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癥狀
常見預兆
研究發現,中風的常見體征有:(1)頭暈,尤其是突發性頭暈。(2)四肢麻木,突然壹側面部或手腳麻木,舌、唇有些麻木。(3)暫時性口齒不清或言語無效。(4)肢體無力或活動無效。(5)與平時不同的頭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昏厥。(7)壹過性意識喪失或人格、智力突然改變。(8)全身明顯無力,四肢無力。(9)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10)整天昏昏欲睡,處於困倦狀態。(11)壹個或壹個肢體不由自主地抽搐。(12)雙眼突然有感覺,無法看清眼前的東西。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類。血管閉塞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也叫腦梗塞,占腦卒中的70%-80%。腦血管疾病猝死中,腦梗塞占80%。突發腦梗會給患者造成死亡和殘疾,大多數家屬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專家認為,大部分腦梗塞患者都有腦血管狹窄的基本病理改變。如果能提前通過超聲或血管造影發現腦血管狹窄,及時疏通血管,就可以預防突發腦梗塞。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突然昏厥、意識不清或突然口眼歪斜、偏癱、舌強、智力低下。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和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性腦病和血管性癡呆。
治療原則:急救,溶栓,恢復血流,不允許幹細胞移植,目前是騙人的。
外科療法
腦起搏器可以抑制過度興奮的神經細胞,整合紊亂的神經細胞,修復缺氧損傷的神經細胞,激活和喚醒功能低下的神經細胞。最近,美國科學家還發現,磁場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延長人的壽命。起搏器是目前治療腦卒中的好方法。
康復期運動障礙的治療
對於中風後遺癥患者來說,康復治療非常重要。目的是改變四肢麻木、語言不利等癥狀,達到最佳狀態;降低腦梗死的高復發率。尤其在肢體運動障礙的恢復中更為突出。目前認為,腦卒中引起的肢體運動障礙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後遺癥。有些人把康復治療看得特別簡單,甚至等同於“鍛煉”,急於求成,往往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髖關節疼痛、痙攣加重、痙攣模式異常和步態異常、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肌力訓練不當會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緩解這種痙攣,從而使肢體動作趨於協調。壹旦采用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會加強患側上肢屈肌的協調性,加重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引起肘屈、腕屈、屈,使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事實上,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要把康復訓練誤認為力量訓練。在腦卒中後遺癥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思路和方法只註重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患者關節活動範圍、肌張力和拮抗作用的協調康復治療。即使患者的肌力恢復正常,也可能留下異常的運動模式,從而阻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存在功能重建的可能性。目前,國內外普遍推薦在日常家庭護理和康復治療中使用壹種家用肢體康復治療儀來恢復受傷肢體的運動。它基於神經易化技術,通過低頻脈沖電刺激後,使肌肉群按照壹定的順序模擬正常運動。它除了直接鍛煉肌肉力量外,還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來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從而恢復其動態平衡。同時,反復運動可以將通訊信息反饋給大腦,使其盡快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肢體的獨立運動控制,尤其是在家中。這種療法可以使癱瘓的肢體模擬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治療藥物
臨床治療中風有哪些可靠的藥物?防治中風的西藥有阿司匹林、氯化雙胍、腦活素片、甲鈷胺等,都是可靠的、有針對性的。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中風的基本藥物,對預防中風復發有壹定作用。但阿司匹林的臨床應用表明,47%的患者存在耐藥性,即使是阿司匹林腸溶片也會對胃腸道產生負擔和影響。各種出血傾向的患者應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和癥狀選擇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