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壹,也是最美的橋梁之壹。它是舊金山的標誌性建築,被認為是舊金山的象征。
在淘金熱時期,這座橋就像壹個通往金礦的大門,因此被命名為“金門大橋”。
該橋於1937開通,全長2公裏,6車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懸索橋之壹。今天,金門大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橋梁之壹。
這座橋橫跨舊金山灣和金門海峽,非常壯觀。
世界上最上鏡的橋之壹!
金門大橋上鮮艷的橘黃色與海峽的自然風光完美結合,不愧為世界上最上鏡的橋梁之壹!
舊金山金門大橋的六大亮點
在這裏欣賞金門大橋全景,隨意舉起相機,就能拍出明信片般的照片,絲毫不質疑自己的攝影技術。就這麽簡單!
站在舊金山的雙峰上,妳可以360度全景欣賞舊金山,美麗的海港和更遠處的金門大橋。這裏是觀賞舊金山夜景的最佳地點。這裏安靜迷人,燈火通明的舊金山盡收眼底。
雙子峰名字的由來
雙峰因其兩座山峰而得名,被稱為“印度女孩的乳房”,是舊金山唯壹保存下來的天然山丘。爬上山頂的觀景臺,可以360度欣賞舊金山繁華的城市景觀。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看著遠處人們的燈火,寂靜與繁華是那麽的和諧。
迷霧中的金門大橋是人類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豐碑。
世界上最糟糕的橋
從成立至今,80年間被導演破壞了上百次,但依然屹立不倒。
她是世界上進入好萊塢次數最多的橋段之壹,也是“受傷”最多的橋段之壹。來看看金門大橋都經歷了什麽吧!
看了以上場景,不得不說導演的腦洞真的夠大的。
真正的金門大橋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抗震。甚至經受住了1989年洛馬-普列塔震動舊金山灣的7.1級地震。
金門大橋:不可能的任務
壹座橋,建在地震帶上?專家表示,這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約瑟夫·施特勞斯說,沒問題。於是金門大橋建成了。建造世界上最著名的吊橋耗盡了建築師的心血。
這座吊橋被設計成柔性的,這樣它在強風暴中也能保持穩定。甚至經受住了1989年洛馬-普列塔震動舊金山灣的7.1級地震。
建橋工程歷時4年零4個月。暴雨、雷暴和煙霧繼續幹擾施工。盡管如此,由於總設計師約瑟夫·施特勞斯制定的安全措施,只有不到11人因公殉職。
-
-
-
1937年5月,金門大橋竣工,總設計師約瑟夫·施特勞斯站在他的橋上俯瞰。完工後,約瑟夫·施特勞斯總結道:“人們花了20年時間,近2億字,才讓我相信這座橋根本不可能建成。然而,建造這座鋼筋混凝土橋梁只花了4年時間和3500萬美元。”
從65438到0955,金門大橋與帝國大廈、歐洲海底隧道、巴拿馬運河齊名,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
-
雖然使用了大約1萬噸的鋼鐵和混凝土,但整個建築看起來沒有重量——好像萬有引力定律不起作用。法國作家雷蒙德·卡蒂埃寫道,“這座橋就像壹條線,完全是抽象的”。金門大橋是世界上被拍攝次數最多的建築,其精致的藝術裝飾造型每年吸引近65,438+1億遊客。
金門大橋的創始人:約瑟夫·施特勞斯
1919年,施特勞斯迷上了金門大橋,他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在社會上進行不懈的演講和遊說,推動大橋的建設。然而,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來自“保守勢力”環保人士、渡輪運營商、市政府甚至工程師協會的強烈反對。
直到1930,美國進入大蕭條,全民公投終於支持了他的提議,這個宏偉的計劃終於迎來了曙光。
5月27日,1937,大橋正式對外開放。施特勞斯再次用詩歌表達了內心的喜悅,“終於,偉大的任務完成了”。正式成為他人生中最後壹個大項目。身心俱損的他搬到亞利桑那州休養,壹年後死於中風。
1941年,他的遺孀終於出資建立了壹座施特勞斯的雕塑,上面刻著“約瑟夫·b·施特勞斯,1870-1938,‘建橋的人’。”".
在美國的經歷——金門大橋的40位設計師
約瑟夫·施特勞斯也喜歡詩歌,希望在藝術上有所建樹,1892年大學畢業時,他寫了21首題為《遐想》的詩。他是壹個敢於夢想和富有創造力的人。他的大學畢業論文是壹個異想天開的建議:在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修建壹座橫跨白令海峽的國際鐵路大橋。
-
金門大橋的創始人:約瑟夫·施特勞斯
附壹首關於施特勞斯的詩,寫於金門大橋竣工後: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