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在書中專門寫了壹篇薺菜,可能與魯豫皖地域特征相似,或者年代相近。這本書的很多章節感覺很熟悉。
陳曉卿是男生,他對薺菜的認可無可厚非,但我是女生,還認不出薺菜,所以會被輕罵。我媽老是罵我,還老是沖著我女兒罵我:妳看妳媽,真是個傻逼。她這個年紀不知道薺菜。我會投訴,我不會很了解。
其實我是壹個怕麻煩的人,就是壹個懶的人。要不是我陪著爸媽出來地裏玩,我絕對不會幹這種挖薺菜的農活。想吃的話可以去菜市場買,尤其是薺菜餃子,超市裏都是冷凍的。
媽媽不會允許的。怎麽能自己買好吃的?不用擔心?
薺菜有儀式感。每年春天,妳都會去參觀它,就好像妳想完成壹個儀式。這個時間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薺菜還沒發出來,太晚,薺菜就老了。
妳拿著壹把小鏟子,壹個小籃子,到田間地頭,彎腰駝背,去找。當妳發現壹片時,妳馬上驚訝地彎下腰,用左手把葉子全部聚攏起來,用右手用小鏟子對著地面向前鏟,薺菜就被連根拔起了。
挖薺菜會上癮。如果要納入醫學範疇,那幾個小時屬於行為成癮。薺菜薺菜是壹種野菜,不是勞動人民故意種的。收成好的時候在種的地方按地圖走就行了。野菜沒有規律。它們的種子以各種方式隨意種在任何地方,然後頑強地生根發芽。字段可能無處不在,妳可能很久都找不到。所以,從發現到挖掘,人體享受著高頻、高滿足帶來的快樂。當妳找到壹個,妳仍然期望找到下壹個。這種滿足感在這幾個小時裏不斷積累,讓妳滿心歡喜,欲罷不能。
還有壹個重要而漫長的過程,就是選菜。如果妳挖新鮮的薺菜,它們不會太大。妳應該把粘在地上的黃褐色葉子壹片壹片地挑掉。挖嫩薺菜的話要挑掉底下的葉子,因為又硬又澀。最讓人沮喪的是,有時候忙了大半天,洗好的薺菜洗完後才發現問題,即使有很多筐,洗完後它們的體積也蒸發了三分之二。妳會發現,從收割到焯水,忙了兩天,也就壹兩頓。
但這仍然不妨礙我們品嘗這個春天的美味。
薺菜可以做成美味的食物,薺菜炒雞蛋、薺菜餃子、薺菜湯、薺菜糕...我家最愛薺菜餃子。我媽包的薺菜餃子很好吃,餡很瓷。那是因為我媽會把煮好的薺菜裏的水擠出來,再加上餡料、薺菜、肉沫,這樣餃子就飽滿挺拔了。
在我家,與薺菜齊名的是山菜,壹種生長在山上的小葉野菜。山菜不能挖,要摘。就像采茶壹樣,只采枝葉的芽尖,才是最美味的。山菜更難摘,因為妳其實是在爬山的時候摘的。山野菜不會像薺菜壹樣在地裏大面積生長,在山路、縫隙、山坡旁能長多長。山菜摘下來的時候,我媽都不用它來煮飯包餃子,只用它來蒸帶餡的。我的家鄉把這種不用發酵面團做的饅頭叫做大饅頭。山菜包子也很好吃。
薺菜,也許寫的還是生命力特別頑強的植物。也因為薺菜,我對野菜的好感倍增。我早年就在想,既然大家都那麽喜歡薺菜,為什麽沒有人刻意去種這種野菜,把它變成蔬菜呢?果不其然,這幾年,我們不僅可以在菜市場輕松買到,而且發現買的薺菜也沒那麽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