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壹張圖片風靡全網,壹下讓網友知道了臘肉臘腸在四川人民心中的地位。比起火鍋文化,臘肉臘腸的 歷史 也相當悠久。雲貴川本是壹家,臘肉臘腸在貴州人民心中的地位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地區哦!
在農村,外人判定壹戶人家是否富裕,就要看看這戶人家的臘肉臘腸有多少。臘肉和臘腸,是我記憶中過年的味道,在農村,外人判定壹戶人家是否富裕,就要看看這戶人家有沒有臘肉,有多少臘肉。
貴州的臘肉和臘腸是貴州少數民族從原始到現代歷經千百年的實踐而制作傳承下來的風味 美食 佳品。貴州多山,經濟不似西北與沿海地帶發達,多年以前,人們能吃上肉的時候便是過年了。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殺豬,邀請親朋好友壹起吃“殺豬飯”,在南方壹般稱為“刨湯宴”。吃不完的肉怎麽辦呢?那就是拿來做成煙熏臘肉和臘腸了。
俗語說,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時候,過了大雪節氣,家家戶戶都開始為腌肉囤年貨做準備。從選料到腌制,看著腌好的臘肉由淺變深,算著時間,新年越近,心裏也愈加欣喜。
熏臘肉臘腸不是大工程,但很耗時間,每壹步都不能馬虎,因為那是接下來新壹年的葷菜,鹽巴放少了肉就會壞,鹽巴多了吃起來很鹹,整個過程全靠壹雙手。
吃完殺豬飯後,將剩下的豬肉放置在壹個大盆裏,用食鹽反復揉搓腌制,直到肉的顏色漸漸變深,半成品的“臘肉”便做好了。
臘腸 稍微比臘肉復雜,還需選取幾塊不肥不瘦的後腿肉,剁成肉沫,白糖、鹽、白酒、醬油、花椒等輔料腌制入味,在這個時間段選取適合灌臘腸的腸衣並清洗幹凈。
後面便是灌臘腸了,準備好壹盆熱水,在腸衣口套個同大小的食品級硬膠管,將準備好的肉灌到腸衣裏。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肉沫灌進腸衣的過程會很順暢。
臘肉臘腸已經制作完畢。
這時候準備好細繩,準備將臘肉臘腸的頂部打孔穿上,在農村,就地取材,粽葉子是最適合串臘肉的。在火坑、火爐、火竈上簡單的搭架子,把串好的臘肉臘腸掛上去,剩下的便是交給時間了。
煙熏臘肉,重在“煙熏”二字。熏臘肉壹般選用松樹枝、柚子皮,這樣熏出來的臘肉是最香的,熏到油從肉裏按捺不住,滴落瞬間聽到火力變大,炸油聲和聞到帶有松柏味的油香。
這樣熏大概2-3個月左右,食用。由於長期在竈房裏掛著,臘肉臘腸看起來難免黑不溜秋的,但是連皮帶瘦肉切成薄片壹蒸,端上桌來卻是油亮油亮,香氣四溢,非常誘人,大概這就是貴州臘肉臘腸的專屬魅力吧!
肥肉晶瑩剔透、有膠質的嚼頭,瘦肉綿糯綿糯的,都帶著松柏和柚子皮特有的清香,吃到嘴裏是說不出的爽口,絲毫不會覺得膩,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還具有有開胃、去寒、消食的效果,吃飯都能吃兩大碗。
光是想想,小萬更是期盼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