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又愛又恨的階段。他們愛那些終於擺脫他們的孩子,他們有自由的空間,有老師幫他們照看。但令人苦惱的是,幼兒園經常有各種各樣的手工作業和集體活動,給家長帶來了很多麻煩。
按理說,家長和孩子壹起參加活動,壹起寫作業,有利於培養親子感情,但家長也反感活動太多或者太麻煩。
劉女士是壹位90後寶媽。她的兒子在幼兒園上中班。以前她兒子壹直是個很害羞的男孩子,不愛多說話,也不主動。但在幼兒園時間長了,性格變得開朗,積極參與老師的日常教學。
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各種活動也視為聖旨,劉女士在其中也很積極,感覺是難得的和孩子互動的時間。
有壹次兒子回家,老師給家長發了通知,幼兒園要舉辦百家宴活動,放在周末,家長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選擇參加。兒子對活動很興奮,壹定要帶媽媽去參加。劉女士本打算帶孩子去參加。畢竟老師說去了也不好。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劉燦女士不會做飯。丈夫和婆婆總是在家做飯,但看著兒子渴望的眼神,劉女士決定學著給孩子做飯。最後,在婆婆的幫助下,劉女士成功做出了西紅柿炒雞蛋。這道菜雖然簡單,但是家喻戶曉,吃了也不丟人。
活動當天,劉女士帶著這道菜去了幼兒園。沒想到教室裏擺了壹桌子菜,讓劉女士驚訝的是,幾個菜是西紅柿炒雞蛋、雞蛋羹、雞蛋餅等。有的家庭偷懶,帶了幾個茶蛋,感嘆百家宴變成了“蛋宴”。
看得出來家長很敷衍,但因為是幼兒園舉辦的活動,不參加讓老師面子不好,就幹脆糊弄過去。
對於幼兒園舉辦的很多活動,有壹些復雜的作業,家長也在說。有的認為是很好的活動,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增進親子感情。但也有家長認為有些活動沒有必要,沒有意義,只會折騰家長。
有些活動需要用到各種紙箱和奶粉桶,家裏壹個都沒有。家長為了孩子的作業,不得不到處借,甚至還要花錢再買壹本,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而且有些手工活動非常耗時,孩子根本完成不了。
手工作業除了增進親子感情,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實際上很多都是家長在做,孩子在觀察,卻沒有真正參與,違背了手工作業的初衷。
幼兒園經常會舉辦壹些活動和作業,有些作業和活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家長要理性觀察。
第壹,增強興趣,開闊視野。
例如,在壹些重要的節日,幼兒園會舉行壹些活動。老師們會帶著孩子們去學習舞蹈和唱歌,家長們會在節日的前壹天來觀看孩子們的表演。這不僅有趣,還能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到自豪。
第二,簡單的體力勞動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壹些簡單的手工作業,孩子可以參與其中,和父母壹起完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提高了親子之間的時間,可以算是高質量的陪伴,而且手工作業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更為父母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