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關於肺部穿刺和petct
經皮肺穿刺活檢是肺非血管介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某些病變的性質很難通過影像學來明確。活檢獲得的細胞學和組織學資料可以做出定性診斷和鑒別診斷,對治療方案的選擇和制定、治療後的隨訪和預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檢查方法:首先進行肺部常規CT掃描,然後在CT圖像上測量穿刺點至預定穿刺目標的距離和角度,並對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蓋毛巾和局部麻醉。測量穿刺深度,讓患者屏住呼吸,以預定角度穿刺。註意使穿刺針保持在穿刺點的同壹掃描平面內,盡量使用與地面平行或垂直的方向。穿刺到位後,進行局部CT掃描,確定針尖是否在病變內。如需調整方向,應將穿刺針退到胸壁調整,或拔出重新穿刺。調整穿刺針或拔針時,要求患者屏住呼吸。當針在體內時,讓病人平靜地呼吸,盡量避免咳嗽。穿刺後退出穿刺針,固定穿刺標本,送病理檢查。近年來,肺活檢已廣泛應用於臨床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很多非血管引導的方法可以達到活檢或治療的目的。在醫學影像學、CT、透視方面,采用哪種技術取決於病變的部位、大小、性質、醫生的熟練程度和習慣以及患者的熟練程度。CT引導下經皮肺活檢操作簡單,並發癥少。CT引導穿刺最大的優點是:CT圖像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顯示大小、囊實性、壞死情況及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不受氣體、脂肪、骨骼的幹擾,圖像不重疊。可以薄層掃描,可以準確定位判斷針尖位置。因此安全性好,活檢成功率高,可達90%,治療效果好。但是CT引導穿刺也有缺點:由於不是及時成像,呼吸運動會造成準確定位的誤差,所以必須訓練患者掌握呼吸相位。當穿刺針需要與橫截面成壹定角度時,穿刺技術有壹定難度,可以調整機架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