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生鮮海產中往往含有細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因此並不是所有海鮮都能生食,並要處理得當。
生吃海鮮有寄生蟲嗎在所有的生猛海鮮類食品中,幾乎都有寄生蟲和各種病原體,例如華支睪吸蟲、肺吸蟲等。這些蟲體的幼蟲常常寄生在魚、蝦、蟹等體內,人在吃了這些被汙染的海鮮食品後,這些幼蟲就會穿過人的腸胃壁進入血管或淋巴,並會隨血液流到全身,主要聚集在肺部或肝臟,有的還會聚集在腦部,引起相應的病癥。
水產品在養殖過程中也容易滋生細菌,產生有毒的致病菌,而且如果養殖水域受到汙染,水產品無疑也會受到感染。而這樣的食品如果生吃或半生食用,病菌極易對人體造成危害。
生吃海鮮的危害海鮮中的寄生蟲和細菌較多,最好不要生吃。此外,有研究顯示,生的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中會含有副溶血性弧菌,吃沒有熟透的海鮮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和嘔吐等癥狀。
潛在的寄生蟲卵以及加工過程中沾染的病菌,壹般要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能徹底殺滅。醉蝦醉蟹僅僅用高度的白酒浸泡,不能殺滅致病微生物。
因此,建議不要吃生海鮮,壹定要徹底煮熟;死蝦蟹和貝類最容易繁殖出大量寄生蟲和細菌,最好不吃。
生吃海鮮註意事項許多地方流行生吃海鮮,如生吃牡蠣等貝類。專家強調,如果非要生吃海鮮,壹定要註意衛生,大多數海鮮含有致病性很強的細菌,建議最好食用前先將海鮮放在攝氏4度環境下冷凍1—2小時,然後在淡鹽水中浸泡,以達到殺菌目的。
海鮮禁忌人群哪些人不宜吃海鮮(1)過敏體質者
海鮮食物如海帶、蝦、魚等富含組氨酸,這類異性蛋白進入人體後,會引起壹系列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皮膚風團(蕁麻疹),有劇烈的癢感或燒灼感;重者出現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等。因此,平素有過敏癥狀的人應慎食海鮮。
(2)不孕癥患者
研究表明,男子過量食海鮮會削弱生育能力。魚體中汞含量高於水中汞含量,汞進入人體,會影響生殖細胞的功能。所以,海鮮雖味美,廣大育齡男青年也應該節制食用。
(3)痛風病人
海鮮食品富含嘌呤,而嘌呤可以使人體代謝紊亂,導致痛風病的發生。所以痛風病人應慎食海鮮食物,以免誘發或加重痛風癥狀。
(4)凝血功能障礙者
海鮮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代謝的前列腺環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所以,患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及血友病的人,應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魚,更不宜服魚油等制品。
孕婦吃海鮮宜忌(1)孕婦吃什麽海鮮好
媽媽在孕期還是可以吃海鮮的,比如富含蛋白質和鈣質的蝦類和魚類。這些海鮮大多數都擁有高質量的黃金元素,包括蛋白質、VA、VB、鈣、碘等等,對於人體可謂益處多多。有學者指出,女性孕期經常吃魚,產下的幼兒無論是在行動,語言,還是在運動上都表現得出類拔萃。
(2)孕婦不宜吃什麽海鮮
對於鱉類、蟹類海鮮,孕媽媽應避免食用。另外,目前海洋環境令人擔憂,海鮮中的汞含量也越來越多,若準媽媽經常食用海鮮(指壹個禮拜食用次數>4,每次食用量>100g),將對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造成莫大的威脅。因此,建議各位喜歡海鮮的準媽媽要學會忌口,壹周食用次數不超過2次,每次食用量要小於100g,對於金槍魚、劍魚等高汞魚類更要敬而遠之。
海鮮不能和什麽同食海鮮+柿子=肚子疼?答案部分成立。
海鮮富含的蛋白質會與水果和茶葉中的鞣酸結合,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引發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與果膠、纖維素黏在壹起的話,有可能會形成結石;以上兩種情況均會引發肚子疼。
但是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或者與大量的牛肉、雞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導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海鮮煮熟,不過量吃柿子,對身體就沒有太大影響。
海鮮+啤酒=痛風?答案成立。
海鮮加啤酒之所以被稱為“痛風套餐”,是因為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鳳尾魚、三文魚等)、貝類以及蝦蟹有較多嘌呤,如果大量飲酒會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時酒中的乙醇不利於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誘發痛風。
可以說,酒精與海鮮都是痛風的高風險因素,加在壹起是“雪上加霜”。不僅是啤酒,各類含酒精的飲料,如果過多飲用,也可能成為痛風高危人群的風險因素。
海鮮+維生素C=砒霜?答案不成立。
網上傳得很火的言論說:“海鮮中富集的五價砷化合物可能會與維生素C反應,產生劇毒的砒霜。”
實際上,正規渠道出售的海鮮都會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測,砷含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達到中毒效應,需要吃150公斤海鮮和十幾斤水果,這遠遠超過胃的承載力。
還有研究人員在模擬胃液中研究發現,維生素C不能單獨將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需要與還原型谷胱甘肽的***同作用才可以。
吃海鮮過敏吃海鮮過敏癥狀少數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酶,吃了現撈的新鮮魚類或海鮮,就會引起過敏,部分表現為身體某些部位(臉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並伴有瘙癢癥狀。
吃海鮮過敏原因海鮮過敏的原因是由於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壹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癥狀了。
吃海鮮過敏怎麽辦壹般可以服用開瑞坦,撲爾敏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外用爐甘石洗劑或賽庚啶軟膏治療,也可以到皮膚科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註意局部衛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再吃海鮮食物,不要喝酒。
服抗過敏藥如果吃海鮮,會加重過敏癥狀。目前抗過敏藥主要都是抗組胺類藥物,分為三代:第壹代以苯海拉明、撲爾敏和異丙嗪為代表;第二代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是目前的主力軍;第三代有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它們都是針對過敏“元兇”組胺成分發揮作用的。
作為高蛋白食物的海鮮,它富含組氨酸,這些組氨酸在人體內組氨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組氨酸脫羧形成大量的組胺。
如果患者在服用的抗過敏藥的同時食用海鮮,就會導致需要處理的組胺在體內越來越多,更加重過敏癥狀。所以,服用抗過敏藥期間要避免食用海鮮。
吃海鮮中毒吃海鮮中毒的癥狀中毒時發病快,常在食後0.5~1個小時發病,有時只要5分鐘,時間長的也只要4個小時。發病時癥狀輕,恢復快,偶爾會死亡。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臉、唇腫脹,口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吃海鮮中毒的原因如食用不新鮮或腐敗青皮紅肉魚可引起中毒;腌制鹹魚,如原料不新鮮或腌不透,含組胺多,食後也可引起中毒。
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壹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壹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壹次性攝入維生素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壹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壹次性攝入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才會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產品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只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金屬類元素容易沈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
吃海鮮中毒怎麽辦出現食物中毒的跡象壹定要到外科就診,進行洗胃的操作,否則毒素被胃腸道吸收,會引起內臟衰竭,甚至其他嚴重的癥狀,建議及時送醫。
(1)吃海鮮食物中毒要吐出貝類食物。
食毒貝中毒者應立即引吐,或以5%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徹底洗胃,清除殘存在胃內的有毒貝類。
(2)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輸液排尿。
靜脈輸液,以利排尿,加速毒物的排泄。讓海鮮類食物快速排出體內。
(3)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註射藥物。
予以阿托品1亳升,肌肉註射,予以維生素B1B6等肌肉註射,對緩解肢體麻木等中毒性神經麻痹或心動過緩等癥狀有壹定療效。
(4)吃海鮮食物中毒要補充液體
補充液體,尤其是涼開水或其它透明的液體,補充因上吐下瀉所流失的電解質,如鉀、鈉及葡萄糖。先別止瀉,讓體內毒素排出之後再向醫生咨詢或者送往醫院治療。
(5)吃海鮮食物中毒要大量飲用清水
由於嘔吐、腹瀉造成體液的大量損失,會引起多種並發癥狀,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這時,應大量飲用清水,可以促進致病菌及其產生的腸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癥狀。
如何預防吃海鮮中毒(1)避免海鮮中毒不吃內臟
重金屬等汙染物容易富集在貝類生物的內臟團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屬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貝類的肌肉部分。“看顏色”是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打開殼後,略微發黑的肉塊多是內臟團。有些貝類內部有壹根黑色的沙線,也不能吃。
(2)挑外殼平滑的海鮮
相對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蠔、扇貝等,蟶子、貽貝等外表幹凈、平滑,附著臟東西少,相應汙染也少。
(3)吃前要洗幹凈
吃前壹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汙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汙染成分的聚集地。
(4)排盡毒素避免海鮮中毒
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或者清洗幹凈,用醋浸15分鐘,然後熱水焯(100℃沸水中焯數分鐘)。
魚刺卡喉嚨魚刺卡喉嚨怎麽辦如果是小毛刺,可保持平靜狀態,不要使勁吞咽,壹般三天左右即可排出;若魚刺較大,無法自行取出,則盡快去醫院就診,以免發生意外。
如果魚刺很大很硬,刺痛感劇烈,或者在親友幫助下怎麽也找不到,再或者感覺頸部、胸部刺痛明顯,就要即刻就醫了。
因為魚刺不是卡在口咽部位,而是在喉咽,這個部位壹般很難看到,需要到醫院處理。
如果不小心吞咽進食道,食道有四個狹窄處,其中魚刺最容易卡在第壹狹窄即食道入口處。此時若仍強行吞咽,有可能將異物推至第二狹窄即主動脈弓水平,甚至直接穿入主動脈,或者穿出食道致食道穿孔、縱膈感染,極端情況下會危及生命。
醫院的耳鼻喉科和消化科經常會接診到吃魚卡刺的患者,醫生會使用喉鏡、胃鏡、食道鏡甚至開胸手術來取魚刺。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卡住魚刺這件事,處理不慎可是會很大麻煩的。
不過比起魚刺卡喉嚨,平時更容易遇到的是:吃完魚,感覺喉嚨裏有個東西很難受。
這種情況不壹定是魚刺卡住了。如果只有異物感而沒有明顯刺痛,且不影響吞咽,那麽壹般是魚刺比較小,或者是魚刺擦傷但已經脫落。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先觀察,如果感覺疼痛或者異物的癥狀有加重,再去找醫生。
總之,無論什麽時候,遇到魚刺卡喉嚨都不要粗心大意,也不要嘗試那些稀奇古怪的處理方法。
輕咳、觀察、去醫院,才是最好的手段。
魚刺卡喉嚨偏方誤區(1)不要大口吞飯
傳聞大口吞飯吞餅吞饅頭,可以把魚刺送進肚子去。然而壹口飯下去,原來在咽喉的刺,就到喉嚨了,再壹口饅頭,就到食道了。然而無論怎麽吞,魚刺只會紮在更深的皮肉裏。
(2)不要大口喝水
傳聞大口喝水也可以把魚刺送進肚子。然而大口喝水就和吞飯壹樣,劇烈的吞咽動作只可能會把原本位置很淺的刺推到更深處。不能指望喝水就讓魚刺自己出來
(3)不要大口喝醋
傳聞魚刺成分是鈣,醋能與鈣發生反應,魚刺遇醋會軟。那麽請問吃醋溜魚、醋燜魚、糖醋鯉魚和西湖醋魚時,魚都是骨軟身柔嗎?
(4)不要去吃維生素C
傳聞吃幾粒維生素C片,也可以軟化魚刺。大概相信這個方法的人認為維C片味道是酸的,和喝醋的效果相同吧。
推薦閱讀
吃海鮮海鮮菜譜海鮮烹飪海鮮禁忌最全海鮮做法匯總
海鮮菜譜不同海鮮怎麽做好吃各種海鮮家常做法大全
海鮮零食海鮮零食吃了好嗎?各種美味海鮮零食任妳挑個夠
海鮮幹貨海鮮幹貨有哪些?吃貨必備海鮮幹貨挑選秘籍
海鮮烹飪海鮮烹飪方法技巧有哪些海鮮烹飪註意事項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