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派對文化,只是叫的名字不壹樣。看古代的小說,歷史或者戲劇,我們經常看到中國有壹個黨。那些有錢人家,每次結婚,生孩子,或者給老人過生日或者節日,都會唱壹場晚會。這壹點在小說《紅樓夢》中理解得最好,和西方當事人如出壹轍。有時候根本沒有主題,就是大家都想聚壹聚,會找個理由搞個詩歌比賽什麽的。這是個派對。
目前,中國的聚會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組織方式上。壹些大的聚會基本都是出於商業目的,也有壹些外企按照他們的模式舉辦,比如每年在北上廣等壹線城市舉辦的啤酒節、音樂節、美食節以及各種秀。
但是,與國外的政黨文化相比,中國的政黨文化並沒有那麽發達,政黨的含金量也不高。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在組織形式上,中國的黨文化更註重吃喝,但人們並沒有從黨那裏獲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中國人也稱今天的宴會為晚餐,甚至過去幾年教堂的優雅也不復存在了。
第二,學外國黨只是表面,沒有內涵。聚會太熱鬧,西方聚會的組織和營銷方式沒有很好的學習。
第三,政黨文化所需要的知識、文化、文明的土壤尚不具備。這裏面有兩個問題:第壹,中國的現實是外國政黨文化強加的,但由於文化差異、文明程度等差異,效果並不好。第二,我國民眾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質距離形成高質量的政黨文化還有差距。
總之,政黨文化和政黨市場在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