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士生克裏斯蒂安·j·泰·烏多維克(Christian J. Tai Udovic)和副教授克裏斯托弗·愛德華茲(Christopher Edwards)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了壹條線索,可以幫助人們理解月球表面為什麽如此活躍。研究表明,來自太陽的輻射在月球表面大量納米鐵金屬顆粒的生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由於月球缺乏像地球壹樣的磁場和大氣層,小行星的撞擊和太陽的輻射會以獨特的方式影響月球本身。小行星撞擊和太陽輻射會壓碎月球上的巖石和土壤,形成或大或小的納米鐵顆粒,這些顆粒可以被月球周圍的衛星探測到。這項研究使用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JAXA的數據來探索月球表面納米鐵顆粒產生的速度。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太陽風(太陽輻射)對月球表面的演化影響微乎其微,但實際上,太陽輻射可能是這些納米鐵金屬顆粒產生的最重要因素,”泰烏多維奇說。“由於鐵吸收大量的光,即使是極少量的鐵金屬顆粒也能從很遠的地方被探測到,這使它們成為我們研究月球表面變化的好幫手。”
令人驚訝的是,月球土壤樣品在實驗室中受到輻射照射生成納米鐵顆粒的速度與在月球上實際產生的速度相似,這表明太陽在這些顆粒的形成中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我第壹次將阿波羅計劃的樣本數據與繞月衛星的數據進行比較時,我感到震驚,”泰·烏多維奇說。“這項研究表明,太陽對月球的影響比人們以前想象的要大得多。太陽不僅可以使月球表面變暗,它還可能幫助我們制造少量的水,供未來的登月計劃使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24年將壹名女宇航員和壹名男宇航員送上月球。了解太陽輻射和月球上可能利用的資源是很有幫助的。泰·烏多維奇計劃在後續的研究中把目光擴大到整個月球,但同時又非常期待近距離看到月球上神秘的“月球漩渦”。
"這些研究有助於我們從鳥瞰的角度理解月球表面的演變。"泰·烏多維奇說,“雖然還有很多事情我們不知道,但我希望當人類再次踏上月球時,我們能為這次登月任務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