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喝彩!
———關於“改革開放30周年來衣食住行的變化”的調查報告
調查人:XXX
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大國正在崛起,中國壹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壹個又壹個壯舉。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我們的建設如火如荼。人們喜歡用“滄海桑田般的巨變”來形容1978年至2008年———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的種種變遷,許許多多新的事物正在蓬勃興起。
我們的故鄉是在湖州,那裏人民生活樸素,笑容和藹,是壹個在改革開放後,如雨後春筍壹般,發展起來的城市。這個小小城市,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時不同往日,各個方面都有了顯著變化,這是我們親身體會到的。
實地調查:
以我所在的俞家田村為例,30年前村子上的人們生活得並不好。記得我小的時候,村子裏都是破破爛爛的磚房,壹到下雨天屋頂便漏水,滴答滴答地壹個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鄉下,住的是老房子最靠墻角的小屋子。小得只有幾平方米,冬天那個風,呼呼的刮著,直冷到人的心裏。最忍受不了的是,雨後,那平時就坎坷不平的泥路,更是黏糊,不管是車輛還是行人,黃黃的泥土粘得車輪或鞋子上滿是。聽奶奶們說,在八十年代,人民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是貧窮。現在,村子裏建了新的水泥路,壹到夜晚,壹行整齊的路燈會照亮大路。新的健身器材上天天有老人去鍛煉身體,家家家裏都裝上了空調。年夜飯時,每戶人家都燒好壹大桌美味的佳肴,我們孩子吃都來不及。連我奶奶也說:“改革開放餓,人民致富了,生活越來越好了!”
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如下:
改革開放30周年調查問卷
壹.選擇
1、80年代初,您家庭用於食物支出的比例?(單位:元)
A.30%以下 B.30%—60% C.60%—85% D.85%以上
2、目前,您家庭用於食物支出的比例?(單位:元)
A.30%以下 B.30%—60% C.60%—85% D.85%以上
3、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變化?
A.變化較大,高等教育已經走入家庭 B.有變化,專業技能學習已經成為教育主導
C.有變化,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 D.變化不大,義務教育無法完成 E.完全沒有任何改變
4、1978年時,您或家人的主要休閑方式是:(可多選)
A.外出活動 B.看書 C.看電影、看戲 D.無其他休閑方式 E.不知道 F.其他
5、目前,您的主要休閑方式是:(可多選)
A.看電視、電影等 B.上網 C.旅遊 D.KTV E.逛街 F.看書 G.睡覺 H.其他
6、您對改革開放這項基本國策所持的觀點是?(可多選)
A.是壹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國策,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是壹項偉大壯舉,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C.是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經之路,有著重要意義 D.是中國與外界加強聯系,增強交流的壹個絕好契機,為中國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E.必經之路,但不要說得那麽誇張 F.不太清楚 G.其他
7、您認為改革開放30年給您的生活帶來的不好之處是什麽?
A.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發展不協調 B.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大 C.生存環境惡化,環境汙染嚴重 D.外來經濟沖擊過大,造成國有企業破產,而變為私有企業 E.其他
8、您認為改革開放中的壹些政策實施情況是否滿意?
A.滿意 B.壹般 C.無所謂 D.不滿意
9、若您不滿意,是對哪些政策實施情況不滿意?
A.醫療保障,慈善 B.醫療,教育,住房! C.物價太高,尤其是房價,天天聽大人談這個 D.證券市場 醫療保障 低保....
10、您認為政府對於繼續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應在哪些方面開展工作?(可多選)
A.提高人的素質和文明意識 B.政治體制改革,促進民主政治發展 C.治理環境汙染,改善生存環境 D.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降低藥價,使百姓看得起病 E.縮小貧富差距 F.降低房價,解決民眾住房問題 G.其他
11.總體而言,妳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成功還是失敗?
A、非常成功 22% B、比較成功 73% C、無所謂成敗 4% D、失敗 1%
12。妳認為改革開放最成功的方面是什麽?
A、經濟體制改革 92% B、文化教育事業 6% C、其他 2%
13。妳認為改革開放最有待加強的方面是什麽?
A、經濟體制改革 14% B、文化教育事業 80% C、其他 6%
14。妳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進步最明顯的地方在哪裏?
A、人民生活水平 94% B、民主程度 2% C、社會治安 2% D、其他 2%
15。妳認為改革開放下壹步的重點應主要集中在哪壹方面?
A、進壹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 16% B、大力推進改革,加速民主進程 22% C、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民文化素質 60% D、其他 2%
經過我們壹個上午的調查,完成了約30張左右的調查問卷,我們制作了壹張調查表,如下:
A B C D E F G H
1 7 8 4 5 —— —— —— ——
2 4 13 7 1 —— —— —— ——
3 17 1 9 1 0 —— —— ——
4 5 6 9 8 6 0 —— ——
5 17 19 11 9 9 6 6 1
6 15 9 11 13 1 —— —— ——
7 9 12 6 4 0 —— —— ——
8 5 18 3 0 —— —— —— ——
9 6 9 10 3 —— —— —— ——
10 15 5 12 19 12 17 0 ——
11 6 18 0 0 —— —— —— ——
12 18 5 2 —— —— —— —— ——
13 8 14 3 —— —— —— —— ——
14 24 0 0 0 —— —— —— ——
15 7 3 14 1 —— —— —— ——
由此可見,生活在80年代前後的爺爺奶奶們對社會的改革開放是比較滿意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們認為社會還需要治理環境汙染,提高醫療衛生水平,降低藥價,降低房價,這樣,老百姓就會真的滿意了!
事例:
這是壹些曾生活在改革開放前的人的故事:
衣
那是1967年的冬天,姥姥用全家人的布票給爸爸做了壹條棉褲,做好了他嫌肥,自己又把它改得太瘦了,沒辦法,只好又給他買布做。姥姥說:“不要怪他,人人都有愛美心。”快過年了,家裏沒有錢和布票了,姥姥就把我們三個孩子的衣服拆了,買了壹袋染料在大鐵鍋裏染了染,又翻過來縫上。
“我們也有新衣穿了!”孩子們很高興。
現在的孩子們壹出生就有了不知多少套純棉的秋衣秋褲,而我是直到1980年上大學才穿上了秋衣秋褲,在這之前是穿把媽媽單位發的勞保手套拆了再手工織成的線衣線褲。壹個嚴寒的冬天,姥姥把過去的舊毛衣拆掉給我織了條圍巾,那些毛線太舊了,是姥姥壹點點邊織邊搓織成的,直到上大學,家裏才給我買了壹斤半化纖毛線織了件毛衣。也許是年輕時穿夠了黑的藍的灰的了吧,這幾年我陸續買了十幾件羊毛衫,紅的,綠的,黃的,五光十色。服飾不僅僅是遮體和禦寒,它代表著壹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和審美情趣,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文明的象征。不是嗎?別的不說,就連人們用的背包也在訴說著文明意識的復蘇和長成。過去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草綠色的挎包,現在,妳看看小小的包包也是魅力四射。圓角的柔美溫和,長方形的大方、樸實、莊重。
食:
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大人們天天為吃得發愁:“唉,這個月又不夠吃了。”我們壹家人每人每月憑證供應14公斤糧食,60%是粗糧。我們正在長身體,而且那時候學校幾乎天天組織到農村、到工廠參加勞動,從我十三歲開始,有時壹個月就要吃20多公斤糧食。姥姥的手巧,把高粱面和白面做成金銀卷,紅薯面軋成饸饹,就是洋槐花和苜蓿草都能做成菜餅子吃。想想老人真得是太不容易了!現在到超市裏我們可以買到饅頭、面條和各種菜的半成品,那時候壹切要從原材料開始做,我就經常和老人壹起去郊區的磨房把高粱米、玉米磨成面。做飯是要用火的。在縣城的時候是燒柴竈。我和妹妹放學後也和農村孩子們壹樣去地裏拾柴禾,做壹頓飯弄得滿屋裏都是煙,再愛幹凈的姑娘、媳婦也沒有辦法。後來搬到市裏後是燒煤球,滿屋子煙不說還特別慢,捅開爐子沒有20分鐘火根本就上不來,妳再著急也沒有用。 春節來臨了,家人也更愁了,只有壹斤肉、半斤白糖、半斤花生、壹斤帶魚,平時借別人的錢呀、米呀的也該還了。那時候家家戶戶入冬的時候都要買上三百五百斤的大白菜,壹家人壹個冬天就是白菜、籮蔔、鹹菜和土豆子。過年了,壹家人終於可以吃上頓餃子了。
現在,我有時也為家人的飯菜“愁”,不是愁沒的吃,而是愁花色品種太多,好東西都吃膩了。每天我問丈夫和兒子:“想吃什麽?”“不知道。妳自己看著辦吧。”這就讓我犯了愁:“昨天吃的蝦仁和燒茄子,今天再吃什麽呢?做壹次米粉蒸肉?”“妳最好這壹周不要和我談肉好嗎?我都吃怕了。”兒子這麽壹說,我只好上網查最新菜譜了。
住:
2006年,我家終於搬進了110平方米的新樓房,大客廳、大廚房、大落地窗,天然氣進家,壹年四季有熱水用,衛生間裏有大浴缸,可以躺在裏面洗澡,那象小時候去公***浴池洗澡,人象下餃子壹樣在壹個大水池裏洗,水都變黑了,上面飄著厚厚的臟泥了,新進來的人仍在下去洗,有什麽文明可言?
搬進新家的第壹天我激動得睡不著覺,往事如電影般在腦海裏上演。我十歲之前,我們家壹直在租民房住,而且頻繁地搬家,好在東西不多,兩平板車就解決了。60年代,我家五口人住在壹個農民的柴草房裏,只有十二個平方米,吃喝拉撒全在裏面,壹盤土炕,睡著姥姥、媽媽和我們三個孩子。姥姥愛幹凈愛美,她幾乎天天都要用洗衣盆在那裏洗呀搓的,衣服床單大件小件,壹洗壹大盆。但是不論怎麽洗,就那壹間房,煤爐子就在睡覺的土炕邊,任妳怎麽愛幹凈那煙塵那煤灰,妳能有什麽辦法?剛出生的小弟弟就睡在熱沙土褲子裏,弄得滿炕都是沙土。70年代,我們全家從縣城搬到了滄州市,爸爸機關分配給了兩間平房,我們總算是有了自己的家。爸媽帶著弟弟住壹間,妹妹住餐廳兼客廳的外間,我和姥姥只好住頭都擡不起來的廚房了,要做飯只好再在小院子裏自己蓋壹間小土房。現在我們姐弟三人都成了家也都買了上百平方米的大房子,臥室是臥室餐廳是餐廳,還有了書房,小區裏四季有鮮花和綠草。爸媽的房子位置和設計最好。勤儉壹生的他們,買房子卻要買我們這裏最貴的。現在不少人都知道了“隱私權”這個詞,在住大雜院的時候,在壹家老少三代住壹間房子的時候,何談隱私權?何談住的文明?
行:
我的老家在離縣城60華裏的農村。記的第壹次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是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爸媽借了兩輛自行車,把我和妹妹放在兩個大竹筐裏竹筐綁在自行車後架上,爸媽騎車回老家。後來縣城裏有了大貨車改裝的客車,我們也很少“坐”(其實是站,車上沒有座位),因為壹個人六毛錢爸媽舍不得。
出遠門是壹件很重大很艱苦的事情。上大學的第壹年回家我就沒有趕上當天的夜車,改簽第二天的車後,在候車室整整站了壹夜。那是讓人很難忘懷的壹夜,人擠人到什麽程度?妳的腳站麻了,擡起來休息壹會兒,再放下來時就沒有地方了。現在我去石家莊、天津、北京辦事,坐早班車走,當天就能往返,因為火車提速了,車好了也多了,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我市到石家莊到北京都是三小時車程,到天津只要壹個半小時。弟弟妹妹都開上了自己的轎車,我愛人也要買車,我不同意:“這倒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認為我們都在市區內上班,騎自行車才10多分鐘,買了車要有地方放,要保養它,要燒掉大量汽油。我認為我們國家是不應該提倡小轎車進家庭的,13億人口,2.8億家庭,壹家壹部車,那還要再修多少高速公路?還有車庫呢?停車場呢?空氣汙染呢?再占上億畝農田夠嗎?所以我就是不主張買家庭轎車。走走路,騎個電動自行車挺好的。我們有什麽事就會毫不猶豫地打的,因為打的的費用比自己養車要少得多,為什麽不打呢?壹向節儉的父母也每年安排壹兩次旅遊,誰叫現在的交通這麽方便呢?“廬山秋色分外美”,今年他們要去廬山看看。
數據:
改革開放30周年社會的重要意義:
壹、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壹步提高。統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壹外匯儲備大國,壹九七八年以前,中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十億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壹萬億美元。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二00壹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壹個新的階段。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壹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壹提的是,在這30年間,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壹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初步建立了壹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基本成為壹個市場經濟國家的***識開始形成。很多國家包括壹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就業問題是誰幫助解決得最多?是民營企業,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崗位是在民營企業中,很多城市中的稅收主要是民營企業提供的,我們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民營經濟的興起調動了許多人創業的積極性,大大地加強了社會就業機會。
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人民在黨宏觀政策的指引下,人們開始為四化建設努力工作、勞動,不管是工人、農民、老師、學生、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這個城市出力、出汗,為把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著。黨的政策好,方針好,家鄉才會日新月異,飛速發展。中國的飛速發展,就像是騰飛的巨龍。社會的繁榮昌盛,也讓我們期待著新的明天,讓我們為中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