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求最具有納西特色的麗江美食?

求最具有納西特色的麗江美食?

納西族習慣壹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米和大米為主,加工制作成窩頭、饅頭、粑粑、米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制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壹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壹些山珍海味。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鶴慶酒,永勝油茶家家有”。麗江粑粑在過去地處南方絲綢之路、滇藏茶馬古道的麗江在馬幫隊伍中倍受歡迎,因其久置不會變質變味、味美如初而得其"麗江粑粑擺不壞"的美名。

蜜餞:

海棠果蜜餞,納西語“多利久補”。 香櫞蜜餞,納西語香“櫞”同“緣”。

佛掌參:

因形狀酷似僧侶手掌而得其美名。相傳,玉龍山下有壹對夫婦,久婚未得子女。壹日,去祭拜玉龍山自然神,途中遇到壹位東巴,東巴給兩位做祭祀後指點說,只要吃了玉龍山上的壹種狀如佛手的野菜,定能生育。食後,果然生下了子女8個。 佛掌參是壹道妙手良藥,書中講其功能為"補腎壯陽、滋陰養血,治療婦科疾病等有特效。

百合圓子:

“百合同心”,“合合”納西語為和睦相處,意寓家庭團結、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睦鄰間講求誌同道合,尊老愛幼等。

白蕓豆酥肉:

納西語“思思”即相好,友好之意。在納西婚俗中,男女相戀後,在其父母、親友同意後在宴席上加壹碗酥肉,標誌男女雙方已相愛而訂婚,務必成親。白蕓豆代表多子多福,兒孫滿堂。

大肉:

又叫“大紅肉”意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納西族婚宴、節日宴席中必不可少的壹道菜,大紅肉在婚禮、節日中又增添了喜氣。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改善,但大紅肉作為“傳統節目”還是保留了下來。

老龍皮:

是產自玉龍山近千年栗樹上的寄生苔蘚植物。 從古至今,玉龍雪山都是納西人心中的壹座神山、聖山。納西人在每年年初,都要帶上壹些上好的、自己舍不得吃的供品前來祭拜玉龍神,年年如此,無論幹旱、莊稼欠收年景,納西人的虔誠感動了玉龍神,於是,玉龍神就賜給了納西人這道山珍“老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