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可以超越別人,這不是真正的成功。只能證明妳更強,能超越自己。
為什麽有些人,壹旦退出職場,馬上就頹廢了?往往是因為找不到對手而無所適從。越老越年輕的老人,把在家清閑的日子作為新的開始,迎接生命的第二個春天。
有句話說得好:“妳緊張控制別人;控制自己才是精神。”
所以人老了,拒絕“內耗”就是自律。不要“打自己”。
01
拒絕物理“內耗”。
有壹個詞叫“過度維護”。
很多老人,怕老,硬吃保健品,去美容院,壹天到晚健身。在保健方面,我特別在意。
壹日三餐吃什麽,有嚴格的食譜,生活特別規律。即使刮風下雨,也不會停止在外面奔跑。
但是過度的保養反而加速了身體的衰老。
古語有雲:“樹老根先衰,人老腿先衰。”很多老人,不信,跑起來比年輕人還兇。結果,膝蓋骨不適應,或者落下,導致骨折。
當然也有老人沒事幹,天天去聽所謂的講座,然後按照老師說的配置自己的食譜。眾所周知,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些東西,自己的身體承受不了。
聰明人適度保養,然後自然老去。不是折磨身體,而是更精神的生活,平時的飲食起居都很簡單。
02
拒絕精神上的“內耗”。
晚清名臣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人之所以浮躁、虛偽、抑郁,是因為有私欲。只有擺脫過度的私欲,他們才能達到“至誠”的境界,然後停止精神內耗,與自己好好和解。”
人這壹生,說到底,需要調和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不是放下什麽,而是與心的調和——減輕心靈的負擔。
得不到的東西,就放棄,不要去想;如果不能牽手,就放手吧,下輩子要不要見面,隨緣吧;看不順眼的人和事,可以大方的看,沒有任何尷尬。
生病的時候不會害怕,而是會深入了解自己的病竈,然後對癥下藥,減輕痛苦。有壹個長期對抗疾病的計劃。
高爾基說:“妳讀得越多,妳的精神就會越強大,越勇敢。”
在變老的路上,加強學習,多讀書,才能跟上社會的發展。嘴香的時候眼睛會有光,臉上會有特別的表情。
03
拒絕人際關系中的“內耗”。
我的六叔退休前是當地木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
壹天,公司退休的總經理請他吃飯。
劉大爺想去,又不願意,反正還是去了。回到家的那壹刻,他特別生氣:“憑什麽讓他當服務員,給所有的老領導端水端酒?”
劉阿姨說:“妳不用去了。”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退休的人就是普通人,不管他以前是什麽官,就這樣,不會比妳高壹級。
年紀大的人受不了“騎馬前卒”的社會環境。壹方面很累,另壹方面又太尷尬。
老年人應該主動遠離社會舞臺,把壹些不合適的人踢出自己的生活。比如看不起妳的親戚,看不起妳的老上司,看不起妳的朋友,看不起妳的利益交換。
應該說太在意別人的面子是最可恥的事情。
在電視劇《少帥》中,張左林說:“江湖不是廝殺,江湖是世俗。”
人際交往本質上是“人情往來”,然後是“互相利用”。感情之後,加壹句話,成為“感情牌”。
人老了,就沒必要聚集人脈了。有三五知己就夠了。平日裏,壹兩個朋友培養壹個愛好,樂在其中。
04
拒絕家庭成員之間的“內耗”。
不懂這句話,“家和萬事興。”
或許,很多老人已經被“養兒防女不防老”的雞湯灌輸成了“子女的敵人”。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再差,血緣關系也是不能拋棄的。當父母老了,子女沒有能力贍養妳的時候,能隔壹段時間打個電話也是幸福的。
學會和孩子搞好關系。雖然老人可能在經濟上吃虧,但良好的家庭氛圍會讓老人享受到快樂。
另外,夫妻之間要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不要因為走得太近而天天撞見。
年紀大了,對愛人好壹點。這是應有之義。付出很多,什麽也得不到也沒關系。畢竟富水不流外人田。
結束語。
有人說,“壹個有把握的生意就是投資自己。”
如何投資自己?要從拒絕內耗開始,把損失降到最低,這樣投資的效果會更明顯。
《反內耗》裏有壹句話:“各種明知道卻做不到的糾結背後,其實是我們自己無休止的自我爭鬥。”
很多煩惱,看似來自別人,其實都是自己冒出來的。
如果不懂得拒絕,任由煩惱滋生,瘋狂生長,妳以後的生活註定混亂絕望。
在以後的人生中,妳要明白自己現在需要做什麽,然後壹步壹步的去實踐,尊重衰老的自然規律,不受他人影響,這樣就不會太累。
好好的生活,物來順受,未來不相逢,那時候還不算混,既不是愛也不是愛。
願妳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