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滿漢全席起源於哪個朝代?

滿漢全席起源於哪個朝代?

滿漢全席據說是壹種融合了滿漢兩地飲食特色的大型宴會。起源於清朝宮廷,最初是為康熙皇帝66歲壽宴,旨在化解滿漢不和,促進滿漢壹家親。後人沿襲這壹傳統,增添了美味佳肴,極盡奢華。

但這在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只是在壹些私人筆記中有所提及。也有人認為“滿漢全席”純屬虛構,名字來源於壹段相聲。1920年代的相聲演員李德钖,用大量菜名編了壹段話,叫做《報名》。後來被誤傳為“滿漢宴”。

歷史

清朝康熙皇帝在慶祝66歲生日時,為漢族和滿族舉辦了三天六宴,提供了300多種美食。相傳康熙帝第壹次在宮中品嘗,寫下禦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壹時。當時滿漢全席不同於皇宮和皇宮,皇宮裏的滿漢全席是專供天子和最近的皇族的。

至親、皇族後裔、英雄(漢人限於二品以上官員、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皇宮宮廷的滿漢宴。宮外滿漢宴常由滿人官員帶壹兩品主持,用於科研和地方會議,滿人宴用於招待欽差大臣。參加宴會時,要按順序佩戴佛珠,著公服。

李鬥之《乾隆沈嘉揚州畫誌》對這壹盛況作了詳細的描述;

在豪華的六宴中,聚集了數百名漢代人,有燕窩雞絲湯、海參豬蹄筋、海帶豬肚肉絲湯、鮑魚珍珠菜、貽貝湯、魚翅蟹湯、魚肚燉火腿、蒸駝峰、果子貍梨片、蒸鹿尾、鯽魚熊掌、糟醬蒸鯪魚、假魚肝、蒸駝峰等。

滿漢全席八寶:

山中八寶:駝峰、熊掌、猴腦、猩紅唇、象拉、豹胎、犀牛尾、鹿筋。

海洋八寶:燕窩、魚翅、川烏、牛肚、龍骨(鱘魚)、鮑魚、海獅(海豹)、狗魚(大鯢)。

鳥類八寶:紅燕、白鶴、鵪鶉、天鵝、鷓鴣、彩雀(孔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寶:猴頭菇、銀耳、竹蓀、湯藥、驢窩、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馨。

器皿多為銅制,雕工嫻熟。粉彩餐具用於用餐。大瓷仿照雞鴨魚豬,配火家具(即火鍋)。上層是菜,下層是酒點燃。挑水家具是用鐵皮做的,分兩層,內層裝湯,外層裝開水,方便保溫。

在清室布置滿漢全席時,壹般都是滿滿的菜才吃中餐,期間需要更換桌面,稱為“翻桌”。客人進入宴會廳,會先放音樂,坐下後再吃點心。客人全部到齊後,會脫下四鮮,敬酒後才上大菜。整個過程換了四次桌面,換滿漢菜,俗稱“翻桌”。此後逐漸流傳到民間,成為達官貴人奢華的象征。

擴展數據:

狀態

民國初年改為大人物宴,不久改為八大宴、八小宴,1930年代改為八大宴。

1977 165438+10月2日、3日,香港大使餐廳(現聯邦餐飲集團)受日本TBS電視臺委托,制作108道滿漢全席,價格65438+萬港幣。餐廳用了160多人,籌備了三個月。而這個過程是通過衛星向日本直播的。

因為有些動物已經成為保護動物,有些烹飪技藝已經失傳,要做出清朝那樣的滿漢全席幾乎是不可能的。

2018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任宛平說,沒有“滿座宴”,只有滿座宴和漢宴,沒有108那麽多。滿漢全席在宮內舉行,漢宴在宮外舉行。按照大清帝國的規矩,宮廷宴席分為六等:滿宴、漢宴、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