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谷類還含有較多的硒,可使視網膜上的氧化損傷降低,對預防並發眼部疾病有壹定益處。下面介紹三款三高病人的理想食材。
小米的升糖指數為71,其富含維生素B1及豐富的鈣、磷、鎂等元素,均有維持正常糖代謝和神經傳導的功能,維持微血管健康,預防因高血糖所致的腎細胞代謝紊亂,避免並發微血管病變和腎病。
此外,小米還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除濕、滋陰養血、止嘔、消渴、利尿的作用,並具有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對糖尿病患者服用藥物引起的腸道反應及並發動脈硬化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建議每日食用50g為宜。
1.煮小米粥時不宜放堿,堿會破壞小米中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造成營養的缺失;
2.除了煮粥外,將小米煮成小米幹飯,升糖指數也極低,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玉米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C(16mg/100g),其中的鉻對人體內糖類的代謝有重要作用,能增加胰島素的功能,促進機體利用葡萄糖,是胰島素的加強劑。玉米還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2.9g/100g),升糖指數中等,可以起到輔助控制血糖的作用。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亞油酸能預防膽固醇向心血管壁沈澱,對預防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
玉米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壓、血脂異常並發患者的理想食材。玉米中所含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預防老年人眼睛黃斑性病變。用玉米須泡茶飲用,特別適合老年糖尿病並發高血壓患者。
1.松子炒玉米可用於脾肺氣虛、幹咳少痰、皮膚幹燥、大便幹結等癥狀的輔助治療;
2.玉米發黴會產生致癌物,千萬不能吃;
3.煮玉米粥時加入壹點食用堿,對糖尿病患者有益。
蕎麥中的鋅(3.62mg/100g)、維生素E(0.36mg/100g)等,具有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蕎麥的升糖指數為54,其中富含的鉻能增強胰島素的活性,加速糖代謝,膳食纖維(6.5g/100g)可改善葡萄糖耐量,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黃酮類物質尤其是蘆丁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而且苦蕎麥中含有蕎麥糖醇,能調節胰島素活性。
這些物質有調節血脂、擴張冠狀動脈並增加其血流量等作用,對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及血脂異常等有益。可將蕎麥磨成粉,做成餅、粥、面條、沖劑等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既可補充營養又可降低血糖。
1.吃完蕎麥後1小時要多喝2杯水,以促進消化;
2.蕎麥與羊肉搭配,可寒熱互補,適宜同食;
3.海帶不宜與蕎麥搭配,海帶含鐵,會妨礙人體對蕎麥中維生素E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