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壹個聲音引起了我的註意:我們孩子平時用的塑料餐具會不會被微塑料汙染?
帶著這個問題,我上了和孩子有關的微塑料汙染新聞。
出乎意料的是,嬰幼兒是首當其沖受到微塑料汙染威脅的人群。
權威雜誌《自然·食品》去年發表的壹項研究表明:
在聚丙烯(PP)制成的嬰兒奶瓶中沖泡標準配方奶粉時,會釋放出大量的微塑料。
要知道,PP材料壹直被普遍認為是壹種安全性很高的食品級塑料,目前市面上的奶瓶80%以上都是PP材料。
市面上很多PP飯盒甚至打著放進微波爐的旗號。
可想而知,塑料餐具上的微塑料汙染已經被我們嚴重低估了。
嬰兒接觸微塑料的數量。
是成年人的幾千倍。
很多人應該會有這樣的疑問:PP塑料不是以耐高溫著稱嗎?
其實商家宣傳的耐高溫主要是指加熱不變形,換句話說是塑料的熔點,而不是說它足夠安全健康。
在這項天然食品的研究中,研究小組嚴格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奶粉混合方法:
用95%的熱水對瓶子進行消毒,然後風幹。
用七成熱水沖泡奶粉。
均勻地上下搖動
這樣整個過程下來,瓶子裏的微塑料高達每升654.38+0620萬個膠囊。
溫度越高,釋放的微塑料顆粒越多。
與此同時,瓶子還釋放出數萬億個尺寸小於1微米的納米塑料,數量之多讓研究人員最終放棄了計數。
調查顯示,1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天從水、食物和空氣中接觸的微塑料水平相當於成人微塑料總攝入量的2600倍!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市面上很少有瓶子含有雙酚a,這是壹種嚴重幹擾內分泌的塑料。
但是除了壹些微塑料顆粒可以從體內清除外,其他的可能會永遠留在我們的體內,日積月累。
雖然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微塑料對人有影響,但是大量的動物實驗證明:
直徑小於20微米的微塑料可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在內臟器官中蓄積,可能引起人體心腦血管疾病。
作為父母,壹定不能掉以輕心。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可能會有壹個全新的給孩子使用餐具的習慣。
如何避免微塑料過度汙染?
既然事關孩子健康,家長也不敢輕視。
於是,馬寶在查閱了各種資料後,為大家整理了壹份避坑指南,為姐妹們在使用孩子餐具的路上提供壹些參考。
1,看材料
雖然從安全角度考慮,玻璃材質的餐具肯定是首選。
但是孩子小的時候難免會摔磕碰碰,玻璃渣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安全隱患。以上塑料的選擇,我們還是盡量選擇耐高溫耐腐蝕的吧。
如何選擇
不考慮耐熱性、耐腐蝕性或清潔度,我們選擇塑料的優先順序是:
PPSU & gt;PES & gt包裹郵遞(Parcel Post)
妳多久更換壹次?
這三種塑料的使用壽命也不同,即:
PP塑料:4個月
PES塑料:6個月
PPSU整形:6~8個月
PPSU塑料是目前安全級別最高的塑料,但同時其成本也很高,基本不低於100元。
2.避免米飯溫度高的食物。
以我家為例,我們已經盡量避免使用塑料餐具盛放高溫食物。
小孩子的塑料杯,水是涼的,倒進去。
塑料餐具不允許放入蒸籠。
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很多聲稱可以放入微波爐的飯盒,也要避免高溫加熱,每次不超過2分鐘。
飯盒上好多塑料蓋都放不進微波爐!!!)
所以不要把剛煮好的食物直接放進孩子的塑料盤子裏,等涼了再裝。
3.改進沖調奶粉的工藝。
把奶粉泡在消過毒的非塑料容器裏,稍微冷卻壹下,然後放進塑料瓶裏。
用冷溫水反復沖洗瓶子3次以上,不要用高溫水燙瓶子。
最後,將清洗幹凈的奶瓶和奶嘴放在未用過的餐巾紙或紙巾上自然晾幹。應該盡可能避免高溫幹燥的步驟。
當心生活中看不見的“隱形殺手”
最後,還有壹些生活小習慣,會讓我們的孩子生活在壹個被微塑料包圍的世界裏。
1,瓶裝水
有研究表明,只喝瓶裝水的人“每年可能多攝入9萬個塑料顆粒”。常見的礦泉水瓶、汽水瓶不能長時間回收,不能暴曬,不能裝熱水。
這個瓶子的材料不耐熱。超過70就會變形,可能會釋放有毒物質。
2、壹次性杯子、飯盒
去年5月,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了壹項研究,發現外賣和飲用水的塑料包裝中無意中添加了塑料碎片。
外賣容器平均含有1.2 ~ 38毫克的微塑料,這種微塑料非常容易分離。通過簡單的清洗,塑料容器會釋放出尺寸小於50納米的顆粒。
也就是說,只要往賣箱裏倒點冷水,微塑料就已經融到水裏了。
3.塑料包裝
市面上的保鮮膜主要分為三種材料,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PVDC(聚偏氯乙烯)。
其中PVC(聚氯乙烯)不耐高溫,不能用於包裝肉類、熟食等油性食品,安全性相對較低。
建議日常使用PE(聚乙烯)和PVDC(聚偏二氯乙烯)。
然而,武漢大學教授江緒林指出,無論哪種保鮮膜,加熱時都會分解有毒物質,因此應避免將保鮮膜放入微波爐或用其他方式加熱。
所以,不要把保鮮膜壹起放進微波爐加熱~
完成的
如果妳認為馬寶從今天的科學普及中學到了什麽,
壹鍵三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