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竈神向天報功,俗稱“賜竈”。於是家家戶戶都會蒸年糕,放很多棗,去市場買“蜜瓜”,向竈王爺表示孝心。願他向天匯報工作時有甜點。在我老家,雞毛蒜皮是不能塞到鍋底(竈坑)裏燒的,因為燒出來的東西壹般都能看見天上,雞毛蒜皮的小事,看在上帝的份上。
等蛋糕涼了,切成塊,放起來30個晚上,第壹個月。
臘月二十四,我們開始準備正月的食物,因為正月裏刀沒動。
家家戶戶忙忙碌碌,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濃。街上不時響起孩子們點燃小鞭炮的清脆聲音,淡淡的火藥味彌漫著家家戶戶小籠包燒麥稭草的味道。炸魚、炸肉、炸丸子、炸“面魚”(壹種類似油條的面食)總是壹大鍋,城裏親戚來拜年要帶。
除夕下午,人們開始貼春聯。
除夕是最熱鬧的。全家人聚在壹起包餃子的“壽穗”,把錢放在餃子裏。誰吃了就代表今年會有好運,放在糖果裏。誰吃了就代表壹年後過上了甜蜜的生活,放在小塊蛋糕裏。孩子吃了會長高,新婚家庭會用棗和栗子包餃子(早生),表示早生。
那壹天,大人總是警告孩子不要胡說八道。大人煮餃子應該說“賺了”而不是“破了”。
餃子做好了,他要先祭祖。在主室(客廳),壹般會有壹個“影子”(祖先的名字都在上面)。中間有壹個剛剛去世的老人的牌位,燒香的時候在外面放鞭炮通知祖先回家吃飯。碗裏放兩個餃子碗,祖宗牌位前放壹雙筷子,壹家人就可以吃晚飯了。
拜訪我們海邊的農民,切記吃飯筷子不能放在碗裏,因為那是給死人用的。壹般筷子放在碗的右邊,因為家家有船,寓意“壹帆風順”。我是左撇子,習慣把它們放在左邊,所以經常讓我和爸爸盯著看,嘻嘻:)
小時候壹直想問,這麽多祖宗,兩個餃子夠吃嗎?吃不飽還能打仗嗎?我又問了壹遍,被父親打了壹巴掌後,不敢再問了。...
看春晚的時候,鞭炮聲徹夜未停,然後壹家之主或者家裏的長子去開門迎財神,說“大年初壹開門,財寶滾滾來。”
當黎明到來時,男人們穿上新衣服,帶著他們的孩子出去給他們的長輩拜年。街上人多,男人見面就鞠躬“新年快樂!”“發財了!”婦女通常呆在家裏接待回家拜年的鄰居。這壹天妳不能掃地。地上的瓜子和花生衣越多,今年的財運和人緣越好。
第壹天拜年,只有自己家的長輩才會發壓歲錢,不發,孩子就趴在地上。因此,在大人的叫喊和老人的笑聲中,充滿了歡樂。
第二天去看望姑姑,第三天去看望婆婆。剩下的時間就是去拜訪我的鄰居,老師,朋友。
14正月,要蒸壹個叫“聖寵”的面塑。它的頭很大,耳朵像兩把小蒲扇,眼睛很大,嘴裏叼著錢,全身像蛇壹樣長著金元寶。蒸熟後塗上顏色。15當天放棄吧,把希望放在下面。
15正月,看燈籠,放煙花,家裏用蘿蔔做燈籠。把蘿蔔切成塊,找棉花纏在席子上做燈芯,然後澆上煮好的植物油,晚上在家裏所有的門口和窗臺上點上,給祖先的墳頭送上燈籠。孩子們會做壹個老鼠燈,把它的嘴剪成蘿蔔的形狀,用火柴棍裝上眼睛。
有的農民家庭習慣點“四燈”,就是在祖宗牌位前拿壹個大蘿蔔做長核心點,看看燈中心燒出來是什麽莊稼樣子,肯定會有大豐收。
15之後就沒什麽好擔心的了。把蟲子放在壇子裏,二月二日龍擡頭的時候蒸給全家吃,然後男的就要理發了,寓意新的壹年擡頭做人,事業更強。
2008年,甚至在那之後,春耕開始了。家家戶戶又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