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子雞 壹鴨四吃 牛中三傑 沙鍋煨狗肉
油淋糯米雞 口蘑湯泡肚 火宮殿小吃 和記米粉
德園包子 皺紗餛飩 楊裕興面條 糯米粽子 麻仁奶糖 瀏陽茴餅
瀏陽豆豉 瀏陽河小曲 芙蓉三鮮火鍋
--------------------------------------------------------------------------------
麻辣子雞——首創於長沙玉樓東酒家,已有近百年歷史。麻辣子雞是選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雞為主料,配以大紅辣椒或朝天椒,花椒子為輔料,經茶油煉炒,佐以紹酒,黃醋、大蒜和多種調料烹制而成,由於雞色金黃,外焦裏嫩,味道鮮美,很受歡迎。曾有食客即席賦詩雲:“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後來瀟湘酒家廚師對麻辣子雞調制加以改進,又有食客贊曰:“外焦裏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瀟湘勝過玉樓東。”現名酒家均各顯其能,在配料和烹調上加以創新改進,使麻辣子雞更上壹層樓。
壹鴨四吃——所謂壹鴨四吃,即為烤鴨薄餅、鴨肉醬丁、鴨架豆腐湯和鴨油蒸蛋。是“徐長興”的傳統名菜。
烤鴨薄餅:撕下烤好的鴨子皮,切成3厘米長、2厘米寬的塊,蘸上甜面醬、加上蔥白頭,用面粉制成的薄餅卷著吃。皮脆味香,具浙江風味。
鴨肉醬丁:將剝去皮的鴨肉,切成12毫米見方的丁,配以大蒜、鮮紅椒、玉蘭片爆炒,再加人少量鴨原湯,煮開後勾少許芡粉,淋上麻油即成。是湖南風味。
鴨架豆腐湯:將鴨架砍成15毫米見方的塊,用茶油煸炒、加鴨清湯、小塊豆腐,在瓦缽內煮開,加入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麻油即成。
鴨油蒸蛋:攪發雞蛋,加冷鴨原湯,熟鴨油、味精和精鹽,攪勻後蒸熟。取出後放少許醬油,特別鮮嫩。
牛中三傑——是指發絲百頁、紅燒蹄筋和牛腦髓三道菜。是清真館“李合盛”的名肴之壹。“李合盛”是壹家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店,以經營牛肉熟食而負盛名。
發絲百頁是以牛百頁為主要原料,加上水發玉蘭片尖,以及醬油、茶油、麻油、芡粉、香蔥、味精、水豆粉、精鹽烹調而成。
紅燒蹄筋是用牛蹄筋和菜心作成的壹道名菜,先將蹄筋煮到九成爛後,切成長條,用茶油煸炒,加放原湯,用旺火燒至湯汁濃稠,泛出油光時加人調料,再放人熟菜心。
牛腦髓則是用牛腦髓、水發香菇、水玉蘭片、生姜、黃醋、水豆腐、蔥、醬油、麻油、味精等燒制而成的壹份很有特色的菜肴。
沙鍋煨狗肉——是以鮮狗肉為主料,配以桂皮、附片、紹酒、大蒜、幹姜、幹紅椒、香蔥、精鹽等,入沙鍋煨制成,沙鍋煨制食品無副作用,能保證其味道純正。狗肉是冬令補品,有健身強腎作用,是長沙地區傳統的冬令佳肴。
淋糯米雞——是湘菜傳統名菜。它制作技藝要求較高,要剝取肥母雞的整皮,不缺不破,灌人經過加工配制的糯米雞肉等,仍恢復原雞的飽滿狀態,再經高溫蒸熟後,下鍋油炸,表皮酥脆酵香,內肉油悶鮮糯,食之回味無窮。
口蘑湯泡肚——將肥豬肚肚尖切成魚肋形,用酒鹽浸妥,氽入滾開毛湯中斷生,撈入盤中,復將原汁雞湯燒開,放入口蘑、菜心等,壹齊上桌,在桌上將肚尖倒入雞湯,即湯泡肚。湯鮮肚脆,清香爽口。
火宮殿小吃
座落在坡子街中段的火官殿,是壹座官殿式的小吃店,這裏膾炙人口的傳統風味小吃,歷史悠久,遠近聞名,顧客盈門。這裏原是敬火神的地方,又叫火神廟,每年火神生日,這裏趕廟會,唱大戲,遊客雲集,他們在觀劇遊覽之余,都喜就地用餐,品嘗攤上出售的小吃,久而聞名。有順口溜:“火官殿樣樣有,飯菜小吃熱甜酒。油炸豆腐噴噴香,姊妹團子數二姜;撒子麻花嘣嘣脆,豬血蹄花味道美;各式小吃嘗不完,樂得食客笑呵呵”。
解放後,這裏蓋起了兩層樓房,將昔日零散的小吃攤,集中經營,仍保持以小吃為主的特色。近年,店堂又經修茸,古雅別致,經營的小吃品種有油炸臭豆腐、姊妹團子、龍脂豬血、油炸撒子、紅燒豬腳、牛雜湯鍋、八寶果飯、神仙缽飯等幾十個。
油炸臭豆腐——用黃豆為原料的水豆腐,經過專用鹵水浸泡半月,再以茶油經文火炸焦,佐以麻油,辣醬。它具有“黑如墨,香如醇,嫩如酥,軟如絨”的特點,奇在以臭命名,不同於其它食鹵以香自翊。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焦微脆,內軟味鮮。這是因為鹵水中放有鮮冬筍、瀏陽豆豉、香菇、上等白酒等多種上乘原料,故味道特別鮮香。
姊妹團子——是火宮殿的又壹有名小吃。它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分糖餡和肉餡兩種,糖餡選用北流糖、桂花糖、紅棗肉相配而成;肉餡則取五花鮮豬肉,配以香菇,並用泡香菇的水調抖肉餡,因而味道醇香可口。在造型上肉餡團子為石榴形,糖餡團子為蟠桃模樣。如遇喜慶日子,還在糖餡團子上撒些紅絲,與顏色白漂的團子紅白相映,十分悅目。
龍脂豬血——龍脂豬血因加工特別細致,好似龍油鳳脂而得名,是火宮殿又壹有名小吃。所選豬血為手工宰豬的鮮血,佐以幹椒末,排冬菜和芝麻油,味辣而鮮,爽滑可口。
椒鹽饊子——亦是火宮殿的名牌小吃之—,它以精面粉為主要原料,佐以花椒、板油、細鹽、白糖等。絲條粗細均勻,質地焦脆 酥化,口味有甜有鹹,造型別致,有扇形和枕形兩種,既是點心,又可作菜食。
和記米粉
米粉是以大米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壹種風味食品。長沙市民多用以作早點。它的加工過程是將白米浸泡、磨漿、燙皮,然後將粉皮切絲,下鍋煮燙,佐以豬油、味精、蔥花、醬油、辣椒粉(油)、肉絲、豬骨頭湯等,享有“色白如玉,細軟如綢”之美譽。湘春街和記米粉為長沙諸粉店中之佼佼者。制作的粉皮軟韌強於他店,不碎不爛,油碼認真,價格便宜,倍受歡迎。
德園包子
德園茶廳位於黃興南路鬧市區。這裏制作的包子選料講究,糖包餡用白糖或桂花糖相伴而成,味道香甜。肉包餡用豬前夾縫肉和好瘦肉,伴以香菇、凍餡,味精等,吃起來油而不膩,十分鮮嫩。制作上也很講完,皮薄、餡大,外形美,壹經蒸熟,具有顏色白漂,松泡富有彈性。品種有,肉餡包子、鹽菜包子、三鮮包子、瑤柱包子、什錦包子、叉燒包子、蝦仁包子等等。銀絲腦髓卷,精巧別致,落口消融,尤為人稱道。德園包子已有100多年的經營歷史。長沙人有“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的順口溜,贊譽這幾個飲食店的名味小吃。
皺紗餛飩
皺紗餛飩出自南門口的“雙燕”餛飩店。它采用富強粉為原料,精工搟成的皮,薄如紙,軟如緞,吃有韌勁。餡心選用新鮮豬腿瘦肉,配以適量肥肉,絞成肉泥,再加壹定比例的清水、食鹽、味精等,使勁攪拌肉至泥,吃透水份。這樣制作的餡心酥而不爛,嫩而泡松。包好的餛飩,壹經煮熟,外皮起皺,緊裹餡心。因皮薄似輕紗,故有皺紗餛飩之稱。其湯選用高湯,配以排冬菜,昧道鮮美。現店面修飾壹新,終日顧客絡繹不絕。
楊裕興面條
楊裕興面館位於解放路,所作面條很早以來就享有盛譽。其特點是註重合理選料,精工制作:調料講究。如面條講究新鮮,煮面條的水講究寬、清、開,面碼講究隨到隨制,新鮮可口。有紮醬,醬汁、蝦仁、蟹黃、瑤柱、三鮮、雞絲、酸辣等品種。
糯米粽子
是民間的風味小吃,糯米1000克,純堿3克,鮮蓼葉500克,白糖適量,先將糯米淘洗幹凈,浸泡半小時,取出拌堿。然後將鮮蓼葉用開水煮十分鐘,剪去蒂,將大小葉搭配好疊成“十”字架,用繩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時,去除澀味。然後將蓼葉摺成三角形鬥狀,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細麻繩紮緊,入鍋煮兩小時左右,熟透後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現在還有加入 綠豆、紅豆、蓮仁、火腿肉等多個品種。粽子在長沙是五月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吃棕子也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習俗,表示對屈原的祭奠。
麻仁奶糖
主要以白砂糖、葡萄糖漿、奶油、奶粉、芝麻,可可白脫油、味精、食鹽、香草粉等為原料,經過溶糖,熬糖、冷卻、成型等主要工序制成。糖體表面白色,中間黃色,質地松泡略帶韌性,包裝講究,色彩鮮艷。
瀏陽茴餅
是瀏陽著名的傳統產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采用糖皮包酥、缸隔爐烤的獨特制作方法,以面粉、茶油、白糖、飴糖作主料,金桔花、小茵香、熟芝麻、桂子油、碎冰糖等為輔料,經過和皮子、和蕊子、擦油酥、扯臍包酥、開皮灌蕊、成型烘烤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外表美觀,面圓微凸,火色金黃光亮,表面起酥,裏皮燥脆,內餡豐滿,松泡爽口,油甜不膩。具有小茴、桂子、芝麻等天然芳香。
瀏陽豆豉
瀏陽縣生產的“天馬”牌豆鼓,味道鮮美,氣味芳香,無硬心、無雜質、無異味、無灰末,是調味佳品。且營養豐富,含有糖類、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酶、煙酸、維生素B1B2等。
瀏陽豆豉,歷史悠久,馬王堆漢墓出土物中的豆豉姜與瀏陽豆豉相似,距今已2000年。到了唐朝,瀏陽的道吾山、石霜寺等大剎香火旺盛,八方僧人來朝,他們在齋菜中嘗到豆豉的鮮美芳香,袋之雲遊,於是瀏陽豆豉名揚天下,至今不衰。
芙蓉三鮮火鍋
火鍋是湖南的壹種傳統飲食。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可追溯到東漢時期。火鍋有兩種材質的,壹種是銅做的,用來涮羊、雞、豬等肉食;壹種是用小火爐,裏面裝上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鍋,百鮮俱陳,任客烹煮,暖意融融,助人食興,故名“暖鍋”。
芙蓉賓館的三鮮火鍋其原料是瘦肉末、雞蛋、白菜,粉絲、青菜心、鰻魚(500克)、火腿(熟的50克)。
制法:火腿切成薄片,雞蛋打勻,攤成蛋皮,鰻魚去皮骨剁成肉泥,加水、鹽、姜末,攪拌成糊狀,做成魚刃,放人冷水鍋中煮熟撈出待用。肉末加水100克,鹽適量,蔥姜末少許,拌均勻,壹半做成肉丸放入火鍋氽熟,壹半放在蛋皮上,搓成蛋卷,上鍋蒸熟取出待用。這時,往火鍋內放人肉湯、鹽、味精、白菜、燒開後,湯面上整齊地放上魚丸肉丸子、蛋卷,生菜心和火腿片,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別有風味。為了滿足廣大顧客需要芙蓉賓館新近 新辟了壹個“火鍋城”,壹次可容納近100名顧客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