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應以柔軟、易消化、營養豐富、熱量充足、低脂肪、少纖維為原則。高纖維高脂肪食物可促進腸道蠕動,刺激腸壁,不易消化,應加以限制。油性和脂肪多的食物,除了難以消化,還會使腹瀉加重,應該少吃。
2、保持生活規律,飲食規律定量,進食不易飽,應少食多餐。飲食宜溫、軟、淡、素、鮮。
3.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魚、牛奶、豆制品和富含維生素的綠葉蔬菜、新鮮果汁和蔬菜汁。
4.腹脹、腹瀉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易發酵的食物和甜食,如土豆、白蘿蔔、大豆等。避免食用牛奶等乳制品,以免加重腹瀉和腹部脹氣。消化不良者宜吃面食(尤其是有面粉的飲食)、小米粥等。小米和饅頭可以養胃,可以作為主食。米飯含酸多,要少吃米飯。
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當零食或菜肴。南瓜中含有維生素和果膠,能保護胃腸粘膜,促進潰瘍面愈合。
5、胃腸疾病患者應戒除煙酒、酸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攝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調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另外,生吃硬的食物也不容易。
治療處方:
1,脾胃虛弱,便溏,消化不良可用:
山藥粥:鮮山藥120g,粳米100g,壹起煮成粥,早晚食用。
人參粥(石堅本草)“人參米5克(或黨參15克),粳米100克,煮粥,加少量冰糖,早晚服用。
2、脾腎陽虛、大便稀、五更泄瀉可用:
蓮子肉30克,用溫水浸泡2小時,芡實米60克,加適量水煮沸,拌白糖,每日早晚食用。
理子粥:幹理子50克,山藥20克,蓮子肉20克,搗碎煮至軟爛。加入100克粳米,煮粥。每天早晚都吃。
3.黃芪薏米粥
配方:大米100g,黃芪30g,薏苡仁30g。
制作:
1.將黃芪洗凈切片;大米和薏米洗幹凈。
2.將大米、黃芪和薏苡仁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煮40分鐘。
吃法:每天1次,每次配100g粥。吃飯吃飯。
功效:補元氣,止瀉。對脾虛慢性腸炎患者尤其好。
4.蘑菇粥
配方: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作:先煮小米粥,取其湯,再與香菇同煮。壹天吃三次,連續吃會有效果。
5.豬脾粥
配方:豬脾胃1套,粳米100g;制作:將豬脾胃洗凈切塊,與大米壹起煮成粥。功效:健腹益氣。
6.丁香面條
配方:丁香2g,1草果,白面250g,味精3g,鹽3g,胡椒粉3g。
制作:
1將丁香和草果粉碎成細粉(草果去芯)。
鋁鍋加適量水,大火燒開,放入白面,燒開,放入胡椒粉、鹽、丁香、草果、味精、面條至熟。
吃法:每天壹次,每次吃100克面條,渴了喝湯,隨餐食用。
功效:暖腸胃,止瀉。對慢性腸炎、腹瀉患者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