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把世界變成了地域村,也成就了蓬勃發展的宇宙拆彈大隊。作為地球上的釘子戶,人類與外星地產商的矛盾早已不可調和。從《獨立日》到《洛杉磯之戰》,這種矛盾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跡象,最終不可避免的相遇。對抗外星人絕不是常規武器那麽簡單,就像我們為他們發明的飛碟永遠領先於我們,等離子槍永遠優於我們,這也間接註定了激烈的戰鬥極其慘烈。《與外星人戰鬥》是壹本很有價值的科幻電影視頻教材。借助激烈的戰鬥,讓我們明白科技可以推動皮球,落後就要挨打,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撿起科幻電影裏那些激蕩人心的片段,是壹件很棒的事情。除了欣賞技術高峰,它還能產生壹種深深的自豪感。當然,這個題目的初衷並不是批判外星人的罪行,只是想看看科幻電影精彩激烈的瞬間。另外,我們地球人從來不是好戰分子。只要戰爭本身是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再激烈也沒關系。
獨立日(1996)
《異形》簡介:來自25光年外的紅矮星格雷斯星系,是壹個有機生命體,像蝗蟲壹樣,有很多觸角,頭骨扁平,身體脆弱,結構無聲。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超大型豪華航母,大型激光柱狀發射器,防護罩,小型飛船。
人體武器:F/A-18、F-16、F-14戰鬥機;“空中起重機”直升機;B-2隱形轟炸機
戰鬥地點:地球
激烈的打鬥場面
影片最後的空戰場面,人類出動了幾乎所有力所能及的高科技裝備,包括F-16戰鬥機,美國總統親自上陣。高聳在人類上空的大型外星飛船,巨大的防護罩幾乎無懈可擊。技術難題被“病毒”攻克後,空軍分隊的導彈集體開火,外星小飛船也飛離母船進行反擊,在狹小的空間裏展開了壹場爆裂聲的較量。飛行員彈藥耗盡,毅然飛向敵方航母,如入無人之境,最終用生命換來了外星人的死亡和人類的最終解放。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獨立日》也是壹部優秀的科幻電影,這激烈的戰鬥場面是科幻電影史上最精華的部分之壹。外星人無疑扮演了“宇宙拆彈隊”的角色,似乎人類對“拆彈”的厭惡由來已久。獨立日對人類科技的高度保持在1996左右,幾乎沒有上升,體現了外星人的強大和人類的堅韌。為了追求視覺效果,特效部門制作了3978架F-18戰機,52278個破片,3931架外星戰機,1549枚導彈,22014個光球。
星艦部隊(1997)
外星人簡介:蟲族,總部位於地球外的K星,廣泛分布於周邊星球。它看起來像蜘蛛和甲蟲,有堅硬的外殼,鋒利的鉗子和鋒利的牙齒。它們中的壹些會噴射火焰和毒液,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經常用星球上的小隕石攻擊人類。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鉗子,內部噴火設備。
人體武器:沖鋒槍、手榴彈、高射炮。
戰鬥地點:P星
激烈的打鬥場面
沒有什麽比成群結隊的蜘蛛更可怕了。這些咆哮的生物已經形成了壹個又壹個人類基地的包圍圈。它們鋒利的觸角可以輕易的把全金屬夾克的人類士兵穿過胸膛,壹些在天空中飛行的有翼昆蟲也可以輕易的把人的腦袋摘下來。從地下爬出來的大甲蟲輕而易舉地咬斷了人的下半身,噴出的火焰瞬間將人化為灰燼。在這壹部分激烈的戰鬥中,唯壹的感覺就是緊張和窒息。英勇的女戰士剛把手雷扔進大甲蟲的嘴裏,還沒來得及慶祝,就被身後趕來的壹個奧庫莫幹掉了。
保羅·範霍文導演的《星艦戰隊》是壹部很多人年輕時在碟片店租的電影。當年,這樣的電影就是壹頓豐盛的大餐,吸引了人們看了好幾遍。蟲族在影片中的位置充分參考了蟻族的特點,然後就有了各種形式的分化。影片中對它們的演繹不僅僅停留在昆蟲的層面,更說明了它們會通過吸食人腦來提升智慧。即便如此,人類的智慧永遠高於昆蟲,這部電影也自始至終表現出壹種人類的優越感。
《阿凡達》(2009年)
外星人簡介:潘多拉星球上的納威人身高3米左右,處於氏族部落文明階段。它有尾巴和辮子狀的感受器,藍色的皮膚,雙手和雙腳只有四個手指。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矛、弩、機槍(《阿凡達》用過)
人類武器:攻擊飛船、大型裝甲車、機器人、武裝直升機等。
戰鬥地點:潘多拉
激烈的打鬥場面
侵略只能換來報復。被人類殖民的納威人開始反抗,他們不在乎實力的懸殊。他們已經下定決心要燒掉壹切。魅影橫沖直撞,武裝直升機可以像玩具壹樣掉在懸崖上。利箭可以穿過飛機的玻璃,但無數納威人倒在了炮火之下。小島還漂浮在空中,戰鬥變得異常激烈。叛變的女飛行員襲擊了領導的專機,被領導擊落。叢林中的野獸也加入了統壹戰線。在無休止的爆炸之後,橫行霸道的人類終於投降了。
與獨立日相反的是,在《阿凡達》,人類扮演了星際拆遷隊的角色,他們為了攫取資源進行圈地開采,殘忍地強迫納美人離開家園。甚至動用空軍和機器人部隊來驅趕他們。毫無疑問,這種不人道的行為會受到各方的譴責,就像美國人在中東打仗會受到中國人的譴責壹樣。於是,壹部分人類選擇成為“宇宙戰士”,脫離人類組織,反目成仇。於是,這部電影的格調被拔高,成為對人類自我的壹次莊嚴審視。
異形2 (1986)
外星人簡介:壹種來自外太空的未知生物,長著牙齒和爪子,擅長跳躍和快速移動。它以人類等生物為宿主和食物,可以在下水道、天花板等狹窄區域行走。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爪牙,尾巴,寄生手段
人體武器:沖鋒槍、手榴彈、火焰噴射器。
戰鬥地點:太空艙
激烈的打鬥場面
在異形系列中,與異形生物戰鬥的感覺不再是悲壯,而是無端的恐怖。在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第二部電影中,宇航員小心翼翼地打開天花板,看到了令人惡心和恐懼的壹幕。這些外形邪惡,液體粘稠的生物可以隨意穿行在飛船的縫隙中,血盆大口可以對人類造成最有效的傷害。應該說這壹幕很有動感,外星人的追擊,人類的絕望,在飛船隧道的迷宮裏沒有喘息的機會。更何況人類中居然還有壹個叛徒。好在惡有惡報,他的後果就是生活在外星人的牙齒下。
如果說有哪部電影開創了科幻恐怖的新模式,那壹定是《異形》系列,就連約翰·卡彭特的《突變三》也選擇了模仿。時至今日,關於異形的電影已經有十幾部了,可見這個醜陋的物種是多麽讓人難以忘懷。正如這個片段所解釋的,攻擊外星人不是普通的沖鋒槍,至少需要大型炸藥和火焰噴射器。值得壹提的是,《異形2》是全球首部票房過億的R級電影,並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
鋼鐵戰士(2010)
外星人簡介:神秘星球上的食肉動物,像野豬和角鼻龍,有鋒利的觸角,跑得非常快,很兇猛。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觸手;
人體武器:AK沖鋒槍、手槍、匕首等。
戰鬥地點:神秘星球
激烈的打鬥場面
最兇猛的吃人野獸,是對這些穿越人類最友好的問候。這些猛獸除了長相邪惡,頭上還有長長的犄角,那是它們的戰鬥矛,可以直接把妳插進肉醬裏。兇猛的野獸像幽靈壹樣在草叢中穿行,皮硬肉厚,對付它們的唯壹工具就是連綿不斷的火焰。人類最優越的戰士也被他們追得像喪家之犬。在驚心動魄的時刻,壹把匕首穿過他的喉嚨,他還是活了下來。最勇猛的女戰士用狙擊槍射殺了兇獸,但在眼前的危機下她想自殺。幸好這時神秘人幫了壹把——這就是隱形鐵血戰士。
神秘的星球,未知的恐怖,危險遠不止是幾只外星野獸,叢林中還有“獵人”——擁有智能盔甲和等離子武器的鋼鐵戰士。鐵血戰士是科技文明空前的宇宙高端生物。近年來,它被解釋為埃及和瑪雅文化的創造者,古代的大地之神。嗜血的生物能把人類逼到絕境,卻在它們的聲音下逃之夭夭,可見實力的對比不是建立在壹個基礎上的。從這點來看,他們獵殺精英人類很容易。
第九區(2009年)
外星人簡介:外太空類似龍蝦的生物,文明發展參差不齊,精英群體死於病毒感染,只剩下壹群智商低下的弱勢群體。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多功能機械盔甲
人體武器:重機槍,MP5沖鋒槍,狙擊步槍。
戰鬥地點:地球
激烈的打鬥場面
剛拿到外星人身份證的英雄,迫不及待的去救自己的同胞。當然,地球人殖民蝗蟲真的很不人道。高智商低情商是影片中外星人的典型特征。多功能機械裝甲如同宇宙騎士的套裝壹樣,可以抵禦相撞的汽車和飛馳的子彈,還擁有非凡的彈跳加速性能。而這壹幕同樣令人心酸,因為它是半個人類的血,不忍屠殺襲擊者,最後在人類兇猛的子彈下倒地。外星武器的陌生感並沒有讓他把這套衣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否則至少也是變形金剛那樣的情況。
看世界杯?船是怎麽到達約翰內斯堡的?蚱蜢在高等族群和低等生物之間的模糊定位,證明了人類對外太空生命形態的困惑。這部電影聚焦於人類對外星生物的殖民態度,徹底撕破了人類所謂的“人道主義”外衣。在作者眼裏,安心吃貓糧的大蝦們,大概比出軌的人類高尚多了。大蝦們終於厭倦了人類的醜陋。在新同胞悲慘犧牲後,他們沖上去把射手撕成碎片。
星際迷航(2009)
外星人簡介:來自羅慕倫星球的剩余分子從蟲洞中出現,引領科技潮流。現實中,船長是尼祿,駕駛采礦船“納羅托”號穿越時空向人類復仇。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129年後的采礦船,制造黑洞的“紅色物質”。
人類武器:129之前的太空戰艦,激光槍,傳輸設備。
戰鬥地點:外太空
激烈的打鬥場面
技術的進步總是日新月異。妳無法想象100多年後的東西有多先進,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23世紀生產的戰艦無法和24世紀的采礦船抗衡。正因為如此,史波克和寇克艦長只能把紅色物質送進納羅托號來攔截它。在這個過程中,斯波克在100多年後找到了他的飛船,並用它敲出了采礦船扔向地球的鉆頭。這個場景的氣魄是最接近星球大戰系列的。載著紅色物質的宇宙飛船沖向納羅托,轉眼間,所有的觸手都分崩離析,化為塵埃,被黑洞吞噬。滿載人類的“企業號”在拋出的所有炸藥的推力下,成功離開了黑洞引力圈。
近年來,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催生了許多《星際迷航》粉絲。如果是謝爾頓這樣的科學宅神,大概也會被這部片子感動。年輕版的《火花》和《柯克船長》也給這部電影貼上了青春偶像的標簽。值得壹提的是,本片在反派設定上別有用心。羅托船長尼祿是羅馬帝國歷史上最後壹位皇帝,也就是以焚城聞名的暴君。他毀滅星球的“壯舉”應該和他過去焚城的經歷壹脈相承。
第五元素(1997)
外星人簡介:蒙加羅人,處於獸人狀態,在星際間買賣武器,曾經擊落壹艘超載第五元素的宇宙飛船。他們更兇,智商更低。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沖鋒槍,迷妳火箭。
人體武器:沖鋒槍、手槍、定時炸彈。
戰鬥地點:失落的天堂
激烈的打鬥場面
用空箱子和佐格做生意,說明這些獸人還是有壹定智商的,但他們只是按下武器上的紅色按鈕,證明還不夠。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飾演的柯本上校帶著槍出來購物,被對手強大的火力逼退,甚至丟掉了武器。隨著敵人火箭彈的轟鳴,把碉堡砸了個稀巴爛,不夠用的人不知何故扔了兩個彩色玻璃球。其實這壹幕特別歡樂。在“人體杠桿”的幫助下,蒙加羅們被彈到屋頂上,但卻被允許擊碎他們的同夥。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援軍,柯本上校本能地選擇了撤退。臨走前,他還不忘留下壹顆炸彈,把對手送上西天。
其實本片中威脅地球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壹顆即將撞地的星球。前者在影片中更多的是玩笑,有些“扯淡”。呂克·貝松對外星人的概念可謂復雜多樣。除了獸人的外形,還有各種昆蟲,甚至是長滿觸須的軟體生物。太空歌劇院的壹個場景成了外星生物的天堂。這部電影來自於尤魯克·貝松上學時做的壹個夢。對於壹個導演來說,在電影中實現自己的夢想,大概是最享受的事情了。
變壓器1.2(2007/2009)
外星人簡介:塞伯坦上生產的機器人分為軍用和民用。前者是霸天虎,後者是汽車人。善與惡是有區別的。它們可以改造成汽車或飛機,有鋼結構和武器,破壞力驚人。墮落者是塞伯坦上最早的13變形金剛之壹,操縱霸天虎,密謀利用太陽能制造能量塊。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身體攜帶的各種武器,迷妳機器人。
人體武器:CV-22、F-16、F-117戰鬥機、武裝直升機、航空母艦等。
地點:卡塔爾/埃及
在鋼鐵巨人面前,人都成了小矮人。即使是蠍子機器人也能讓整個海軍陸戰隊坐立不安。鋒利的尾巴可以輕易地穿過壹個人的胸膛。全金屬外殼是抵禦各種子彈的天然屏障。如果打不過,只能躲在掩體後面或者逃跑。卡塔爾人還想用步槍還擊,事實上只能證明是個笑話,因為即使是軍方派出的F-117戰機也沒能對蠍子戰機形成有效打擊。被吹翻N次後,蠍子又鉆回了地下,只剩下壹條斷了的尾巴在地上蹦跳。
續集中,戰爭場景從卡塔爾沖到埃及。準備好的美國人選擇了海陸空三路出擊,隆隆作響的悍馬、裝甲車、坦克,滑過的F-16編隊,駐紮在港口的航母,對倒下的變形金剛形成了包圍圈。但畢竟人類還是太弱了。霸天虎的金剛之身,多變的武器配置,讓人類如同飛行中的螞蟻。對機器人最有效的打擊恐怕就是航母上的新型電磁炮了,直接把爬在金字塔上的人炸成壹堆廢鐵。
五角大樓不遺余力地支持邁克爾·貝的電影。這次除了慷慨出借白沙導彈發射場,還讓艦員跟隨轟鳴的F-16編隊,更不用說無限制的悍馬、裝甲車、導彈發射器、坦克了。《變形金剛》並沒有擡高現有的軍事實力,而是展現了美國人引以為豪的軍事實力,這足以讓五角大樓的高層們會心壹笑。美國士兵也以參演邁克爾·貝的電影為榮,如果影片中出現壹個士兵的特寫鏡頭,對他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洛杉磯之戰(2011)
外星人簡介:海洋中出生的外星人有著類似昆蟲的人體結構,表面有粘液,文明程度高於人類,依賴水資源。
實力對比:外星武器:空對地導彈,小型飛船,等離子炮。
人體武器:沖鋒槍、導彈、武裝直升機。
地點:洛杉磯
激烈的打鬥場面
劃過天空的激光束就像是從天而降的宇宙塵埃,各大城市頓時變成了壹片片大火廢墟。洛杉磯成了人類的最後壹道防線。激戰已經從空中對抗蔓延到巷戰。外星人的火力像雨點壹樣落下。海軍陸戰隊是人類的最後壹根稻草。除了沿著街區爬行,他們還在進行高難度的狙擊工作,他們還深入地下水道的外星人駐點,與骨骼巨大、外形像昆蟲的生物壹起逛街。武裝直升機緩緩飛過天空,看著大地。這是壹片布滿隕石坑的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