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鄉紅色旅遊風景區位於萬載縣西北部,距縣城50公裏。4月1932、12日,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機關等省直機關從修水遷至原憲。當時,它被稱為“小莫斯科”。景區內有大量革命遺址,“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景區內的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委紅旗報社舊址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憲紅色景區還被評為“江西省人民喜愛的十大紅色旅遊景點”、“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推薦2。九龍原始森林景區?美國汽車協會
萬載縣九龍原始森林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位於江西省萬載縣東北部,面積42平方公裏,其中森林面積39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93%。交通便利,與宜豐縣車車鄉、方希鎮接壤,與該縣羅城鎮、高村鎮相連。距萬載縣37公裏,距宜豐市34公裏,距上高縣64公裏,距宜春明月山景區98公裏。
推薦3。竹洞景區?美國汽車協會
竹山東景區是贛西壹處頗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區,位於江西省萬載縣東南部。是江西西部壹處頗具特色的自然風景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距縣城10公裏,距宜春市區42公裏,距胡睿高速公路宜春入口40公裏,距南昌市區170公裏。景區內有四大地質奇觀:長3985米的地下長河溶洞、面積4000多畝的石林、長約4公裏的巨山上的臥佛和鹿塘溫泉。
推薦4、城隍廟
明洪武三年(1370),城隍廟以紅領巾劉仁舊居重建,位於永樂年間被毀的樂康街龍河東岸集賢廣場(現為古玩街)。10年(1445),重建縣城。景泰三年(1452),經典歷史朱玄修復,弘治年間(1488 ~ 1505)腐朽,知縣張文謀復興。鄭德九年(1514),任意鑫潤出資重建,有前堂後寢,東西回廊兩條,中外大門兩道。條例略似縣衙,朱仙曾撰文贊美。崇禎十年(1637),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三十八年(1773),彜族人民三次捐資修建。道光十八年(1838),拓基重修,增加了頭門外站亭兩廊。鹹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打縣城,與政府軍交戰,毀廟。鹹豐八年(1858),鹹豐十年(1860),同治九年(1870),和縣士紳百姓反復復辟。
推薦5。萬載縣第壹次黨代會舊址。
萬載縣第壹次黨代會舊址位於行癡鄉西南新華村西北3公裏的閻王寨張家。房子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民國住宅。上面鋪著青瓦,分了水,點綴著格子窗。用石灰寫的“武裝保衛蘇聯”和“工農——”的標語至今還保留在門檐下的墻上。壹幅馬克思的畫像和“革命領袖”、“擴大文化宣傳”等字樣,至今仍保存在正廳後墻中央。全屋面積132平米,保存完好。
推薦6,文明塔
文明塔位於城南,是清乾隆二十壹年(1756)監夷瓊所捐。道光五年(1825)和光緒十八年(1892),依瓊後人相繼重修。塔身為磚石結構,總高約30米,共7層。下面六層為六邊形(底層為底座),頂層為圓柱形,層與層交界處挑出腰檐;七樓以上是灰色圓錐形寶蓋,帶塔閘。塔基有兩個門,壹個朝北由西,壹個朝東由南,高度為1.8m;2到6層有6個拱門,包括4個假門。塔底樓東側嵌有石碑,刻有“光緒十八年春月立,易後人重修”字樣。1983初夏,縣人民政府撥款改造,將塔內木梯改為鐵梯。
7.推薦萬載縣工農兵第壹次代表大會舊址。
萬載縣工農兵第壹次代表大會舊址位於夏玲楊家廟,距行癡鄉柘橋村1.5km。這座寺廟朝南,背靠青山。磚木結構,青瓦覆蓋,兩側山墻用磚砌成“三字形”風火墻,高度10米。上,下,下,進,青磚建成壹個大門框。室內入口和室內入口之間有壹個壹月20平米的院子。
推薦8。萬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萬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潭布鄉北田村東南500米的大木山下黃家務。房子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民國住宅。它覆蓋著藍色的瓷磚,分為兩部分,面積為263.5平方米。後來被國民黨軍燒了115平方米,前進保存完好。萬載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於1930年7月成立後,進駐行癡書店,後進駐白水新店。8月中旬,紅軍兵團到達萬載時,轉移到縣城數日,後又轉移到坦布北田,約壹年。
推薦9。湘鄂贛三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湘鄂贛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原憲橋頭王家塢。舊址東西向,磚木結構,民居建築,防風防火墻。由兩棟樓並聯,前後進,總面積12間4廳。4月1932、12日,湘鄂贛蘇區政府和湘鄂贛省委由修水遷至萬載小源。江蘇省舊址南吳至今仍保留著當年書寫的“馬克思路”、“列寧路”字樣。江蘇進駐小源後,於5月4日召開了第壹次執委會會議,1932。會議討論分析了當前形勢,通過了工作計劃。
推薦10,中國湘鄂贛省委舊址。
中國湘鄂贛省委舊址位於原憲月亮山下的王家塢。舊址由西向東,依山而建。有土木結構和住宅建築,房屋呈“凹”型布局,五廳877平米,10間。1932年4月,湘鄂贛省委由修水遷至小源萬載。時至今日,在老中庭的主墻上,仍有“辦公”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