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什麽最後壹出戲被稱為大軸子?

為什麽最後壹出戲被稱為大軸子?

由來:

過去的劇本寫成壹長卷,卷的底部有壹卷軸,就像裝裱國畫的畫軸,因長卷的最後壹戲靠近木軸,所以稱為大軸。大軸前面的戲,也就是倒數第二個節目稱為壓軸,中間的戲稱為中軸,前面的戲稱為早軸。實際上就是以畫軸的每壹位置的名稱來代替演出戲碼的排列次序,好像壹場演出就是向觀眾展示壹幅多彩的畫卷。

擴展資料

舊時戲園演白天戲,壹般在中午十二點多開鑼,到傍晚六點多打住,戲目有六七出甚至八九出,壹般分為三段,前三出通常為新角兒或學生們演,中間兩三出比較好,後三出是觀眾最歡迎的戲。這三段裏每壹段的末壹出,叫做“軸子”──前軸子、中軸子、大軸子。此乃清末民初北京幾家戲園子演戲的規程,說“軸子”就是每段最末演出的劇目,而倒數第二出戲便成了“壓軸”。

北京老戲班的傳統,派戲人總是把唱工最好的戲,也就是這戲班中的臺柱演員的戲,排在倒數第二出。而最末壹出戲,則是全武行的戲,由戲班全體武行演員參與演出,這類戲占用的時間為壹刻鐘,所謂“壹打壹散”(角色上來簡單地交代壹下情由,雙方便開打幾回合,勝負決定之後戲就結束),當時多數聽戲行家為達官貴人之屬,看大軸子壹上,往往就起座出園。

百度百科-壓軸戲

中國網-國粹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