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電視劇《姍姍來了》中姍姍家鄉的拍攝地在哪裏

電視劇《姍姍來了》中姍姍家鄉的拍攝地在哪裏

同裏古鎮

同裏古鎮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始建於宋代。鎮域內有許多明清時期修建的園林、寺廟、宅邸和名人故居。古鎮區由15條河流以“川”字形分割成七個小島,由49座古橋相連,素有“小橋流水人家”之稱。?

這座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古鎮,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更是理想的生活天堂。江南水鄉中,同裏古鎮以寧靜的家鄉聞名。

同裏古鎮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它位於太湖之濱,靠近市政府所在地。自宋代建立以來,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鎮上有數百座明清時期修建的園林、寺廟、宅邸和名人故居。15呈“川”字形的河流分為七個小島,由49座古橋相連,素有“小橋流水人家”之稱。因此,同裏不僅是江南水鄉的代表,也是人們生活的理想天堂。所以同裏是最值得壹去的江南古鎮之壹。

同裏古鎮的古典園林是私家居住園林,不能走馬觀花。如果沒有請導遊的習慣,壹定要提前了解壹些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慢慢品味,體會園林中傳遞的詩意。

以退思園為例。它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這是花園的主人蘭生被彈劾辭職後建造的壹座房子花園。花園的名字叫“退思”,意思是“修補”。房子占地九畝八分,以船形建築為特色。

從西到東,左邊是房子,中間是庭院,右邊是花園。房子分為內屋和外屋,由廳堂、茶廳和正殿組成。內屋五層五層,南北兩座圓形建築,四面圍走廊。其中,正殿的“退思草堂”有棚頂,三面有回廊。

擴展數據:

同裏古鎮的歷史演變;

初唐時,因名字過於奢靡,改名同裏。還是壹個鄉村城市,在九裏村。侯亮開平三年(909年),錢劃吳縣南、嘉興北,設吳江縣,同裏屬吳江縣轄鄉。

到了宋代,鎮正式建立後,緩刑鄉和同裏屬於番禺鄉。將舊名“富土”重疊,再將字壹分為二,上半部為“通”,下半部為“田”、“土”,成為同裏。

元明時期,同裏逐漸南遷,因鎮內三物流向城河,形成“川”字形,又稱“銅川”。屯村在漢代成為壹個市場,最初被稱為“屯市”,在唐初已經達到壹個繁榮時期。在宋建言統治時期,有壹千多人住在這裏。

元明時期“易市為村”。元十六年(1356),張士誠之弟張士德據烏江,分譚道吉鎮守屯城東關,控制秀洲、松江。明朝嘉靖年間,居民數百人,半數以上是煉鐵工人。之後,居民人數略有增加,成為壹個市場。明朝弘治元年(1488),屯村屬吳江縣九湧鄉。

清乾隆年間,行政區劃重新調整。村民們原本居住在同裏鎮,在幾畝方勝河邊建起了房子,這裏成了壹座繁忙的城市,被稱為“新填地”。該鎮繼續向東南擴展。宣彤二年(1910),實行區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