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那幾種做法
冬瓜那幾種做法?俗話說每天大家都是要吃飯的,但是想做壹道愛吃的又不知道怎麽做,很多人問我寶寶冬瓜怎麽做的啊,難不難做,那麽我就來教大家做冬瓜的做法,來看看吧,希望對妳有做幫助哦
冬瓜那幾種做法1冬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有消暑、利尿、消脂、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那金鉤冬瓜的怎麽做呢?
食材:
冬瓜1000克,海米20克
步驟:
1、海米放入碗中,用開水浸泡10分鐘,瀝幹水分備用。
2、冬瓜用取球器取出備用。
3、鍋中放入適量油,燒至油溫7成熱,放入海米炒10秒。
4、放入冬瓜翻炒,然後放入適量水煮3分鐘,放入鹽、雞精調味即可出鍋。
冬瓜那幾種做法2主料
冬瓜(適量),香菇(適量),胡蘿蔔(適量),豬肉末(適量)
輔料
蒜、(適量)
廚具
炒鍋
步驟
1、材料:冬瓜、香茹、胡蘿蔔、豬肉末、蒜
2、豬肉攪成肉末、胡蘿蔔丁、香茹撕小塊。蒜切小段。
3、冬瓜切成方塊。
4、炒鍋上火下油燒熱、將冬瓜放入。
5、冬瓜煎成微黃色,盛起,待用。
6、放入蒜炒香。
7、胡蘿蔔、肉沫、香菇依次放下去翻炒。加點老抽。
8、加入適量清水煮開,下入冬瓜塊。大火燒開,小轉10分鐘。
9、收下汁,放入所需調料即可 。
10、開吃了。。。很下飯。。
小訣竅
靈的叨叨:
煎冬瓜的'時候,油不要放太多 ,因為冬瓜不會吸油。
小常識
冬瓜做法技巧
1、煎湯,煨食,做藥膳,搗汁飲;或用生冬瓜外敷。
2、冬瓜性涼,不宜生食。
3、冬瓜是壹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壹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冬瓜的作用
消渴不止;
浮腫喘滿;
痔瘡腫痛;
熱毒、痱子;
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
癌癥
腳氣病;
高血壓、糖尿病;
動脈硬化、冠心病;
肥胖;
缺乏維生素C。
香菇做法技巧
1、發好的香菇要放在冰箱裏冷藏才不會損失營養;
2、泡發香菇的水不要丟棄,很多營養物質都溶在水中;
3、把香菇泡在水裏,用筷子輕輕敲打,泥沙就會掉入水中;
4、如果香菇比較幹凈,則只要用清水沖凈即可,這樣可以保存香菇的鮮味。
香菇的作用
化痰止咳,解毒,養胃
胡蘿蔔做法技巧
壹般的抽煙者之外,容易吸到二手煙的人,利用胡蘿蔔天然的胡蘿蔔素,來維持呼吸道的粘膜組織的完整性,保護氣管與支氣管和肺部。
1、胡蘿蔔適用於炒、燒、拌等烹調方法,也可做配料。
2、烹調胡蘿蔔時,不要加醋,以免胡蘿蔔素損失。另外不要過量食用。大量攝入胡蘿蔔素會令皮膚的色素產生變化,變成橙黃色。
3、維生素A為脂溶性物質,因此涼拌生食不利於吸收,當以油炒或與肉同煮為宜。
4、胡蘿蔔選擇:以質細味甜,脆嫩多汁,表皮光滑,形狀整齊,心柱小,肉厚,不糠,無裂口和病蟲傷害的為佳。
胡蘿蔔的作用
腸胃不適、便秘、
夜盲癥、
性功能低下、
麻疹、
百日咳、
小兒營養不良。
胡蘿蔔食用禁忌
1、不宜食用切碎後水洗或久浸泡於水中的蘿蔔
2、服用雙氫克尿塞時不宜食用
3、食用時不宜加醋太多,以免胡蘿蔔素損失
4、食時咀嚼時間不宜過短
5、不可與紅白蘿蔔同時食用
6、不宜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菠菜、油菜、花菜、番茄、辣椒等),水果(如柑橘、檸檬、草莓、棗子等)同食破壞維生素C,降低營養價值。
7、禁忌生食(胡蘿蔔雖是蔬菜,但只有烹調,其所含的類蘿蔔素才較穩定。按照我們壹般的炒菜方法,營養可保存76%至94%。因此生吃胡蘿蔔,類蘿蔔素因沒有脂肪而很難被吸收,從而造成浪費。
8、研究發現,婦女過多吃胡蘿蔔後,攝入的大量胡蘿蔔素會引起閉經和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因此,欲懷孕的婦女不宜多吃胡蘿蔔。
豬肉末的作用
補腎養血,滋陰潤燥
;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
冬瓜那幾種做法3主料
冬瓜(適量),開洋(蝦米)(適量)
輔料
料酒(適量),雞精(濃縮雞汁)(可選)(適量),蔥姜(可選)(適量)
廚具
炒鍋
步驟
1、開洋用水泡壹會,冬瓜切片
2、先炒開洋,加入少許料酒(如果想放蔥姜可以和先下蔥姜炒出香味再下開洋)
3、加入冬瓜翻炒讓冬瓜都沾上油即可
4、加少許水後加入鹽,雞精(雞精也可不加)
5、加蓋小火煮到冬瓜透明後開大火,倒入水澱粉勾芡,如果水已收的比較幹也可不用水澱粉
6、完成
冬瓜那幾種做法4菜譜簡介
開洋冬瓜是壹道簡單易做,老少皆宜的家常菜,我希望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家常菜
小訣竅
開洋就是蝦米水不要加太多,最後如果鍋內湯汁較多可用水澱粉勾芡,個人認為勾芡後冬瓜會比較入味蔥姜我沒有放因為我對海產品吃不出什麽腥味,也為了省事,我覺得家常菜還是盡量簡化簡單比較好由於有海產品鮮度也夠了,對雞精介意的也可不加
小常識
冬瓜做法技巧
1、煎湯,煨食,做藥膳,搗汁飲;或用生冬瓜外敷。
2、冬瓜性涼,不宜生食。
3、冬瓜是壹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壹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冬瓜的作用
消渴不止;
浮腫喘滿;
痔瘡腫痛;
熱毒、痱子;
腎病、水腫、肝硬化腹水;
癌癥
腳氣病;
高血壓、糖尿病;
動脈硬化、冠心病;
肥胖;
缺乏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