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內輋的風俗

內輋的風俗

過年這壹天,貼春聯,穿新衣、拜祖先、團圓飯、壓歲錢成為主題。比較特殊的是女婿要在過年夜帶上糖果(其中少不了束砂與潮州柑)去給嶽父、嶽母拜年,送上紅包,帶上新年的祝福。然而正式莊重的拜年活動是在正月初壹初二兩日,初二過後拜年將被視為誠意不夠,人情欠佳(潮諺:有心拜年初壹二,無心拜年初三四)。

正月初壹,鄉裏有諸多禁忌,如忌掃地、倒臟水、倒垃圾、洗衣服、忌向人家討債務、忌打罵小孩……最特別的是女性不能隨便到新婚之家串門,就是做客也必須男在前女在後;還有初壹崇尚食齋,祭拜祖先的供品也壹律講究清淡,這主要是考慮到過年夜的豐盛晚餐(潮諺:儉儉五月節,富富過年夜)。

正月初壹是新年的第壹天,戲臺廣場有文藝表演,以少兒節目為主。說打念唱,應有盡有,盡展家鄉少兒的靈氣。學前班小朋友更是表現不俗,壹曲《長大了》博得觀眾陣陣喝彩,引來無數閃光燈。

正月初二,戲臺廣場設有燈謎臺,供鄉人猜射。燈謎,雅稱文虎、燈虎,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潮州燈謎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表現在謎目與謎種)、獨特的開猜方式(表現為“擊鼓導猜”)著稱中華謎壇,蜚聲海內外。可惜此種集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教育性於壹身的文娛活動,歷年來參與者就是不多。

這裏必須指出,過年夜到初三這四天裏,鄉裏賭風甚盛,公開擺賭參賭,“拍鐵間”更是頗具規模,暗寶大細魚蝦蟹,各取所好。“牌九”後來居上,大有席卷之勢。俗話說“大賭傷身,小賭怡情”,鄉裏大部分人都是憑著“小耍”(小玩)的態度,跋(即博)順,跋個好運,傷身的畢竟是極少數。但賭博終歸不是好事,期待著鄉裏有壹種嶄新的健康的大眾的活動將其替代,活躍節日氣氛,豐富群眾生活。

初四是“神落天”(此神乃竈神,即司命公,農歷十二月廿四神上天述職,鄉人燒紙馬、紙鶴給竈神當坐騎),鄉裏的婦女擺上供品再祭拜。潮諺中的“無用姿娘看唔見初三月”從壹個側面也反映“神落天”準備工作之繁瑣。

初四神落天,接下來“問平安”(鄉裏稱“問歲君”的不多)的活動陸續進行,壹直延續至二月初壹。“問平安”就是卦問年運,求個心安。為什麽要選擇神落天後問平安呢,聽老輩人說,神落天後,求問諸事才會靈驗。

初五弦徑開,就是說出嫁的女兒,在這壹天可以返回娘家,帶著手信(即禮品)與娘家的人話家常,敘天倫。不過此俗已日漸消退,只有上了年紀的人繼續踐行。另外此日也是鄉裏婦女忙於拜祭“眾神公”的時刻,人來人往,施孤埕上香火旺盛。

初六大坑營竹槌,不知道谷饒大坑鄉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活動?但把外鄉的的民俗載入本鄉的民謠,正好說明內輋與大坑兩鄉之間傳統友誼,只是大坑已蔚然成為工業鄉,內輋的經濟發展還任重道遠。至於“營竹槌”會不會就是英歌表演?如果是的話,家鄉可以從毗鄰的“英歌之鄉”尖山請來英歌隊,借他山之石,搞本鄉特色的“營竹槌”活動。

初七七樣羹,就是說“人日節”這壹天要吃上七種蔬菜同煮的雜燴,潮州人有食七樣羹的習俗,內輋人也不例外。所謂七樣羹壹般是芹菜、蔥、蒜、春菜、大(芥)菜、莞荽、厚合(即百合)。芹菜,諧音勤財,勤能生財;蔥,諧音聰,聰明之義;蒜,諧音算,取能計算之意;莞荽,音緣隨,取有緣之意;春菜諧音春財,即新春發財;芥菜潮州話叫大菜,諧音大財,發財是也;百合,就是百事合想。如果換入韭菜,則義同“久久發財”。內輋人食七樣羹同所有潮州人壹樣,不僅出於對飲食文化的傳承,也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初八搭戲棚,在兒時的記憶裏,家鄉總會搭上戲棚,請來“小潮州戲”——皮影戲(即皮猴戲)在華寨(鑒於潮陽有把“下”字美化成“華”字的傳統,我也照搬過來)西門附近表演,後來皮影戲慢慢消退,搭戲棚遂有名無實。如果家鄉能夠在初八這壹天,重組原內輋潮劇團或請來外地潮劇團進行表演,將是壹件很有意義的事。壹則可以充實民謠的內容,二則可以增加節日氣氛,再則對於弘揚潮州文化也是不無裨益。

初九天地生,“天地生”即“天公生”。傳說是女媧娘娘開天地,造萬物時,初九開地,初十辟地,所以正月九日便稱“天公生”日。另有壹傳說正月初九是明朝崇禎皇帝的誕生日,潮人眷念亡君,諱之天公生,遂成祭拜習俗,世代相沿。內輋人拜天公恐怕其中的意義早已淡薄,無非求個平安吉利。

初十老爺跋杯,“跋杯”即擲杯,就是鄉裏的老大(主持神事的長者)要到老爺宮(即三山國王廟)擲杯,請示老爺出遊路線。鄉裏的老爺宮很是特別,壹***供奉著四位老爺,傳說其中的四王爺是在某個清晨從“美女之鄉”龍溪(龍溪俗稱“馬厝寮”,在以內輋為主體的內八鄉有兩句人所皆知的俗話:欲食好魚馬腳鯧,欲娶嬌妻馬厝寮鄉;馬厝寮是山仔地,雅雅姿娘出唔離。“出唔離”,無窮盡之意)化身雛雞跑到內輋。內輋人誠心的供奉他,並恭稱其為“四王爺”。這事實與傳說正好印證內輋與龍溪的親密鄉誼。從龍溪到來的四王爺職責很特殊,壹般都是呆在廟中,極少出遊,所以鄉裏演化出“四王爺無理事”、“四王爺綴(跟)食、四王爺掌(看)宮”等俗語。

初十這壹天,拉開了內輋遊神賽會的序幕。老爺出遊時,馬頭鑼開道,幾個小孩扛著安路牌,然後就是小型的潮州小鑼鼓相伴。不過這小型的場面,卻能勾起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遙想兒時僅有的壹次為爭扛安路牌在老爺宮前等了好長時間,終於得以扛著“肅靜”牌威風凜凜的走街串巷,雖然獎賞的只是兩粒潮州柑,卻是我在父母面賣乖的最大本錢。近幾年來,老爺出遊增加了“扛標”壹項,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如果今年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把去年訓練出來的近200名7—15歲不等的少年兒童組成的“內輋大鑼鼓隊”拉出來展示壹番,那就更錦上添花了。到時女子標旗秀出內輋姿娘的清純秀麗,潮州鑼鼓打出內輋少兒的英姿颯爽,將是壹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附帶壹點,三山國王這壹天在鄉裏哪個片區過夜,是要通過擲杯決定的。而老爺歇息何處,將決定著鄉裏此年的“年雞”(即年運),或風調雨順,或發大水或起臺風,充滿著儺壹樣的神秘。小時候,曾目睹過上年紀的長輩或嘆氣或歡呼老爺所歇之所,讓人牽掛的總是農作物的收成。內輋是純農地區,在以前科學不昌明,信息不流通的年月裏,農作物的豐收與否跟自然環境的變幻息息相關。天有不測風雲,內輋人在勤耕力作的同時,對神靈投以虔誠的寄托不難理解,無可厚非。

十壹老爺歇頂寨,即是正月十壹,三山國王將在內輋頂寨過夜,這壹天是頂寨鄉親的重要節日。迎神寨會同時在頂寨的大園社、白浮樹、石牌社、大寶社四個社區舉行,其間有彩神廠的布擺,煙花的放射,電影的開演。規模不是很大,但也有可觀之處。

十二東西燒激,“燒激”乃賽會之意。其實就是內輋主要發源地華寨的東西門姿娘仔(未婚女子)的迎神賽會,賽會是以裝扮東西門神廠為主,以華塭仔空曠地埕放演露天電影為輔。東門(亦稱東社)為華寨屬地東門鄭氏與東門林氏兩姓,西門(亦稱西社)為藍氏、李氏、龍頸林三姓。“東西占ぁ輩恢歡?拋四鎰杏胛髏拋四鎰兄?淶娜?幔?褂猩縋詬髦?抵?淶娜?幔?赫?ち頁潭齲?餿四巖韻胂螅?羧盞摹白四鎰屑洹保ㄎ椿榕?蛹?拗?Γ└?顏庵誌赫?逑值昧艽揪≈攏何蘼鄱嘁?玫吶笥眩?灰?皇峭?上擔?吶率峭?擔?岬幕疤舛際欠酪餿緋牽?宦墑乜諶縉浚?蛔治刺帷J韻腖?敢庾約罕鴣魴牟玫拇醋髕毓猓?豢獎幢荒7攏?詰絞憊壑諶繚頻娜?嶂邪芟掄罄茨亍J淙訴碓甘湔螅?讞f女子同樣爭強好勝,不甘落後。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谷饒祭社時要求我鄉女子幫他們手工制作兩只海豚的請求會被婉拒了,更不難理解為何2008娘媽十年大慶的彩神廠會如此巧奪天工,備受贊譽了,壹切都如唐代詩人賈島壹首非常出名的詩《劍客》裏所說的“十年磨壹劍”。

十三暝仔走繞街,“暝仔”,是夜裏的意思、“走繞街”即老爺由人擡著按傳統路線穿街走巷,巡遊鄉境。十三夜完全可以稱之為內輋10姓(即呂、藍、李、鄭、林、遊、劉、張、陳、王)鄉民的狂歡夜,這壹天各個片區都有電影放演,鄉親們分別在各個片區內擺上供品,恭迎聖駕。

傍晚時分,有壹個“走繞街”的起跑式。時間不長,分別串穿華寨老圍寨東西南北門,該寨是鄉裏的最主要發源地。寨內全部青石巷,路道較陡,“走繞街”不僅不能停歇還要奔跑,扛老爺的要奔跑,幾個敲鑼打鼓的同樣也要奔跑,越快越好,越快新年就越有奔頭。寨內路道不適宜圍觀,而西門至南門為寬廣鄉道,所以這裏通常會聚集不少觀眾,造成短時的交通堵塞。老爺營過的地方,鄉裏出現了壹個奇特的習俗——燒老爺尻倉(尻倉,屁股也)。燒老爺尻倉,其實不是真的去燒老爺的屁股,而是老爺營到時在門前點燃壹束捆紮的稻草,取越燒越旺之意。在潮州地區敢如此開神靈的玩笑,除了澄海鹽鴻的“拖竈神”和潮安臥石的“絞老爺”,就是內輋的“燒老爺尻倉”了。我對於這個習俗很是費解,最後自作聰明的解釋,這可能是畬族先人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曾經有朋友出了這樣壹個謎語:潮州先民住其間,打潮陽壹鄉村名,答案是內輋。內輋鄉名的由來跟畬族人脫不了關系,而畬族四姓中的藍姓據說是內輋創鄉的主要姓氏之壹(關、羅、呂、藍),而且的人口也居本鄉第二。但願這個民俗能夠引起鄉親的註意,引起潮學專家的註意。

夜幕降臨,老爺巡遊正式開始。首站華寨祠堂前,貫穿十幾個片區,老爺停歇時間視片區人數而定。老爺將至,必響三聲貢銃,必演扮仙潮劇,必燒老爺尻倉,必點炮歡迎。老爺安座,上香跪拜,結婚或生男必放射煙火(鄉裏俗稱“金花”,即小型煙火),以示慶賀。每年煙花放射,頂寨更勝壹籌,特別是大寶社(俗稱黃老虎)每每有新意。還有老爺巡遊完壹個片區,該片區還須分發糖餅食平安,擲杯主決來年祭拜儀禮。每年的“走繞街”結束時都接近天亮,這天晚上整個內輋鼓樂陣陣,炮竹聲聲,煙火不斷,香火繚繞,是壹個人神***娛的不夜天。

正月十四老爺入宮,內輋恢復往日的寧靜,早上更是雞犬相聞,靜得出奇。因為這壹天大部人都很晚才起床,特別是跟著“走繞街”逛了壹夜的年輕人。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對於中國人特別是潮州人來說,這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很多地方的遊神賽會從這壹天開始粉墨登場。當毗鄰各個鄉鎮特別周圍6個村落鼓樂喧天的時候,內輋人則是采來榕枝、竹葉安插在門楣、竈臺、禽舍上,祈求人畜平安。除了幾家拜老爺(上年喜得男丁的除藍氏外都得拜老爺,請丁桌,不得賒欠)之外不聞丁點炮聲,這是不是又是畬族人的遺風呢。更稱奇的是,鄉裏各姓都殺雞斬鵝祭拜祖先時,人口占多數的鄭氏鄉親竟然無壹例外的全部缺席。此中種種無疑給所謂的“鬧元宵”平添幾多詭異,幾多費解。

十五過,踏埠姿娘找工課(男的女的找工做)。其實內輋正月十三過後,年初的大熱鬧就落下帷幕,潮汕人帶著新春的希望和節氣的熱情又活躍在全國各地,開始了壹年風雨兼程的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