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立秋後絲瓜真的不能多吃嗎?

立秋後絲瓜真的不能多吃嗎?

立秋後,絲瓜開始衰老,衰老後絲瓜纖維化,稱為絲瓜。絲瓜可以吃,但是老絲瓜又硬又粗,有嚼勁,味道不好,沒人吃。

絲瓜有清熱化痰通絡的功效。絲瓜絡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胸痛、乳房脹痛。

絲瓜嫩則入胃,老則入藥,通經絡。

促進鈣的吸收。絲瓜可以素食的方式食用,可以搭配含維生素D的食物食用,如蝦皮、魚肝油、奶油、豬肝等。,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對防治兒童佝僂病有很好的效果。

治黃疸血便。鮮嫩絲瓜1條,切段;粳米50克,用粳米煮粥,用絲瓜煮,再用適量的糖煮,做早餐。如有發熱、煩渴、痰多、氣喘、咳嗽,加綠豆25克。

治療支氣管炎。霜打的絲瓜藤,可水煎,治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

治療鼻竇炎。取絲瓜藤適量,黃酒,取根旁絲瓜藤,曬幹,研成細粉,每次服10g,送黃酒,每日2 ~ 3次。治療尿路感染。尿頻或尿痛時,可以用嫩絲瓜燒水,但燒水時不能用鐵鍋。絲瓜熟了再加糖,然後用水沖1周。癥狀可以減輕或消失。

治療外陰瘙癢。將切碎的瓜瓤與大蒜壹起用水煎服,坐浴,可以治療陰囊濕疹和外陰瘙癢。

治療月經不調。將絲瓜籽焙幹,水煎,加少許紅糖,黃酒溫服,治療月經不調。

治療腰痛。將絲瓜籽炒熟,用酒送服,或碾成渣,炒熟後敷於痛處。

絲瓜(1烏發;絲瓜(葫蘆科)是壹年生攀緣草本植物,屬於絲瓜的兩個栽培種。屬名絲瓜l .染色體數目2n=2x=26。別名田絲瓜、、曼瓜(技能方)、綿瓜(延續技能方)、布瓜(古今事綱)、田羅瓜(普濟方)、魚秋(奇藥方)、、、瓜、道陽菜(《菜瓜》(《廣州植物誌》)、水瓜(《嶺南藥用植物誌》)、《(中國藥用植物誌》)、絮瓜、磚瓜(《廣州植物誌》)、泥瓜(《廣西中藥藥用植物誌》)。吃的是嫩的果實,成熟的果實富含纖維,可入藥,稱為“絲瓜”。我國傳統醫學認為,絲瓜具有調經、祛濕、治痢的功效。也可以洗餐具。莖汁可用作化妝品原料。絲瓜圓柱形果實(Luffa cylindrical Roem)表面粗糙,有數條深綠色縱條紋,無邊緣,絲瓜尖果(luffa acutangula Roxb)果實短圓柱至長圓柱形,邊緣9-11,深綠色)。

絲瓜的栽培歷史和文化

絲瓜起源於亞洲熱帶,據說2000年前印度就有栽培。很難找到流傳在中國的古代時書。歷史上最早關於絲瓜的記載,應該是南宋中期陸遊的《舊書院筆記》:“絲瓜洗硯,殘漬盡而不損硯。”以及杜北山的《絲瓜賦》,由此可見最遲應在北宋或五代傳入。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描述:“二月植絲瓜,用以育苗,畫藤,延樹竹,或做棚架。它的葉子比蜀葵還大,有很多尖尖的小刺,汁液可以染成綠色。它的莖有棱角,六七月開黃花,略像葫蘆花,花瓣黃色。它的瓜有壹尺大,壹兩尺長,甚至三四尺長。墨綠色,皺巴巴的,瓜頭像烏龜頭,嫩時去皮,煮熟露在外面,裏面灌滿了茶。老年大如杵,筋疲力盡,卻被霜打枯。只有靴子和鞋子可以用來洗水壺,所以村民稱之為洗壺洗瓜。裏面有個隔斷,孩子就在隔斷裏。它看起來像壹座建築,黑色,扁平。唐宋以前無人知曉,始於南方,故稱蠻瓜,今南北皆有。它的花芽、嫩葉、卷須都可以吃,算是正常的蔬菜。”到了明代,已經在中國廣泛流傳,各種醫書壹般都有記載。

絲瓜的文化鑒賞

自古以來,絲瓜就受到人們的喜愛,許多文人墨客都為它題畫詩詞。絲瓜綠葉,瓜季,壹條條絲瓜掛在架子上,真的能給人壹種輕盈飄逸的美感。

杜松北山《絲瓜頌》:“孤籬戶入春,不見山明。過幾日,雨晴秋草長,絲瓜順上瓦墻而生。”

宋釗梅隱《絲瓜頌》:“黃花綠長,白節裹霜;它是如此的薄,以至於它只是壹個扭曲,它只是沾有脂肪。"

無名氏:“黃花崔蔓子壘,寫西風風雨籬;我害怕見到妳,但是當我老了,我會在秋思做任何事情。"

俗話說“業主墻根長絲瓜,西院開黃花。”

絲瓜的營養和食用價值

絲瓜營養豐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4-1.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3-4.5克,粗纖維0.3-0.5克,灰分0.5克,鈣1.8-28毫克。抗壞血酸5-8毫克。此外,還含有皂甙、木聚糖、絲瓜的苦味物質、大量粘液、瓜氨酸等。

嫩絲瓜本身就有壹種甜味,和素菜炒著吃很好吃。江南壹帶,嫩絲瓜常削皮切塊,與雞蛋同炒,十分鮮美;或者將絲瓜去皮,切成2寸的段,在上面挖個洞,塞上肉餡,籠蒸,勾上醬料,做成風味獨特的絲瓜塞肉。夏天酷暑不想吃不想喝的時候,用絲瓜煲湯,清爽不油膩,開胃健身,有清熱的功效。也可以用豆腐、肉片或者蝦皮、蝦皮做湯。

在中國各地的食譜中,絲瓜菜肴比比皆是。以絲瓜為主角的菜品有川菜的“龍絲瓜”,淮揚菜的“靈肉絲瓜”,湘菜的“扇貝絲瓜”,江蘇菜的“絲瓜炒蛋”。這些菜制作簡單,共同特點是清、涼、鮮、脆、色淡雅。適合家庭宴請。煮絲瓜時要註意盡量保持清淡,少用油,用味精或胡椒粉提味,這樣才能表現出絲瓜清香爽口的特點。

絲瓜花也可以吃。《救災本草》說:“寧為素菜,不為假花。”《群芳譜》:“大黃花可加鹽點茶。”《本草綱目》:“其芽、嫩葉、卷須皆可食。”

絲瓜食譜

1.燒絲瓜800克,水發香菇50克,生姜汁適量。先將水發香菇洗凈,絲瓜去皮,洗凈切片;鍋燒熱,放入生油,用姜汁煮,放入絲瓜片、香菇、料酒、精鹽、味精,煮至香菇、絲瓜入味,用濕澱粉勾芡,倒入香油拌勻。這道菜有補氣血、通經絡的功效。適用於產後溢乳、乳房脹痛的婦女。

2雞湯和絲瓜燉竹蓀和絲瓜500g,幹竹蓀50g,雞架壹個,鹽適量,糖適量,姜和胡椒粉少許,澱粉、油和香油適量。雞架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入姜片,加適量水燒開,小火燉30 ~ 60分鐘。竹蓀用清水泡幹,切成4厘米長的段,絲瓜去皮,洗凈,切成4厘米長的條備用。將煮好的雞架湯與竹蓀同煮,取出竹蓀備用。炒鍋放適量油燒熱,倒入絲瓜翻炒,然後加入雞架湯、適量鹽、少許胡椒粉、適量糖,將絲瓜煮熟,再放入煮熟的竹蓀,煮兩分鐘,最後勾芡,倒入香油拌勻,即可食用。這道菜有美容滋補的功效。

3.番茄絲瓜湯65438+絲瓜0個,番茄2個,蔥花適量。先將西紅柿洗凈切成薄片,然後將絲瓜去皮、洗凈、切片;將煮好的豬油煮至六成熱,加入5 ooml鮮湯燒開,放入絲瓜片和番茄片,待熟時,加入胡椒粉、鹽、味精和蔥花拌勻。此湯鮮美、鮮香,具有清熱解毒、除煩的功效。暑熱煩悶,口渴咽幹都有效。

4.炒絲瓜,絲瓜25O克。將絲瓜去皮洗凈切片,鍋上放少許油,燒至六成熱,倒入絲瓜翻炒,絲瓜熟時加入少許鹽。此菜清淡可口,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尤其適用於痰多、氣喘、咳嗽、痢疾、黃疸患者。

5.生絲瓜汁生絲瓜1000克,加蜂蜜適量。先將生絲瓜洗凈,切絲榨汁,加入蜂蜜(壹般為10: 1),攪拌均勻。該果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百日咳患兒。

絲瓜的藥用價值

絲瓜不僅好吃,還能生津止渴,消暑解煩。盛夏炎熱悶熱,吃點絲瓜做的涼湯,提神解渴,消除體熱煩躁。絲瓜是涼性食物。《本草綱目》說“清熱利腸”,本馮靜元也說:“絲瓜性嫩寒。”所以上火的人大便幹燥,應該吃絲瓜,絲瓜有清熱通便的作用。絲瓜含有氨基酸、糖類、皂甙、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微量元素。所以絲瓜也是美容養顏中的佳品。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絲瓜汁中所含的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潤膚養顏、防曬等作用。主治發熱、煩渴、痰多、氣喘、咳嗽、腸風、痔瘡、白帶、血淋、疔瘡、乳腺阻塞、癰腫。老人燒性服,祛風化痰,涼血解毒,殺蟲,疏通經絡,活血乳汁;可用於治療大小便出血、痔漏潰、黃疸、疝氣、蛋腫、血氣痛、癰腫瘡腫、無牙、痤瘡疹、胎毒。

絲瓜根具有活血通絡、消腫的功效。主治:偏頭痛、腰痛、乳腺炎、咽喉腫痛、腸風出血、痔瘡漏。

絲瓜藤含有皂甙,具有舒筋活血、健脾殺蟲的作用。主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經不調,浮腫;牙露,鼻竇,牙公告。治療低氧血癥,腰膝四肢麻木,產後驚風,月經不調。

羅天水(絲瓜或絲瓜莖的汁液),補遺:治雙蛾,除痰火,解毒,清內熱,治肺膿腫,肺痿。中國藥用植物圖說:用白糖煮沸內服,可止咳,治頭痛、腹痛、感冒、腳氣、水腫、酒精中毒等。

絲瓜葉含有皂甙。廣東絲瓜葉含有氫氰酸。可以清熱解毒。治療癰、癤、癬、蛇咬傷、湯火傷。

絲瓜花中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雌花多於雄花,賴氨酸和丙氨酸則雄花較多。清熱解毒。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鼻竇炎、疔瘡、痔瘡。

絲瓜絡(本草復壯)又叫絲瓜絡(藥林匯編)、絲瓜絡(藥材分類)、甜瓜、絮狀瓜瓤(廣州植物誌)、羅天線(藥材匯編)、絲瓜絡(江蘇藥用植物)、絲瓜絡。絲瓜含有木聚糖和纖維素,還可能含有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質素。疏通經絡,清熱化痰。主治:胸脅脹痛、腹痛、腰痛、睪丸腫痛、肺熱痰咳、女性閉經、溢乳、癰、痔、漏。對於黑燒傷,可內服治療腸出血、痢疾、子宮出血、睪丸炎腫脹、痔瘡出血等。

絲瓜籽絲瓜籽含脂肪油23.5-38.9%,主要是亞油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甘油酯,磷脂0.47%,角鯊烯和α-菠菜甾醇。還含有三萜皂苷(齊墩果酸為苷元)、黑色素(堿熔氧化後產生兒茶酚)和葫蘆素B,其他還有蛋白質和糖類。有利水除熱的作用。主治:四肢浮腫,淋證,腸風,痔漏。①姚克誠《食本草》:患者:主洪水,腫臉四肢,溺,使人嘔吐。甜民:解渴,治心熱,利水道,調理心肺,治淋,吐蛔蟲。

絲瓜的藥用機理

1.抗壞血病絲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 g含8 mg,可用於抗壞血病和預防各種維生素C缺乏癥。

2.健腦美容由於絲瓜中維生素B1的含量也較高,有利於兒童的大腦發育和中老年人的大腦健康;絲瓜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可以美容抗皺。

3.抗病毒抗過敏絲瓜提取物(Lo43)對乙型腦炎病毒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在感染病毒前註射Lo43,保護率可達60% ~ 80%。絲瓜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了壹種抗過敏物質——協根醇酸,具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絲瓜小方子

①治腸風:棉瓜再多,燒灰,酒調兩元,空心。(“續技”)

②治痔漏脫肛: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元。最後把膽囊、雞蛋清、香油混合糊好,收起來。(《孫良方》)

③肛酒痔瘡的治療:絲瓜燒爛,磨碎,兩塊錢酒送服。(概要)

4治白崩:棕櫚(燒灰)、絲瓜。上半部分分成等份,是細粉。調整空心酒。(“奇跡治愈”)

⑤治風熱:絲瓜燒、磨、水擦。(概要)

⑥治癰不收斂,瘡過深:絲瓜勤擦汁。(《任齋誌方》)

⑦水皰濕瘡的治療:絲瓜汁、粉勤敷。(概要)

⑧治玉莖潰瘍:用絲瓜、蓮子搗汁,五倍子擦之。(朱振恒)

⑩治血氣燥痛,女子血氣不善,沖至心膈,成血氣燥:絲瓜壹個,燒,空心暖酒服。(《手諭神方》)

⑾治經絡不通:將壹絲瓜曬幹為末,用鴿子血拌成餅,當天曬幹,研成末。每次兩元。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湯三次。(《海上名黨》)

⑿治酒痢血便腹痛,或五色如魚腦者:絲瓜幹壹根,連皮燒,空心酒服兩元。壹面煨。(《經驗處方》)

[13]治療乳汁不通:絲瓜蓮子的燃燒特性,研究。拿壹兩塊錢買酒,渾身是汗。(“單純單方面”)

【14】治風蟲牙痛:將霜幹絲瓜絡燒焦,末端擦之。(《任齋誌方》)

(15)適量的生絲瓜如果煲湯服用,可以預防麻疹。

(16)取少許生絲瓜汁和蜂蜜;或者用絲瓜藤剪掉,自然滴壹小杯水,熱燉加冰糖治療百日咳。

(17)生幾個小絲瓜(帶蒂),切下來,放在砂鍋裏,取濃汁,治哮喘。

(18)生絲瓜(或葉),搗碎取汁,敷於患處,治尋常痤瘡、黃水瘡、熱癤、蕁麻疹。

(19)將壹片磨砂絲瓜切碎,放入沸水中浸泡,治療急性喉炎和咽喉腫痛。

(20)絲瓜仁30克,水煮鰱魚食,少奶。

(21)絲瓜仁焙幹研成粉,每劑10g,不易治咳痰。

(22)將新鮮絲瓜葉洗凈搗碎,敷於神經性皮炎患處,直至見到局部紅腫甚至隱血,每七天壹次,治療神經性皮炎。

(23)老絲瓜(去皮),瓦上焙幹研成粉,黃酒調服,治肺膿腫、疝氣痛、產後腹痛。

(24)速溶絲瓜飲:壹根老絲瓜經過霜凍,洗凈,去籽,切碎,用適量的水煮沸壹小時,然後去渣。繼續用小火煮汁,直到變稠,然後停。加入100克白糖粉,攪拌均勻,裝瓶。隨時用10克開水沖調食用。可用於治療急慢性咽炎、喉炎和扁桃體炎。

(25)絲瓜瘦肉湯:新鮮絲瓜250g左右切塊,瘦豬肉200g左右切片。加適量水煮湯,煮好後加鹽調味,隨餐食用。具有清熱利腸、消暑除煩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內痔早期、大便出血。

(26)長痘不快。用壹根老絲瓜,貼近蒂部三寸,燙皮,磨成粉,糖水送服。

(27)癰不收斂,傷口深。有絲瓜搗碎汁經常應用。

(28)風熱肋腫。用絲瓜燒,磨成粉,用水敷。

(29)椅子瘡。用瓜皮焙幹,研成粉末,與白酒調勻敷用。

(30)手腳凍瘡用老絲瓜燒,塗調蠟豬油。

(31)出血、滲漏和脫肛。燒絲瓜、多年石灰、雄黃各50元,磨成粉。將豬膽汁、雞蛋清和香油混合後塗抹,直至從腸內取出。

(32)血在腸風下流動。用霜燒幹絲瓜,磨成粉,空心取二錢,送酒。

(33)血崩。將老絲瓜和棕櫚灰等分燒,配以鹽酒或鹽湯。

(34)奶堵了。用絲瓜蓮子燒,磨成粉,給壹兩塊錢酒,汗蓋。

(35)腸氣脹痛,繞臍奔流。把老絲瓜連蒂壹起燒,磨成粉。每次妳喝三錢的時候,熱酒都會被調整。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服用兩三次就會消失。

(36)雞蛋脹落。用老絲瓜燒,磨成粉,煉蜜,制成糊狀。每天晚上喝壹勺好酒。

(37)腰痛。用絲瓜籽炒,搗碎,配酒。用礦渣敷在疼痛處。

(38)喉梗阻伴腫痛。澆上絲瓜漿。

(39)祛痰止咳。用絲瓜燒,磨成粉,加棗做成丸子,比如彈珠。每次服壹粒,溫酒送服。

(40)牙痛很普遍。用生絲瓜,用鹽搓活,磨成末,勤刷牙,口水就好了。如果肋骨腫脹,可以在末端用水塗抹。這個藥方對治療蛀牙無效。

(41)刀瘡。將古石灰、新石灰、絲瓜根葉、韭菜根等分成等份,搗成碎末,做成餅,陰幹,研成粉末,敷用。止血,止痛,生肌,有特效。

(42)瘡是持久的。用絲瓜的老根洗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