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菜豆腐的方法

菜豆腐的方法

以是大眾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該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別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余味無窮。菜豆腐營養價值高,既經濟又實惠,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菜豆腐稀飯是漢中菜豆腐地區壹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肴了。 這種家常飯之所以被民間奉為待客上品,還有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飲食極富營養,即使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漿、豆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易於消化,有利體內吸收,也不失為壹種配方科學,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美味佳肴。冬季吃這種飲食,暖和耐饑,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實惠。不但如此,這種飲食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都能食用。難怪無論社會怎樣發展,這種取材容易,且獨具鄉土風味的菜豆腐稀飯卻壹代傳壹代成了家常待客飯中的佼佼者了。 (主料輔料)

黃豆....500克

醋.....500克

豆粉.....50克

石膏.....15克

饊子....400克

肉末....250克

辣椒面....20克

菜油....150克

醬油....250克

精鹽.....25克

蔥花.....50克

大頭菜....50克

大米....125克

小白菜...500克

1.將黃豆、大米淘洗幹凈,分別用水浸泡,待其泡漲後,混合磨漿,裝盆備用。

2.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時,取出眷細,用絲羅篩出細粉,加少量水與豆粉混合調勻備用。

3.倒漿入鍋,燒開後撇去浮沫,用勺不斷攪動,以免巴鍋,煮漿熟透至元生豆味為止。加入剁細的小白菜,沸壹兩沸,加鹽,加石膏豆粉液,攪拌均勻,即可離火,此即“菜豆腐。”

4.鍋置旺火上,燒熱,註入菜油後,冒清煙時,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頭萊(剁細)、豆鼓、蔥花、辣椒面、花椒面、醬油、醋等調料,烹料酒,加味精少許起鍋裝碗。

5.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餡料,平盤盛碎饊子,壹並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 1~2勺餡料,上面撒上碎饊子,用湯勺食用)。

〔工藝關鍵〕

1.熬豆漿時,宜中火,用勺不斷攪動,因未濾去豆渣,常易沈底糊鍋,稍有疏忽,前功盡棄。

2.喜食辣者,上桌可另跟紅油辣椒。

〔風味特點〕

此為川東白帝城壹帶家常菜,家家戶戶會做,大人小孩喜食。豆腐不濾渣,蛋白質豐富;小白菜碧綠,維生素豐富。似粗實細,美味可口。也許是下裏巴人,惜乎不見菜譜著錄。不用石膏豆腐液沖點,湯混而白,菜漿不結團,稱為“渾漿菜豆腐”,或用泡菜水沖點,湯清而稀,菜漿結成小團,稱為“清漿菜豆腐。”其質味各有千秋。此是冉氏家傳制法,文人騷客登門點食,無不拍手稱絕。 這兩年火鍋更是流行,於是應運而出了菜豆腐火鍋。菜豆腐之所以合適下火鍋,和其原本的吃法有很大關系,吃菜豆腐用蔥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潑豆瓣醬、鹹菜、紅油辣子等拌勻入盤下飯。這正好跟火鍋油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清湯鍋煮菜豆腐更是壹絕,吃前先呷壹口熱滾滾的湯,吹壹吹品品香氣,再夾壹筷子湯裏的豆腐放油碗裏涮涮,正好涼點了送入口中,細嚼慢咽,濃香悠長,彌漫鼻息。 壹般菜豆腐都是下在鴛鴦鍋中清湯的那壹邊,夠勇氣的話妳還可以吃紅湯的菜豆腐,那個滋味可是考驗妳的舌頭的利器。漢中離四川近,紅湯裏也愛放很多花椒。這麻辣湯汁跟菜豆腐溶為壹體,只要妳的舌頭夠堅毅,保管讓妳大汗淋漓的爽啊。不過其實我很喜歡紅湯菜豆腐,只要稍微放涼壹點,那吃起來就剛剛好,那種不絕於唇齒之間的麻辣香味,是涮啥其他的都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