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單上通常簡稱為“回魚”。學名長吻,是鯰魚的壹種。
琵琶魚還有其他的叫法,比如上海的琵琶鼠,四川的江團。是我國稀有淡水魚,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這種魚又粗又長,腹部隆起,尾巴扁平。壹般是2-4公斤。
鯰魚的魚肉非常鮮美,功效有:消腫、利尿、健脾胃。有壹定的抗衰老作用,能增強抵抗力。
相傳蘇軾吃了歷史悠久的湖北石鍋魚,聽到石鍋魚的民謠:“有壹石頭,名石頭,晝居石穴,夜戲歸”,便寫了壹首詩“戲為魚絕”。“粉石頭猶無骨,白河豚不醫人。”給上帝和河伯發個信息,為什麽不求水秤?"
詩中道出了魷魚的特殊之處:肉質白嫩,細膩肥美,魚無刺;有河豚的鮮美味道,沒有河豚的毒素。
鯰魚被譽為淡水中的上品,與刀魚、鰣魚並稱為長江三大鮮食之壹。其做法有:紅燒、香烤、剁椒、紅燒、紅燒,也可用來做酸菜魚、水煮魚。
其中豆豉蒸魷魚的味道最好。
發酵豆汁就是發酵大豆,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壹種特殊的香味,可以增進食欲,促進營養的吸收。魚本身又嫩又肥。如果營養和鮮味都考慮的話,最好的烹飪方法就是蒸。
魷魚用醬油蒸熟後,風味獨特。黑豆的香味混合著魚的味道,讓聽者垂涎三尺,忍不住拿起魚往嘴裏塞。肉質的細膩,還有魚味融入黑豆味的口感,讓妳壹口接壹口,欲罷不能。
以上是我第壹次吃的感覺,吃了之後就再也忘不了。
有壹次和幾個朋友在飯店吃飯,剛好有醬爆魷魚,就點了壹份。
不經意間,朋友發現了壹個秘密,把兩條魚賣了壹條。服務員答應把他給我們看的魚給另壹桌的客人。
與餐廳經理協商後,經理邀請我們觀看魚的制作過程。
只見魚的腸子和內臟清理幹凈後,師傅把魚頭的臉頰下部和相連的部分分開,把魚頭放在盤子裏。
然後沿著肚子中間的主刺把魚切開,然後每隔2厘米把魚的兩邊都切開。
將適量的蔥姜絲放入盤中,將準備好的魷魚放入盤中。
把豆豉塞進切好的魚的縫隙裏,盡量填滿。
最後把魚放回滿滿的豆豉。
煮,蒸。
魷魚壹上桌,我們就聞到了濃濃的醬油味,口水在舌尖上打滾,幾個人開始爭搶。
太棒了。魚肉細嫩,發酵的醬油散發出獨特的醇香,刺激我們的食欲,讓我們吃得津津有味。醬油的味道雖然特別,但並沒有掩蓋魚的鮮味,反而相得益彰。
奇怪的是,這麽鮮嫩的魚竟然沒有刺。有多少人想吃魚,卻又怕魚刺?有多少人想吃河豚,希望河豚有毒,望而生畏?
只有魷魚,有河豚的鮮美,無毒無刺,才真正對得起蘇軾的贊譽:粉石頭尚無骨,白河豚不治病人。
而把魷魚的鮮美發揮到極致的,是醬油蒸魷魚。
(文/螞蟻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