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江蘇菜、閩菜、浙菜、徽菜有什麽區別?

江蘇菜、閩菜、浙菜、徽菜有什麽區別?

江蘇菜,簡稱蘇菜,是中國四大名菜之壹。因為江浙菜和浙菜差不多,所以統稱江浙菜。主要由南京、揚州、蘇州、淮安、徐州、海州六大地方菜組成。早在兩千多年前,吳人就擅長做炸魚、蒸魚、魚片。1000多年前,鴨子是金陵的壹道美食。南宋時期,江浙菜是“南方菜”的兩大支柱。蘇菜擅長燉、燉、蒸和炸。它講究的是混湯,保留原汁。其味鮮,濃而不膩,淡而不稀,酥而無骨而不失形,滑嫩而不失味。

主要名菜

[編輯此段落]

清代,蘇菜風靡全國,與川菜、粵菜地位相當。淮揚菜,江蘇菜系的壹個分支,曾經是宮廷菜。現在國宴上的菜,大部分還是屬於淮揚菜。所以淮揚菜也被稱為國菜。蘇州菜在歷史上也很受歡迎。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曾經去過蘇州的得月樓,品嘗了江南美食後非常開心。他稱蘇州為天下第壹餐館。

南京菜味道醇厚,精致細膩;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味道甜美優雅。其名菜有烤坊、水晶豬蹄、燉蟹粉獅子頭、金陵丸子、白汁白菜、黃泥燉雞、燉雞府、鹽水鴨(金陵鹽水鴨)、金香餅、幹雞湯、生麩配肉、鳳尾魚、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魯手稿推薦醬豬頭、沛縣狗肉。

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常以福州菜、廈門菜為底。廈門菜具有濃郁的閩南地方特色,其烹飪特點是:湯色清亮,口味清淡,油炸食品酥脆,擅長烹制海鮮。其烹飪技術的特點是蒸、炸、炒、燉、煎、燉。

福建菜系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是通過中原漢族文化和當地古越文化的融合交流而逐漸形成的。根據閩侯縣甘蔗鎮橫新村炭石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保存的新石器時代福建先民使用的炊具陶鼎和連爐,證明福州地區已從500年前的烘食進入烹飪時代。福建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海外華僑從海外引進的食品新品種和壹些新穎的調味品,也對豐富福建的飲食文化和豐富福建烹飪體系的內容產生了影響。經過與海外民眾特別是南洋群島民眾的長期接觸,福建人的海外飲食習俗逐漸滲透到福建人的飲食生活中,從而使閩菜成為壹種獨具開放特色的菜系。

閩菜又稱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它發源於福建省閩侯縣,在後來的發展中形成了福州、閩南、閩西三大流派。福州菜包括泉州菜和廈門菜,味道鮮,酸甜可口,講究湯的鮮度。閩南菜包括漳州,講究調味和麻辣。閩西菜包括長汀和西南,鹹辣,烹飪多為山珍海味。所以閩菜有三個特點,壹是更擅長用紅糧調味,二是更擅長做湯,三是更擅長用糖醋。這個傳統即使進入上海,被染上了上海味,也沒有改變。閩菜於20世紀20年代初進入上海。幾年前只有壹家閩江賓館。現在經過網點調整,閩江飯店已經成為歷史,只有首都飯店還有閩菜。除了“佛跳墻”,還有七星魚丸、五六居、雪雞、民生果、醉排骨、紅燒魚排等等,都有不同的風味。

浙菜,簡稱浙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山清水秀,物產豐富,食物美味。所以諺語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浙江省位於東海之濱,北方水網密布,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西南丘陵起伏,盛產美食和野味。東部沿海漁場人口密集,水產資源豐富。經濟魚貝類水產品500多種,總產值居全國首位。物產豐富,山珍海味,特色獨特,遠近聞名。

浙江東臨大海,海岸線數千裏,海產豐富,黃魚、帶魚、石斑魚、錦繡龍蝦、牡蠣、文蛤、蝦蟹、貽貝、象山青蟹、溫州鯢、近年發展起來的養殖蝦等。浙北是“杭嘉湖”平原,河流分叉多。著名的太湖南鄰湖州,鱖魚、鯽魚、青蝦、湖蟹等四大魚類的稀有品種極其豐富。也是水稻和蠶桑的主產區,被譽為“魚米之鄉”。西南有山有山,山珍野味壹向有名,比如清遠的香菇,靜寧的黑木耳。中部是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華糧倉。聞名中外的金華火腿,是用中國著名的瘦肉豬之壹金華兩頭烏制成的。再加上享譽世界的杭州龍井茶和紹興老酒,都是烹飪中不可或缺的絕佳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肴。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過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明清時期的發展,形成了浙菜的基本風格。

浙菜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也受到資源特產的影響。浙江瀕臨東海,氣候溫和,水陸交通便利。其北半部領土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江河縱橫,盛產稻、麥、粟、豆、蔬、水產資源豐富,四季新鮮。西南丘陵起伏,山珍海味豐富,農家雞鴨成群,肥碩的大象,都為烹飪提供了堅實豐富的原料。特產有:富春江鰣魚、舟山黃魚、金華火腿、杭州優香豆腐皮、西湖蒓菜、紹興鴨、越雞和酒、西湖龍井茶、舟山梭子蟹、安吉竹雞、黃巖蜜桔等。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特產品,加上高超的烹飪技藝,使浙菜脫穎而出,成為壹個獨特的體系。

徽菜來源於徽州,離不開徽州這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所提供的客觀條件。因為地處兩種氣候的過渡地帶,雨量較多,氣候溫和,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有1470多種植物,很多都是可以食用的。野生動物生活在山裏,惠州是山區,所以種類比較多。徽菜的主料獨具特色的是野花、蘑菇、平菇、蘑菇、銀耳、黑木耳、銀耳和高山銀耳、蕨菜、黃花菜、黃花菜、水芹菜,這些都是過去野生的,在野外采集的。竹筍有十七種,品種不同,吃法不同,切法不同,配料不同。食用野菜和各種花、莖、梗在徽州菜譜中被廣泛使用。就豆腐而言,有水豆腐、毛豆腐、臭豆腐、觀音豆腐、臘八豆腐、橡子豆腐。至於野味,惠州共有野生動物374種(不包括昆蟲),其中哺乳動物86種,鳥類210種,爬行動物52種,兩棲動物26種。兔子、山雞、麂、黑麂、穿山甲、巨蟒、雉雞、浣熊、水獺,甚至熊、豹、馬。魚類豐富多樣,黃山的金魚和魚非常罕見。當時還有壹種能在樹上飛的有翼魚,都是好吃的寶貝。很多珍禽異獸被列入國家保護範圍,食譜也很多,比如野雞,兔子,家養的烏骨雞,不是鴨子的鴨子,都保存了很強的野味。

由於徽州醫學的發展,明清時期有700多名中醫,600多種醫書。藥膳,壹種健身飲食,早就被列入徽菜。如枸杞燉烏雞、冰糖燉百合、紫蘇炒瘦肉、砂鍋炒白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