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是寶。滿族人喜歡吃黏糊糊的東西,因為黏糊糊的東西餓,方便狩獵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制作精美、風味獨特的各類小吃,統稱為“滿清珍品”,故有“滿漢全席”之稱。滿族波波歷史悠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栗臉窩窩頭”,又名小窩頭。
滿族入關前有壹種宴席叫“波波席”,每桌用面粉80斤,可見規模。所用面粉多為粘稠狀,即以糯米、黃米、小黃米為主,配以適量的其他米渣,再以豆沙、堅果、糖為餡。主要品種有沙琪瑪、綠豆糕、蘇葉糕、豌豆黃、牛舌糕、打糕、炸糕、豆包等。每到冬天,滿族人家壹般都會煮幾鍋豆沙包,凍著了就帶著吃。現在在沈陽的冬季市場經常可以聽到粘豆包子的叫聲。
菜肴。滿族人特別喜歡吃豬肉和酸菜,烹飪方法也很多。比較有特色的菜有肉食禮、白肉、酸菜血腸、火鍋、酸湯等等。
遇到喜慶事件或祭祀時,要舉行吃肉儀式。壹桌有八個人。晚餐時,主人會端上壹塊豬肉和肉汁。客人們不用筷子,而是用自己的刀把肉切成塊或片,蘸上肉汁,依次飲用,十分大方。
白肉血腸是滿族人招待親朋好友的壹道主菜。五花肉,切成薄片,和切得很細的酸菜同時放入鍋中,然後放入盛好的,煮開後切成小塊。這道菜香而不膩,營養價值很高。現在沈陽那家餐館全是白肉血腸,風味無與倫比,很受消費者歡迎。
火鍋是最典型的滿族飲食。這種飲食與當年滿族人的狩獵生活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無論是原汁原味的滿族火鍋,還是如今中國隨處可見的現代火鍋,都會讓人聯想到“劈裏啪啦”的森林篝火和“吱吱”的小吊鍋。可以說滿族火鍋是現在風靡全國的火鍋始祖。除了菊花火鍋,還有著名的什錦火鍋和三鮮火鍋。
酸湯是滿族傳統食品。秋天新糧成熟後,農村幾乎家家都泡酸湯。把整個剛打好的玉米放在壇子裏浸泡發酵,然後用清水沖洗去酸味,磨成水,過濾去渣去皮,就成了面湯。吃的時候把鍋裏的水燒開,把特制的湯蓋套在左手的大拇指上,左手拿著壹團湯面,右手擠壓,把擠壓出來的湯條直接放在鍋裏煮,取出來,拌上肉醬、蛋醬或蔥花醬等調料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