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不同年齡組的發展特點

不同年齡組的發展特點

不同年齡組的發展特點

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點是我們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關註。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由之路。下面給大家分享壹下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特點。

不同年齡組的發育特點。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這壹時期,孩子開始脫離母親獨立生活,內外環境變化很大。但他們的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還不夠成熟,容易出現低體溫、體重減輕、窒息、感染等各種疾病,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約占發達國家嬰兒死亡率的三分之二,尤其是第壹周。

根據這些特點,新生兒保健特別強調保溫、清潔、消毒、隔離等護理。,並應定期訪視(至少兩次),堅持母乳餵養,做好疾病防治,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2、嬰兒期:28天至1歲為嬰兒期。這個時期是生長最快的時期,所需的熱能和蛋白質相對高於成人,所以提倡母乳餵養和合理的營養指導非常重要。嬰兒抗病能力弱,易患傳染性和感染性疾病。他們需要有計劃地接種疫苗,完成基本的免疫程序,並註意衛生習慣的培養和消毒隔離。每三個月定期體檢壹次。

3.幼兒期:1-3歲是幼兒期。這個時期是兒童語言、思維、動作和神經精神快速發展的時期。早期教育要根據其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斷奶後營養指導,註意兒童口腔衛生,繼續做好計劃免疫和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的防治工作。每半年定期體檢壹次。

4.學前班:3-6歲是學前班。這壹時期,身體發育比以前緩慢,達到穩定增長,而智力發育更加完善,求知欲強烈,人可以做更復雜的動作,學會自理,語言和思維進壹步發展。根據這壹時期可塑性高的特點,從小培養優秀的品質,養成良好的衛生、學習和勞動習慣,為入學做好準備。

兒童在這壹時期接受的教育屬於兒童啟蒙教育,對其壹生的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勞動技能的水平極其重要。因此,有條件的家庭應該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接受系統的啟蒙教育,讓孩子從家庭或幼兒生活轉向集體和夥伴生活,這是壹個人壹生中最重要的教育時期。學齡前兒童與外界環境的接觸越來越多,因此發生的意外也就越來越多。要根據這些特點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每年體檢壹次。

5.學齡:6-12歲為學齡。在這個時期,孩子的體質還在穩步增長,大腦皮層的功能更加發達,對壹些事物有壹定的理解能力。當孩子們進入學齡時,主要的變化是將他們的生活方式從玩耍活動轉變為學習。孩子從家裏或者幼兒園進入學校,是壹個重大的轉折點。因此,做好其銜接工作,要讓孩子做好適應學習生活的心理準備,否則會出現對學校環境、學習生活環境不適應等心理障礙。

這壹時期的發病率較以前有所下降,但應註意預防近視和齲齒,糾正慢性病變,糾正坐、站、走姿勢,安排規律的生活、學習和運動,保證充足的營養和休息,註意情緒和行為變化,避免精神壓力過大,每兩年體檢壹次。

6.青春期:12─18歲是青春期。這個時期個體差異很大,可以是2-4歲。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生長發育明顯加快,體重和身高增加,第二性征逐漸明顯,生殖器官迅速發育,趨於成熟,女孩月經來潮,男孩遺精。此時由於神經內分泌調節不夠穩定,往往造成心理、行為、精神的不穩定;

另壹方面,由於與社會接觸的增多,遇到了許多新問題,外部影響越來越大。在保健方面,除了確保充足的營養以滿足加速生長和發育的需要。除了加強體育鍛煉,充分註意休息外,還要根據他們的心理和精神特點,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以保證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每兩年體檢壹次。

不同年齡組的發育特點2 (1)體格發育

兒童身高和體重的生長周期分為四個顯著時期:

(1)從出生到2歲,發展非常迅速;

②從2歲到青春期,發育比較順利;

(3)青春期(男生約13~15歲,女生約11~13歲),發育快,變化大;

④15和16歲達到成熟期,發育緩慢。

身高體重:壹般女生能長到18歲左右,男生能長到20歲左右。但是發展速度是S型的。

發育最快的有兩個時期,第壹個高峰在出生後第壹年和第二年,第壹年身高增長20~25 cm,為出生時身高(50 cm)的50%;體重增加6~7公斤,是出生體重的兩倍(3公斤)。第二年速度也更快了,身高增加了10 cm。

體重增加2,5~3,5公斤。之後生長速度急劇下降,身高每年增加4~5 cm,體重每年增加65,438+0,5~2,5 kg,保持相對穩定的速度。青春期出現了第二次突增。此時身高增加了6~7厘米,體重增加了4~5公斤。後來開始放緩,直到成熟。骨骼鈣化完成後,男性身高停止增長。

男生和女生在身高、體重、肩寬的發育曲線上有過兩次交叉。第壹次穿越是在9~10歲。穿越後,女生原有的軟落後指標發展水平超過同齡男生,說明女性開始進入青春發育突增期。

第二次穿越是在14~16歲。穿越後,男性青春期真正的增長期開始,而女性則進入了壹個緩慢的階段。此後男女差距持續加大至18歲。男性身高體重的絕對值大於女性,身高與肩寬的差距更顯著。

身體各系統的發育:身體各系統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平衡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在出生後最快,在前六年內達到成人水平。

淋巴系統的發育在最初十年表現出特殊的速度,在10歲左右達到高峰,是成年時的200%。生殖系統在兒童期(也就是前十年)進展不大,但在全身第二次突然發育開始後發展迅速。

(B)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大腦發育優先。新生兒出生時腦重約390克,已達到成人的25%,而與此同時,新生兒體重僅為成人的5%(新生兒約3公斤,成人平均體重60公斤)。孩子出生後,腦重量以先快後慢的速度增長,第壹年腦重量增長最快,每天增加約1克,9個月時達到660克。

隨後幾年,發育逐漸放緩,到6-7歲時,腦重接近成人,約為1280克,占成人腦重的90%。之後生長緩慢,9歲左右1.350克,1.2歲左右1.400克,20歲左右停止生長。

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復雜和完善是出生後大腦發育的主要方面。根據腦生理學的研究,兒童腦重量的增加並不是腦神經細胞的增生,而主要是神經細胞結構的復雜和神經纖維的伸長。新生兒大腦皮層表面光滑,溝淺,結構簡單。之後,神經細胞的突觸數量和長度增加,細胞體積增大,神經纖維開始向不同方向延伸,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皮層的各層。

同時逐漸完成神經纖維的髓鞘形成。髓鞘形成是大腦內部成熟的重要標誌。保證了神經興奮沿著壹定的路線快速傳導。新生大腦的下部(脊髓、腦幹)已經開始形成髓鞘。之後是先與感覺運動相關的部分,再是與智力活動直接相關的額葉和頂葉髓鞘形成。6年結束時,幾乎所有的定量傳導通路都已髓鞘化。

行動的發展

兒童動作的發展是由大腦、神經系統和骨骼肌控制的,所以兒童動作的發展與兒童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密切相關。兒童動作的發展和身體的發展是相似的。

1,從上到下:兒童發展最早的動作是頭部動作,其次是身體動作,最後是腳部動作。孩子先學會擡頭轉頭,然後翻身坐,再用手和胳膊,最後學會腿腳的動作。任何壹個孩子的動作發展總是沿著擡頭、翻身、坐、爬、站、走的方向成熟的。

2.由近及遠:從身體中部開始發展,靠近軀幹的部位運動發展較早,遠離身體的四肢運動發展較晚。以上肢為例,肩部和上臂最先成熟,其次是肘部、手腕、手和手指。

3、由粗到細(由大到小):從大肌肉開始,先發展大幅度的粗動作,後發展小肌肉的細動作。新生兒只會彌漫“臂舞腿舞”。4、5個月的寶寶經常用手臂甚至整個身體代替手去拿面前的玩具。隨著神經系統和肌肉的發育,孩子開始學習控制身體各個部位小肌肉的運動。

不同年齡組的發展特點。小學壹年級:培養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活新鮮不習慣,好奇心強,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有直觀、具體、生動的思維特點。

建議:首先來看看父母是不是沒時間照顧孩子。我們主要是教孩子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和孩子相處,培養孩子獨立、熱愛學習的好習慣。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麽是學習。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培養學習習慣

性格很不壹樣。二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時期。要多表揚和肯定孩子,隨時關註孩子心態的變化。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自制力不強。在學習中,要註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掌握。

建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從可塑性很強到逐漸定型,已經適應了小學生活,形成了壹定的行為習慣。我們應該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註重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寫作、閱讀、做作業。

小學三年級:解決情緒問題

8、9歲是孩子情緒變化的轉折點,從情緒暴露、膚淺、無意識到內心控制、深刻、有意識的發展。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細心呵護和耐心引導。由於交往範圍的擴大,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麻煩也隨之而來,開始感到不安。家長和老師需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建議:孩子普遍粗心,寫作業慢。要及時重視和糾正這種不良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進入高年級打下基礎。

小學四年級:提高綜合能力

孩子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是有限的,缺乏社會交往經驗,經常會遇到很多棘手的問題。如果不註意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壹些小麻煩而幹擾學習,逐漸失去學習興趣。但是,通過正確的教育,這種焦慮可以轉化為探索自然和社會的熱情和求知的欲望,他們的綜合能力可以迅速提高。

建議: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增多加深,孩子在小學開始有第壹次分化。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註意孩子上課的註意力,寫字的習慣,培養孩子演算和檢查的習慣。

小學五年級:自我意識發展

當出現變聲現象時,對於男生來說會比較明顯。變聲期往往會發出壹些他們控制不了的奇怪音調,引起笑聲。這很正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加強學習技能的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激發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的持久性,樹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

六年級:關註心理變化

學生進入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是青少年向成年人的過渡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喜歡批判性地看待其他事物,有時會對老師的正當幹涉產生抵觸情緒。情緒不穩定。註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的記憶力增強,註意力容易集中,思維敏銳,特別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從而初步形成自己的個性和人生觀。

建議:初壹年級的孩子意誌力薄弱,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灰心喪氣。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密切關註學生的心理變化,使他們能夠學好,有壹個健康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