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可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謝能為14.06 MJ/K8,最高可達15.06 MJ/kg,為谷物飼料中最高。這主要是因為玉米中粗纖維很少,只有2%。無氮浸出物高達72%,消化率可達90%;另壹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較高,在3.5%-4.5%之間。
2.亞油酸含量高。玉米中亞油酸的含量為2%,是谷物飼料中最高的。如果日糧中玉米的比例在50%以上,只有玉米能滿足豬和雞對亞油酸的需要量(1%)。
3.蛋白質含量低,質量差。玉米蛋白質含量約8.6%,氨基酸不平衡,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含量不足。
4.礦物質約80%的礦物質存在於胚胎中,鈣含量很少,約0.02%;磷含量約為0.25%,但約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單胃動物的利用率很低,其他礦質元素含量也較低。
5.脂溶性維生素含維生素E較多,約20mg/kg,黃玉米含胡蘿蔔素較多,維生素D和K幾乎沒有。水溶性維生素含有較多的硫胺素,較少的核黃素和煙酸,煙酸以結合形式存在。
6.黃玉米中葉黃素的平均含量為22 mg/kg,這是黃玉米的特性之壹,對蛋黃、脛、爪著色具有重要意義。
(2)飼用價值
1.雞肉玉米是雞最重要的飼料原料,能量值高,最適合育肥肉雞。而且黃玉米對蛋黃、爪子、皮膚都有很好的上色效果。在雞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的用量高達50%~70%。
2.用玉米養豬效果也很好,但要避免過量使用,防止熱能過高導致背部脂肪厚度增加。因為玉米中缺乏賴氨酸,所以賴氨酸應該添加到任何體重的豬的日糧中。
3.反芻玉米適口性好,能量高,可廣泛用於牛的混合精料中,但最好與其他大糠飼料配合使用,防止食物堆積和膨脹。
(3)高賴氨酸玉米為了解決玉米在蛋白質方面品質差的問題,世界各國育種家都致力於培育高賴氨酸玉米品種。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育成Opak號(Opaque-2)、Flory-2(Flory-2)等高賴氨酸玉米品種,賴氨酸含量在0.5%以上,色氨酸含量在0.2%以上。中國也引進它們進行試種。但國內外大量實驗證明,高賴氨酸玉米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豆餅,是解決人體必需氨基酸短缺的重要途徑。
玉米又名玉米、大玉米、棒子、玉米、玉米、玉玲、玉麥、六谷、黍稷、珍珠米,屬於禾本科。玉米播種面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在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很廣,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幹旱河谷地區人民的主要食物之壹。山東省萊西市是玉米的重要產地。
玉米種子根據其形態、胚乳結構和穎殼可分為以下9種類型。
1.硬粒型也叫燧石型。谷粒多呈方形,頂部及周圍有角質胚乳,只有中央近胚部分為粉質,故外觀半透明,有光澤,堅硬飽滿。粒色多為黃色,偶有紫色、紅色等顏色。粒質較好,在我國栽培時間較長,以食用為主。
2.馬牙形也叫馬牙形。紋理是扁平的長方形。因為粉的頂部比兩邊的角質幹的快,頂部中間凹進去,看起來像馬牙,所以得名。糧食表面皺紋粗糙不透明,多為黃色和白色,少數為紫色或紅色,食用品質較差。它是世界上和中國最栽培的類型,適合制造澱粉和酒精或作為飼料。
3.半馬牙型也叫中間型。它是硬粒型和馬齒型玉米的雜交種。紋路頂部凹陷比馬牙型淺,有的只是白點。頂部的粉質胚乳比馬牙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質較好,我國栽培較多。
4.粉砂型也叫軟型。胚乳全為粉質,籽粒乳白色,無光澤。只能作為制作澱粉的原料,國內很少栽培。
5.甜玉米也叫甜玉米。胚乳多為角質,含糖量高,澱粉含量低。當它成熟時,顆粒表面收縮,呈半透明狀。它大多被用作蔬菜,但在中國沒有廣泛種植。
6.甜面粉粒的上部為角質胚乳;下部為粉質胚乳,國內很少栽培。
7.蠟質型也叫蠟質型。谷粒的胚乳全是角質的,但不透明,呈蠟狀,幾乎所有的胚乳都由支鏈澱粉組成。食物像糯米,粘粘的,很可口。在中國只有零星的種植。
8.爆裂種子小,米狀或珍珠狀,胚乳幾乎全為角質,質地堅硬透明,種皮多為白色或紅色。特別適合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中國有零星栽培。
9.帶稗子的種子被壹層長長的稗子殼包裹著,很硬,很難脫粒。屬於原始類型,沒有培育價值。
我國玉米質量國家標準根據玉米的粒色和粒質分為四類:
黃色玉米:有黃色種皮的玉米。
白玉米:有白色種皮的玉米。
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雜玉米:上述三類玉米中有5.0%以上與本類以外的玉米混在壹起。
玉米種植和利用的歷史
壹、種植歷史
玉米,又稱“玉米”、“玉米”、“蘆葦”、“珍珠米”,原產南美。由於7000年前玉米適合旱地種植,西歐殖民者入侵美洲後將玉米種子帶回歐洲,隨後在亞洲和歐洲廣泛種植。16世紀中葉左右,中國開始引進玉米,18世紀。
二、玉米的分類
玉米的分類主要有兩種方式:按種皮顏色和按品質。詳情如下:
1,我國新修訂的國標和美標根據種皮顏色將玉米分為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黃色玉米。種皮是黃色的,包括紅黃色的玉米。美國標準規定,黃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的含量不得超過5.0%。
白玉米。種皮是白色的,包括略帶黃色或粉紅色的玉米。美國標準中,淡黃色表示為淺稻草色,規定白玉米中其他顏色玉米的含量不得超過2.0%。
混合玉米在我國國家標準中定義為摻入5.0%以上本類別以外的玉米的玉米。美國標準中寫明,顏色既不能滿足黃玉米的顏色要求,也不能滿足白玉米的顏色要求,含有頂白的黃玉米。
2.按品質分類,玉米可分為常規玉米和特種玉米。所謂特種玉米,是指除常規玉米以外的各種玉米。傳統的特種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開發的特種玉米包括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鏈澱粉玉米。因為特種玉米比普通玉米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大的經濟價值,所以在國外都叫它們。
甜玉米通常分為普通甜玉米、強化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對生產工藝和收獲期要求嚴格,保質期短。現在我國已經掌握了全套的育種技術,積累了壹些種質資源,我國育成的各種類型的甜玉米基本都能滿足市場需求。
糯玉米。它的生產工藝比甜玉米簡單多了。與普通玉米相比,幾乎沒有特殊要求,采收期靈活,保質期長,不需要特殊的儲藏和加工條件。糯玉米不僅鮮食,而且是澱粉加工業的重要原料。我國糯玉米的育種和生產發展很快。
爆米花。
高油玉米含油量高,尤其是亞油酸、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軟化血管。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質高10-12%,賴氨酸高20%,維生素含量更高,是糧、飼、油多功能玉米。
優質蛋白玉米(高賴氨酸玉米)。產量不低於普通玉米,但全粒賴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中國的壹些地區,已經實現了高產和優質的結合。
紫玉米是壹種非常稀有的玉米品種,是我國的特產。因其珍珠般的顆粒而被稱為“黑珍珠”。紫玉米雖然品質優良獨特,但棒小粒少,畝產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種玉米和改良玉米品種,包括高澱粉特種玉米、青貯玉米和食用玉米雜交品種。
第三,利用歷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的利用而言,它經歷了作為人類口糧、牲畜飼料和工業生產原料三個階段。
口糧消費約占玉米總消費的5%,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壹比例有下降趨勢。玉米是三大糧食品種之壹,對解決人類的溫飽問題起著巨大的作用。時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在玉米的故鄉墨西哥,每年“國糧”玉米餅的消費量達到654.38+02萬噸。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玉米也作為人體必需的鐵、鎂等礦物質的來源被廣泛食用。在壹些貧窮的國家和地區,玉米仍然是人們的廉價食物。
飼料消費是玉米最主要的消費渠道,約占總消費的70%。這種消費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隨時間變化的函數: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初始階段,恩格爾系數較高,人們對肉、蛋、禽、奶的旺盛需求帶動了畜牧業和飼料工業的大發展,導致飼料玉米需求大幅增加,成為玉米增產的主要動力;當生活水平達到壹定水平時,恩格爾系數會下降,肉、蛋、禽、奶需求會保持穩定。這個時候飼草玉米的消費只會和人口成正比。
玉米作為工業原料,也是玉米消費的主要渠道。玉米不僅是“飼料之王”,也是糧食作物中應用最廣、待開發產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業原料。以玉米為原料生產澱粉,可獲得化學成分最佳、成本最低的產品,附加值比玉米原值高幾十倍,廣泛應用於造紙、食品、紡織、醫藥等行業。由玉米澱粉生產的酒精是壹種清潔的”。
庫存也是玉米需求的壹種形式。考慮到糧食安全,國家總是會儲備壹些糧食。世界玉米庫存壹般占消費量的20%左右。近年來,我國玉米庫存約為600-700萬噸。
2.世界玉米利用現狀
玉米利用的總體情況是,工業化國家用作飼料的比例較大,而發展中國家用作口糧的比例較大。
隨著世界畜牧業的大發展,飼料工業發展迅速,世界對飼料玉米的需求呈增長趨勢。在發展中國家,工業飼料玉米的消費量增加了,同時傳統方式餵給畜禽的飼料玉米的消費量也增加了。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量的玉米原糧已經被加工成工業飼料。
從全世界玉米消費趨勢來看,近15年,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用作飼料的玉米都在逐年增加,而用作口糧的數量卻在減少,而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卻在增加。以中國為例:90年代初,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發展迅速,飼料玉米消費量在1993年達到6200萬噸,占玉米總消費量的67%。
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用作工業飼料的玉米有2.64億噸,用作口糧的玉米有6600萬噸,用作工業原料的玉米有4400萬噸。上世紀90年代,上述三項指標分別為3.52億噸、0.59億噸和0.56億噸。
1996年,美國工業飼料的生產消耗了127萬噸玉米,占玉米總產量的53%。歐洲消耗飼料玉米6600萬噸,中國消耗3498萬噸,日本消耗1662萬噸,巴西消耗152萬噸,法國。
美國的玉米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40%。縱觀美國玉米市場幾十年的消費趨勢,可以看出,20世紀50年代,美國85.7%的玉米產品用作飼料,8.08%為工業原料和食品,5.17%出口。60年代飼料玉米占81.76%,工業原料和食品占8.23%,出口占12.38%。70年代飼料占66.02%,工業原料和食品占8.77%,出口占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飼料的玉米占59.36%(122.37萬噸),用作工業原料和食品的占11.65%(24010萬噸),出口占28.63%(5902萬噸)。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畜牧業的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玉米產業的發展,玉米已成為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20世紀80年代,我國玉米消費比例為口糧38%,玉米消費2588萬噸,飼料(工業飼料和傳統飼料)48%,玉米消費3269萬噸,出口654.38+065.438+0%,出口749萬噸,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3%,玉米消費約205萬噸。
20世紀90年代,人們直接消費玉米的比例在下降。全國玉米口糧消費量約占玉米總產量的19%,玉米消費量約為18.7萬噸。在中國,玉米作為飼料有兩種消費方式。壹是加工生產配合飼料。近年來,我國配合飼料產量約為4800萬噸,每年以60%的速度消耗玉米2880萬噸。另壹種是傳統的直接作為飼料食用的玉米。在農村,玉米主要用作飼料,餵養大牲畜、豬和家禽。據專家估計,這種傳統飼養方式每年消耗玉米約3500萬噸。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也可以加工成精制玉米食品。目前,我國用於工業原料和食品工業的玉米約占玉米總產量的5%,年消費量約250萬噸。從1990到1994,中國玉米平均出口量為820萬噸。約占玉米總產量的8%。1995後,轉而大量進口玉米。近10年,我國玉米消費趨勢是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的玉米數量猛增,而用於口糧的玉米逐年減少,用於工業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長緩慢,由玉米出口國變為玉米進口國。
3.中國玉米利用的新趨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重視和發展玉米深加工產業,先後引進技術和設備,建成了壹批生產規模超過65438+萬噸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吉林省實施了“百萬噸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姬發集團與港商合資成立的壹家公司年加工能力已達40萬噸。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業。雖然我國玉米深加工產業取得了初步進展,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以吉林省為例:從1979到1998,吉林省糧食加工轉化量從159萬噸增加到600萬噸(其中牲畜和飼料加工用糧440萬噸)。吉林省玉米主要產量從903萬噸增加到2506萬噸,年均增加84萬噸。相比後者,前者只有28%,產出遠大於消耗。與美國等國家4000多種產值上千億美元的玉米深加工產品相比,差距明顯。而我國變性澱粉和果葡糖漿生產剛剛起步,酒精產量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自從超女誕生以來,它就有了第二層含義,那就是超女的粉絲,因為她的名字有“玉”字,粉絲有“粉絲”字,諧音“玉米”的意思。
“玉米”這個詞在互聯網上是壹個有趣的“域名”名稱,尤其是在“域名投資人”的社區裏。他們更喜歡把域名叫做“玉米”,把域名叫做“煮玉米”。這些專做“煮玉米”的人,自然就成了“玉米蟲”
名為“中國益壽食譜”的長壽食品——玉米
屬於該菜系的其他菜系
健康食譜的類型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的種子,又稱玉米、豫麥、紅巖麥、薏苡仁等。味甘、性平,具有調節食欲、益肺寧心、清濕熱、利肝膽、延緩衰老的作用。
現代研究證實,玉米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高達60%以上。與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防止其沈積在血管壁上。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有壹定的防治作用。維生素E還能促進人體內的細胞分裂。延緩衰老。玉米中還含有壹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作用。玉米中含有的硒和鎂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在沒有分子氧供應的情況下得到抑制。鎂壹方面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壹方面可以促進體內廢物的排泄,也有利於防癌。
禾本科玉米是壹年生草本植物,俗稱玉米、玉米芯、珍珠米等。它是壹種重要的食物和飼料作物。原產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歷史4500 ~ 5000年。但其起源和演變過程尚無定論。中國種植玉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15世紀初引進的,分布在北緯58°到南緯40°之間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的地區都可以種植,其中北美最多,其次是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在世界各種作物中,玉米的總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谷類作物之首。種植面積和產量美國第壹,中國第二,巴西第三。中國集中在從東北經華北向西南傾斜的方向。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根是須根,包括胚根和節根。花是單性的,雌雄同株。種子為穎果,由果皮、種皮、胚和胚乳組成。種子有黃色、白色、紫色、紅色或雜色。玉米喜歡溫度。種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5 ~ 30℃。玉米是壹種短日照四碳植物,生長在沙土、壤土、粘土中。
最適pH值為6.5 ~ 7.0。耐鹽堿能力差,氯離子有害。玉米全生育期為90 ~ 150天,可分為苗期、穗期、花期三個生育期。
根據籽粒形狀、胚乳澱粉性質和稗草殼大小,可分為馬牙型、硬粒型、甜型、糯型、爆裂型、粉砂型和稗草型七種類型。
品種改良采用了抽穗選種、混合選種、種間雜交、自交系雜交等方法。自交系間的雜種優勢強,增產潛力大,在世界各國廣泛應用。
我國玉米區主要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和西北部分地區為春玉米區,壹年壹作;華北平原以壹年兩熟的夏玉米為主。西南和華南的丘陵山區地形復雜。春玉米在高寒山區壹年收獲壹次,夏玉米在丘陵山區壹年收獲兩次,秋玉米在平原淺山區壹年收獲三次。栽培方式有單作、豆薯間作、麥壟套種等。適時早播對提高產量非常重要。根據肥水條件和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保證足夠的苗穗,是高產的關鍵。玉米需要氮和穗。前茬作物的殘磷可以利用,但當土壤中有效磷低於10ppm時,施磷會顯著提高產量。對鋅肥敏感,缺鋅會抑制其生長。全生育期需水量為5600 ~ 6100毫米/公頃。苗期需水量少,拔節孕穗期增加,抽雄開花期最多,灌漿成熟期較多。玉米不耐澇,應在多雨地區種植。
玉米病害有30多種,主要包括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通過選擇抗性品種,加強管理,可以預防。害蟲包括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二化螟、粘蟲等。我們使用化學藥品來防止它們。
谷物含有73%的澱粉,8.5%的蛋白質和大約4.3%的脂肪。有很多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玉米粒主要用於食用和飼用,可煮熟、磨碎或制成膨化食品。酒精、啤酒、乙醛、乙酸、丙酮、丁醇等都用於工業。玉米澱粉制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制成糖果、蛋糕、面包、果醬、飲料等。玉米芯可以制成糠醛。莖稈可用於造紙和隔音;果穗的苞片和葉片可用於編織工藝品,種子可用作濃縮飼料。蠟熟期收獲的莖、葉和果穗是牲畜,尤其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營養價值和消化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
此外,“玉米”壹詞在網絡中也常指域名。
開放分類:
植物,通俗的話,生命,莊稼,飼料,當然是酸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