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什麽說“五·七”和“逝世三周年”最隆重?

為什麽說“五·七”和“逝世三周年”最隆重?

中國有很多喪葬習俗,尤其是祭祀方式。老人去世後,兒孫們會舉行哭祭、文祭、燒祭、祭祭等。,其中燒祭是壹種重要的祭祀方式。即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通過燒錢燒紙的方式祭奠逝者,表達對逝者的悼念和緬懷。

在眾多的祭祀時間和方式中,五月七日和三日燒祭最為隆重。俗話說“573周年不燒不完整。”那麽為什麽五七、三紀念日最隆重呢?接下來,邊肖將和妳談談五周年、七周年和三周年的喪葬習俗。

民間燒齊,又稱齊,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祭祀習俗。燒七的大致內容如下:死者去世後四十九日內(從去世之日算起),子孫每七日祭祀死者壹次,前後共七次。

至於“行七”的由來,據說源於先秦時期的“聚魂散魂論”,認為人從出生之日起,以七日為蠟,壹蠟為壹魂,直至七月四十九日,七魂為壹魂。對應生命死亡的開始,他每天撒壹個靈,直到7日死去。所以祭祀有七天,所以要燒七天。

關於燒七的習俗有很多細節。在燒七的活動中,前七、二十七由死者的兒子主持,第三七、四十七由死者的侄兒、侄輩完成,第五七有望鄉臺、墓祭等儀式,第六七由女兒或侄女準備,第七七作為祭奠,請僧尼誦經驅鬼。

有些地方還對每七天的時間和人數有規定。比如前七天上午11點,從7月27日到7月77日延遲半小時左右。參加七日燒的人數每次都會增加。參加七日燒的,每七天參加壹次。如果他們缺席壹次,會被認為不吉利。燒前七的時候要充分估計到7月7日能不能參與燒,所以前七人越少越好。

在這七個七中,五月七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有壹些說法,比如“五月七是大七”、“五月七三周年不燒是不完整的”。有壹個民間習俗,死者直到五月或七月才知道自己死了,並會在那天登上陰間的歸途天文臺,看看他在陽世界的家人。因此,許多地方都有在五月七日前夕設立“歸家守望”的習俗。

民間除了燒五七,還有燒紀念日的習俗。焚燒紀念日是死者去世壹周年。以此類推,還有燒二三周年的習俗,其中三周年最為隆重。

燒三周年,壹般有兩個活動:捧死者牌位,向墓祭。前者起源於民間習俗,死者的牌位不宜在家中度過三冬,所以在三周年時,死者的牌位要捧著放在祠堂裏。其實這個儀式也是對家族哀悼的標誌,宣布哀悼的結束。

選好服喪的好日子後,通知服喪的親人前來脫孝。屆時將舉行墓祭,大致與下葬時的規格相似。鈔票和陪葬品將在墓地焚燒,以提供酒杯,奠祭和哭泣。墓祭結束後,燃放鞭炮對其進行光束照射,祝願其安息。之後子女不再孝順,脫下孝服,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