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瀏陽錦江書院在哪裏?

瀏陽錦江書院在哪裏?

錦江書院創建於清同治十壹年(1872),是“由瀏陽西鄉堂、陳、秋、樓(鄉紳)四姓所建”,是當時瀏陽八大書院之壹。1898,科舉制度廢止,改為“晉江二等小學堂”,辛亥革命後改為學校,1938更名為瀏陽私立晉江高等小學堂,1941建成晉江中學。

當時的錦江書院是典型的清代建築,占地3600多平方米。書院所在地是壹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周圍環繞著著名的“錦江八景”(海會晨鐘、船山映月、月茂薛稷、石水帆船、牛頭落日、蠡湖煙樹、平步青藍等)。),在羅曉山脈的東南方很遠的地方。

門樓正對著廣闊的田野,就是今天瀏陽七中封鎖的校門位置。從門樓出來,過道是個院子,然後院子就是前廳。前殿以前是長約30米的長廳,後為大成殿。廳堂之間有壹庭院,庭院中樹木蔥郁。這是學院中軸線上的建築。兩邊有八個大廳,是教室。此外,還有許多分散的建築,包括師生宿舍、圖書館、餐廳、廚房、板條箱室和浴室。大概是90年代初,書院的老建築被拆了。從壹張老照片上勉強能看到晉江書院的影子,這張照片是宋任窮在1988年5月訪問母校時拍的。當時的書院破敗不堪,墻上青磚裸露,地上是壹片片的方磚。經年累月,方磚被踩得凹凸不平。可想而知,壹百多年來,有多少學子走過這裏,有多少人才從這裏走出,有多少仁人誌士在這些磚塊上走上了革命道路。

晉江書院是瀏陽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發源地。65438年至0920年冬新民學會骨幹陳昌,受毛澤東委派到晉江學校,與黃普生校長壹起籌辦流溪文化書店,並積極轉載推廣《指南》、《中國青年》等刊物,宣傳新道德,傳播馬列主義。1921年,夏受中共湖南支部和省學聯委派,以教師的身份,幫助陳昌成立柳溪文化社,成立柳溪文化促進會和教師工會,探索革命的真諦。不久,瀏陽第壹個黨支部——晉江學校特別支部在這裏成立。

1922秋,陳昌,,夏,等。沖破重重阻礙,克服種種困難,創辦了“晉江女校”,推動西鄉20所小學開設了女校,為婦女創造了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機會,為婦女解放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幹。從1922到1925,宋任窮在晉江高中接受了革命啟蒙教育,受到了進步思想的影響。在《宋任窮回憶錄》中,他深情地回憶起那段有意義又充滿熱情的學校生活,並稱之為“革命的搖籃”。1924年,瀏陽反動當局以黃伯生辭職相威脅,強迫和夏退學,並開除數名進步學生。進步師生紛紛抗議,學生開會。當時學校認為宋任窮同誌在組織“鵝毛扇”,差點把他開除了。

文革期間,晉江書院更名為“鎮頭區五七大學”,後更名為“瀏陽七中”,後更名為“瀏陽七中”。

錦江書院在歲月的風霜下已經消失,但它對這片土地乃至整個西區、瀏陽的深遠影響卻是歲月無法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