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通過兩條途徑傳入中國。壹條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陜西等地,最早在西北開墾。
二是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華南,在南方的雲南、廣西、湖南都有種植,然後逐漸擴展到全國,辣椒幾乎沒有空白區。
乾隆年間,貴州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是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郴州。在乾隆十二年(1747)的臺灣省誌中,就有臺灣省島吃辣椒的記載。嘉慶以後(1796 -1820),記載貴州、湖南、四川、江西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作菜”。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黔北的壹切都撒上了胡椒。同治年間(1862 -1874),貴州人“四季吃海椒”。清末貴州流行玉米飯,菜式多為豆花,即以浸泡過的鹽塊和海椒為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蘸海椒。
擴展數據:
據史料記載,貴州、湖南吃辣椒最早的時間是清乾隆年間,但壹般都在道光以後。之後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是最晚傳入中國的香料,但卻是使用最廣泛的香料。
最早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遊,即所謂的“下江人”。峽江人嘗試辣椒的時候,四川人還不知道什麽是辣椒。
有意思的是,辣椒最早是從江浙、廣東傳入的,但在那些地方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泛濫到了長江上遊和西南地區。
清代嘉慶以後,貴州、湖南、四川、江西四省都有“種菜”,“不放辣椒、芥菜,多做湯”,“擇極辣者,每餐每菜必辣”。說明四川人吃辣椒的歷史在400年左右。
百度百科-辣椒相關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