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祁縣醬的胡蘿蔔在哪裏?

祁縣醬的胡蘿蔔在哪裏?

醬香胡蘿蔔產地:中國河南省淇縣。

紅薯和蘿蔔是主食和主菜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偶爾吃壹次,多是出於嘗鮮的目的和營養的需要,而不是吃飯的需要。而祁縣的能工巧匠將紅薯精制成紅薯泥,將腌蘿蔔精制成醬胡蘿蔔,味道大相徑庭。凡是去過祁縣,吃過這些地方風味的人,無不贊嘆祁人的別出心裁。

祁縣的醬胡蘿蔔是壹絕。說簡單點,取第壹根胡蘿蔔,洗凈,去皮,用面醬腌制兩個月。然後把蘿蔔拿出來,卷在面粉袋裏,把帶面粉的蘿蔔放回醬裏。腌制後的蘿蔔肉嫩、脆、甜、鹹。它的顏色像紅瑪瑙壹樣明亮。據說祁縣的醬胡蘿蔔之所以好吃,主要是胡蘿蔔本身。洋胡蘿蔔木質部大,核黃紅色。祁縣胡蘿蔔木質部小,外觀呈紡錘形,紫紅色,從芯紅到皮。

因為胡蘿蔔的品種不同,當地有個傳說:古時候祁縣有個賣鹹菜的小夥子叫莫春,還有個種胡蘿蔔的小夥子叫吳婆。壹個種蘿蔔,壹個腌蘿蔔。他們有深厚的友誼。就像兄弟壹樣,誰也離不開誰。有壹天,吳婆突發疾病去世了。莫春痛苦萬分,在墳前哭了三天三夜。第三天晚上,觀音從南海下來,用金釵劃了兩畝地,並告訴莫春小心耕種。莫春強忍悲痛,按照觀音的話做了。結果種出來的胡蘿蔔是鮮紅色的,和其他地方的胡蘿蔔完全不壹樣。金釵劃出的那兩畝地,就是現在祁縣東北的東坡塢、西坡塢、前坡塢。

後來有人嘗試在這壹帶引進胡蘿蔔品種,但無論怎麽精心培育,種出來的胡蘿蔔還是不是原來品種的味道;這大概是因為水土和氣候與坡屋村不同。

醬胡蘿蔔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喜愛的配菜,也是宴席上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同時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如果去中原旅遊,不去嘗嘗具有中原鄉土氣息的祁縣地瓜泥和泡椒胡蘿蔔就太可惜了。

典故:相傳此醬菜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距今已有170多年的生產歷史。當時的紮縣有很多腌制胡蘿蔔鹹菜的作坊,但以“吳家”的醬胡蘿蔔最為出名。相傳吳家第壹個會腌制這種鹹菜的人,有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很聰明能幹,第四個兒子卻是個又瘸又笨的。吳先生怕第四個兒子百年後無法謀生,只把腌胡蘿蔔的甜面醬裏放鹽的煎法傳給了第四個兒子。老人去世後,大哥、小兒子、小兒子都要請小兒子炒鹽,否則他們的甜面醬就做不出來,腌制的胡蘿蔔也保存不好。老四雖然身體殘疾,但因為他獨特的炒鹽技藝,生活問題將得到保障。至今祁縣還流傳著壹句諺語:“家裏有百萬,不如有壹技之長。”

特點:色澤鮮紅,質地細膩油潤,口感鹹中帶甜,鹹中帶甜,醬香濃郁,酥脆可口,風味獨特。

工藝:祁縣醬胡蘿蔔的腌制工藝並不復雜。這種腌制胡蘿蔔是以東坡塢、西坡塢、後坡塢村出產的胡蘿蔔為原料制成的。經過嚴格挑選,洗凈去皮,切去頂端和細尾,放入醬缸中腌制兩個月。然後取出放入面袋中,再放入醬缸中繼續腌制。腌制鹹菜需要半年時間。腌制的胡蘿蔔醬透明、嫩脆、鹹中帶甜,獨具特色。

獲獎情況:1982被河南省評為優質產品;1983被商務部評為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