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宮保雞丁的來歷,壹般認為由清朝四川總督丁寶楨所創,丁寶楨是貴州省織金縣牛場鎮人。他小時不慎落水,巧被橋邊壹戶人家救起,後來他為官後記起此事,遂前去感謝,那戶人家就做了這道菜招待,他吃後覺得味道很好,就加以推廣,這就是這道菜的真實來歷(織金縣誌有相關的記載)。 其它的三種傳說: 壹說:丁寶楨原籍貴州,清鹹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壹向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肴,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制作“醬爆雞丁”及類似菜肴,很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 宮保雞丁
讓家廚用花生米、幹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由於他戍邊禦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制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二說:丁寶楨來到四川,大興水利,百姓感其德,獻其喜食的炒雞丁,名曰“宮保雞丁”。 三說:丁寶楨在四川時,常微服私訪。壹次在壹小肆用餐,吃到用花生米炒的辣子雞丁,叫家廚仿制,家廚以“宮保雞丁”名之。
原料:雞腿肉400克,炸花生米50克,雞蛋1個。
輔料:大蒜5瓣,澱粉適量,幹辣椒10個。註:可酌情配料,
調料:食用油500克(實耗50克),香油1小匙,醬油1/2大匙,料酒1大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白糖1小匙,味精1/2小匙,
基本步驟
1.雞肉洗凈切丁,用蛋清、鹽、澱粉腌拌均勻,
2.蒜洗凈切末,
3.食用油入鍋燒熱,雞丁下鍋炸熟,撈起瀝油,
4.在鍋中留油少許,將幹辣椒炒至棕紅色,再下花椒,隨即下拌好的雞丁炒散[1]
5.最後放醬油、料酒、味精、糖、醋、水、澱粉、香油炒勻並勾芡,最後加入花生米炒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