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強:男子52公斤級。
(2)吳樹德:男子56公斤級。
(3)陳偉強:男子60kg級。
(4)姚景源:男子67.5公斤級。
2.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1996
(1)唐淩生:男子59公斤級。
(2)詹旭剛:男子70kg級。
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
(1)詹旭剛:男子77kg級。
(2)楊霞:女子53公斤級。
(3)陳:女子63公斤級。
(4)林偉寧:女子69公斤級
(5)丁美媛:女子+75kg。
4.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
(1)石智勇:男子62kg級。
(2)張:男子69公斤級。
(3)陳艷青:女子58公斤級。
(4)劉春紅:女子69公斤級。
唐:女子75公斤以上級。
5.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
(1)龍清泉:男子56公斤級。
(2)張湘湘:男子62kg級。
(3)廖暉:男子69公斤級。
(4)陸永:男子85公斤級。
(5)陳燮霞:女子48公斤級。
(6)陳艷青:女子58公斤級。
(7)劉春紅:女子69公斤級。
(8)曹磊:女子75公斤級。
6.第30屆倫敦奧運會2012
(1)王明娟:女子48公斤級。
(2)李:女子58公斤級。
(3)林青峰:男子69公斤級。
(4)呂小軍:男子77公斤級。
(5)周露露:女子+75kg。
擴展數據
現代舉重始於18世紀的歐洲,英國倫敦的馬戲團經常表演舉重。19世紀初,英國成立了舉重俱樂部。起初杠鈴兩端都是金屬球,重量無法調節。比賽是由次數決定的。後來意大利人Atila把金屬球挖空,在球內加入鐵或鉛來調節質量。1910年,卡斯珀·伯格把金屬球變成了不同重量和大小的金屬片。
第壹屆世界舉重錦標賽在倫敦皮卡迪利廣場舉行。1896年雅典舉行的1奧運會上,舉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的運動員並不按體重分級,只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1920第七屆奧運會,運動員按體重分為五級,改為單手抓舉,雙手挺舉。這就奠定了現代舉重比賽的基本方式。
1924改為單手抓挺舉,雙手推抓挺舉。1928取消單手舉,保留雙手舉三種形式。由於推薦容易傷運動員腰椎,裁判尺度難以把握,在1972奧運會舉重比賽結束後正式宣布取消推薦。
從65438年到0896年,舉重被列入在雅典舉行的第壹屆現代奧運會。然而,在那個時候,運動員之間沒有等級之分,無論體重多少,誰舉的重量最多,誰就贏。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1920奧運會。從65438年到0920年,舉重成為奧運會的常規項目。
1932奧運會,舉重分為五個重量級,三個正式項目——抓舉、挺舉、推。悉尼奧運會,男子舉重已經發展到八個級別,但是從1972開始就沒有建立過推。此後,舉重在奧運會上壹直沒有變化,但在悉尼奧運會上出現了壹個重大變化,那就是舉重在奧運會上不再是男性的專利,女子舉重有史以來第壹次登上奧運會舞臺。女性選手在七個級別中競爭。
現代競技舉重興起於18年底,最早盛行於歐洲。65438+80年代初,首先在英國,然後在美國,人們開始將舉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百度百科-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