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又名香椿花、香椿頭、香椿芽,屬於香椿科。原產中國,為多年生木本蔬菜。主要分布在山東、安徽、河南、河北、廣西北部、湖南南部、四川等省,其中以安徽太和香椿、山東西牟香椿、河南焦作香椿最為著名。比如泰和香椿,早在唐朝就作為貢品送到長安。近年來,香椿芽不僅是城鄉人民喜愛的傳統蔬菜,而且已經進入酒店和賓館。同時還出口東南亞國家,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
香椿的葉、皮、根、果除了可以食用外,還有壹定的藥用功能。將新鮮的香椿頭加少許鹽和等量的大蒜搗碎,敷在患處,可治瘡癰。香椿、杉木、楓樹嫩葉等分,水煎,藥渣服用,可治絲蟲病;香椿皮性涼,有清熱燥濕止血的作用。香菱子對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腸停滯、腹脹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香椿生長迅速,樹幹通直,無節疤少疤,木材色澤紅潤,紋理清晰,平面光潔美觀,氣味芳香,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中國紅木”的美譽。
香椿是壹種多年生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0米。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6-10對小葉,葉痕大,長40厘米,寬24厘米,小葉長圓形,尖,長10-12厘米,寬4厘米,幼葉紫紅色,成葉綠色,葉背紅棕色,輕度打蠟。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兩性,白色,芳香,小,鐘形,子房圓錐形,5室,每室有3胚珠。花柱短於子房,新果,窄橢圓形或近橢圓形,長約2厘米,成熟時紅褐色,革質,鐘形。6月開花,10至165438+10月果實成熟。呈橢圓形,木質翅長,種子小,發芽率低,含油量高,可食用。
香椿喜溫,適宜在平均氣溫8-10℃的地區栽培,抗寒性隨苗齡增加而增強。直接播種的壹年生幼苗可能在-65438±00℃左右受凍。香椿喜光,更耐潮濕。適合在河流、房屋周圍肥沃濕潤的土壤中生長,砂壤土壹般較好。適宜的土壤pH值為pH 5.5-8.0。
我國香椿品種繁多,根據出芽和子葉的顏色不同,基本上可以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大類。紫色香椿有黑香椿、紅香椿、焦作紅香椿、西牟香椿等品種。綠香椿有綠香椿和黃傘等品種。不同品種的香椿有不同的特點。香椿樹冠壹般張開,樹皮灰褐色,孢子紫褐色,初芽紫紅色,有光澤,有香味,纖維少,油多;香椿,樹冠直立,樹皮藍色或綠褐色,稍有淡香,少油。
栽培要點
(1)培養模式:
①普通栽培。香椿的繁殖分為播種育苗和分株繁殖(也叫根蘗繁殖)兩種。
由於香椿種子發芽率低,播種前應將種子用30-35℃的溫水浸泡24小時,再置於25℃下催芽。胚根接觸米粒大時播種(播種時最低地溫5℃左右)。壹般上海是3月上半月。出苗後,真葉苗2-3株,真葉苗4-5株,行距25x15cm。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出成年植株的根苗,種在苗地,第二年苗長到2米左右時再種。也可以用斷根分蘗的方法。冬末春初,在成年樹周圍挖壹個60厘米深的環形溝,剪去壹些側根,然後把溝填平。因為香椿的根部容易產生不定根,新的幼苗在切下的根部頂端萌發,第二年就可以移栽。
香椿苗育成後,都是在早春發芽前種植。大面積種植香椿林,行距7x5m。水渠和房子後面種的植物都是單排的,間距5米左右。種植後澆水2-3次,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這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壹種栽培方法。其育苗方法與普通扡插相同,但在種植密度和樹木修剪上有所不同。壹般每666.7平方米種植6000株左右。樹型分為兩種:多層型,苗高2m時去掉頂端,側芽萌發形成三層骨幹枝,1層距地面70cm,2層距1層60cm,3層距2層40cm。這種多層後備箱比較多
產量高,完全木質化,穩定。叢生型是在苗高1米左右時摘掉頂梢,劉新法只摘嫩葉不摘頂芽,待枝條長到20-30厘米時再抹頭。其特點是樹幹短,主枝多。
③保護地栽培。也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關閉溫室(或管棚)種植的矮化香椿至6月中旬165438+10月(指華北南部)。另壹種是在溫室(或管棚)中種植已過休眠期的23年生幼苗。室內(棚)溫度白天保持在18-24℃,夜間不低於12℃。40-45天後,幼葉即可食用。
(2)管理:香椿的田間管理雖然粗放,但為了使其生長快、產量高,也要註意肥水和病蟲害防治。如果天氣幹燥,及時澆水;每年中耕松土,行間最好套種綠肥,5月份翻入土中或澆人畜糞。
蟲害包括香椿毛蟲、黃斑星天牛、草履蚧等。,可通過農藥如北方芽孢桿菌控制;病害有葉銹病、白粉病等。,可用波爾多液和硫磺液控制。
(3)采摘:香椿采用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壹般在清明節前發芽,谷雨前後可采摘頂芽。這種第壹次采摘,稱為第壹茬香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品質高;以後根據生長情況,每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新種的香椿最多能收獲兩次,3年後每年能收獲2-3次,產量也會相應增加。至於保護地栽培,也可以在冬季加熱采摘,如果不加熱,可以在早春提前供應樹芽。
營養與食用香椿頭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據分析,每100g香椿頭含蛋白質9.8g,鈣143mg,維生素115mg,在蔬菜栽培中均名列前茅。此外,還含有磷135毫克,胡蘿蔔素1.36毫克,以及鐵、B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
香椿可以生吃,也可以加工後食用:
(1)生鮮食品:
①香椿拌豆腐。嫩香椿50克,豆腐500克。調料:精鹽、味精、香油。
②香椿炒雞蛋。香椿100g,雞蛋5個。調料:花生油(或大豆油)、精鹽。
③香椿炒豆腐。香椿50克,豆腐250克。調料:花生油(或大豆油)、醬油、鹽、糖、味精、鮮湯、水澱粉。
①油煎香椿魚。香椿50克,海魚(帶魚、黃魚等)4-5條。)和2個雞蛋。調料:花生油(或大豆油)、胡椒粉、鹽。
(2)加工:我國傳統的香椿加工方法是腌制,稱為鹹香椿頭。但由於含鹽量高,影響了香椿原有的風味。因此,近年來,許多加工單位改進了加工工藝,開發了各種新產品,如:
①脫水香椿芽。是壹種復水萊,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可恢復鮮芽狀態,可與雞、肉、蛋做成山珍海味。
②酸甜脆香椿芽。本品質地柔軟,酸甜爽脆,味道鮮美。
另外還有香椿醬,香椿泥,豆腐豆腐,油浸香椿。
推薦食譜
香椿牛肉絲
原料為新鮮香椿250克,牛後腿肉200克,生姜3克,生粉10克。
【調料】植物油、黃酒、精鹽、白糖、香油、味精適量。
準備
(1)新鮮香椿,去除老葉和黑葉後,長5-6 cm,洗凈瀝幹水分。
(2)將牛肉去筋膜,對著其絲線切成細絲,擠出血水,加入黃酒、精鹽、白糖和適量水,朝壹個方向打透。當水分被肉絲吸收後,加入少許水再次攪拌,並加入水產面粉,攪拌至最高強度,放入冰箱1小時左右。
(3)植物油100g,煮熟,冷卻至六成熱,炒姜片。牛肉絲拌入少許精煉油(或熟油)後,倒入油中打散。牛肉絲變色後倒入漏勺瀝幹油。
(4)鍋內留50克殘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香椿,再放入精鹽、白糖,大火翻炒,見菜呈鮮綠色,倒入牛肉絲,翻炒,放入味精,倒入香油,起鍋。
特色香椿鮮嫩配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