後,人們把他葬在山頂,命名為“蓋公山”,後來還建了壹個紀念館來紀念。它已經不存在了。
選,字康成,東漢人,著名的經學大師。到了晚年,鄭被袁紹逼得參軍,中途夭折。他葬在他母親的家鄉,即現在的青州市鄭母村,後來遷到他的家鄉渭水東岸的李埠山(此山在鞏崢區鞏崢後店村)。東漢末年,在其墓前豎立鞏崢廟,歷經唐代、清代、民國、1987四次修繕,供遊人瞻仰。現在占地5畝多,有三間兩層的房子,另壹間廂房有人打理。
中華民國佗山鎮張白虎屯宋維淳墓(縣級)
於故居(縣級)清下灣村
近代吉焦鐵路壇山站(縣級)壇山鎮壇山村
商周時期駝山前的駝山遺址(縣級)
周駝山鎮西下灣村西北場遺址(縣級)
王家莊子鎮明高中(縣級)朱集村
青魚山鎮西夏灣村東祖先碑刻組(縣級)
龍柏2樹圍1.2米托山鎮東張村。
郭淮1棵樹尾3.9米托山鎮東張村
九山鎮馬家屯村2.62米周邊郭淮1樹
張玲鎮小野鋪1舒威3.85米下坡村
郭淮1舒舒外3.65米張玲鎮牛集埠村
安丘市王家莊鎮齋藤優子村與趙格鎮石頭崖村交接地區有霍林吉遺址。蓋公山、黃公山、韓信渭水戰、齋藤優子廟等遺跡;齊城壹帶、黃旗堡鎮、溫河、渭河沿岸地區是原始社會文物密集區;原王家莊鎮李佳古城村舊城遺址及墓葬。進賢村抗戰戰場,諸城市原陽臺地區,尤其是渭河附近地區,是文物重點調查區域。
(2)部分文物古跡簡介
、長安城、鄧墓、村三塔、和林寺、廟、墓等。
孫蒙中。孫萌是秦朝的壹位將軍,他在與齊軍的戰鬥中犧牲了。戰鬥地點在這個鎮的孫萌村。孫萌戰死後葬在這裏。後來受到尊重,其墓也越來越大,被稱為孫墓。它已經不存在了。
長安老城與鄧襲墓。現在的李佳古鎮村是長安縣的古鎮遺址。漢置長安郡,唐初省入安丘。唐第二年,安丘縣遷到這裏。北宋初,安丘郡遷走,城廢。長安城作為縣城,延續了800多年,現在還有壹段土墻遺址,長約500米(後來村民建房用的土被鏟平)。漢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鄧攻(鄧禹之子)封為長安侯,所居之地為食邑。在李佳古鎮村的北半部可能有壹座古墓。相傳長安侯鄧攻墓。它已經不存在了。
三塔,霍林寺,齋藤優子寺和郝明墓都在齋藤優子村。齋藤優子村長期以來壹直是佛塔和寺廟並存的佛教聖地。這三座塔是什麽時候建造的不得而知。但從重建的三塔牌位得知,該塔毀於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隋朝黃凱八年重建。這個被毀的年代比人們稱之為塔祖的Xi大雁塔早了近百年。
霍林吉。關於它是什麽時候建成的,眾說紛紜。據《明萬歷年間安丘縣誌》記載,建於晉重慶元年(1212),而在清末安丘地方誌中,建於明二年(1507)。它的確切建造時間尚無定論。
和林寺前的石龜長2.8m,寬1.44m,高0.94m。它是全國寺廟中最大的石龜,比孔廟中的石龜還要大。由於多年的風化,它的身體多處開裂。為了搶救這壹歷史文物,在濰坊市文化局和安丘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於2003年6月29日將其北移至高處,並建亭保護。
齋藤優子神廟。宋慶元三年,大學者朱在和林寺的壹棵古樹下講學,後來在樹的北面建了壹座廟。新中國成立後,這棵古槐樹依然奇特壯觀,厚度難以測量。下年輪樹有三個大幹洞,每個洞可容納人進出,上年輪樹周圍有九個大小不壹的小幹洞,稱為三門九窗。樹上枝葉茂密,樹下樹蔭宜人。它與齋藤優子神廟融為壹體,相得益彰。許多學者都來這裏表達他們的敬意。
郝明墓。齋藤優子村之後,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墓與黃公山黃公墓、蓋公山蓋公墓壹起,有壹個成品字形,稱為“三墓”。
三、下壹步旅遊發展規劃
首先是發展水庫周邊的旅遊業。突出水上觀賞主題,打造“壹環”觀光路線。沿水庫大壩建設108公裏的水庫周邊觀光道路,在水庫外發展100米的生態林帶,構建綠色觀光廊道。水庫主壩兩側進行綠化改造,建設綠色生態觀光壩。在水庫上遊,將建設萬畝蓮藕、萬畝濕地、萬畝林場和萬畝生態農業園四個旅遊區。開發水庫上遊島嶼,建設集餐飲、娛樂、垂釣為壹體的水上樂園。
二是發展休閑度假旅遊。突出玩水主題,打造“壹線”觀光路線。在渭河至九龍江的水庫下遊修建橡膠壩,形成大水面,發展水上運動等體育娛樂活動。在渭河兩岸開發度假休閑娛樂區,建設高標準的商務、餐飲、住宿、休閑設施,聚集人氣,形成高水平的商務活動中心和度假中心。
三是充分挖掘歷史旅遊資源。突出歷史人文主題,結合“壹環”和“壹線”旅遊線路,挖掘整合峽山劉伯溫洞、鞏崢廟、齋藤優子廟等歷史旅遊資源,增加歷史文化底蘊,打造精品旅遊線路,提升旅遊發展層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