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叫周福康,1922,浙江杭州人。在他出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情況非常糟糕,而且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目睹了侵略戰爭,所以在那個時候,保衛國家和趕走侵略者的想法已經埋藏在這位長者的心中。
他在蕭山讀書的時候,日軍已經發動了壹段時間的侵華戰爭,他讀書的地方也已經被日軍占領,周福康的求學生涯被迫結束。
但作為壹個中國人,他天生痛恨日本人,尤其是像他這樣壹個熱血青年,於是他立馬跑出紹興稽山中學參軍保家衛國。至此,周富康的抗戰生涯正式開始。此時他17歲。
周福康從小頭腦靈活,在戰爭中不怕死。他非常勇敢,這使他在軍隊中做出了許多貢獻,並逐漸晉升為中尉軍官。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他雖然只有23歲,但因為立功突出,被上級派到臺灣省接受日軍投降。
小時候,他目睹了侵略者對我國人民犯下的暴行。他從來沒想過有哪個日本人會善良善良,所以在去臺灣省之前對日本人有壹種冷血的印象。事實上,他不是唯壹的壹個。當時在中國,任何壹個愛國的中國人都不會對日本人有好臉色。
當時因為臺灣省已經被日軍占領,很多日本人搬到臺灣省居住。日本人聚集的時候,自然有很多學校和日語老師。周福康壹開始對這些人沒什麽好印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他們有了壹點改變,後來他在這裏遇到了壹個影響他壹生的日本女老師。
這個日本女老師叫惠子。她和那些殘忍無情的日本兵完全不同。她從小就壹直反對侵略戰爭,同情那些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
她的行為不僅改變了周富康對日本人的看法,也讓周富康慢慢對他有了好感。而她也很欣賞周富康的熱血性格和果敢性格,於是兩人在臺灣省逐漸發展感情並相戀。
而周富康原本是來臺灣省接受投降的,並不是要長期停留,所以在臺灣省接受日本投降後,周富康被告知要離開,也就是說他要離開剛剛相戀不久的愛人。
但他雖然很不情願,但畢竟是軍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所以還是聽從了上級的安排,回到了內地。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壹別,就是永別。
當時,中國雖然結束了抗日戰爭,但當地形勢並不樂觀。他回到大陸後不久,解放戰爭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因為這個因素,他再也沒有遇到過他的愛人。
75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沒有放棄和她見面的願望。75年來,他妻子的位子壹直是為她保留的。他這麽多年壹直沒有結婚生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些年來,他壹直吃著微薄的低保,以拾荒為生。他過得很艱難,但接受采訪時說:想想和她在壹起的時光,這壹生很幸福?。
他現在快壹百歲了,但他這輩子唯壹的願望就是再見她壹面。看到這樣的愛情不禁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