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乏味的散文

乏味的散文

眾所周知,蒸饅頭離不開蒸籠。無論是日新月異的當代社會,還是早已遠去的艱苦歲月,饅頭和蒸籠必然緊密交織在壹起。今天,每當我在家裏吃東西或者想起蒸饅頭,我總會想起與蒸籠交往的漫長歲月,想起當年的點點滴滴。雖然往事已去多年,但記憶依然深刻,印在腦海裏的往事依然會時不時觸動我的心靈。

只要是土生土長的陜西人,都喜歡吃饅頭,天天吃,好像永遠不會膩。在陜西,無論哪個家庭,買10斤大米壹般都要花很長時間,但買回來或者自己蒸的饅頭就完全是另壹回事了——往往三兩天就會吃完。相應的,饅頭也成了陜西人餐桌上最搶手的主食。因為這些原因,我們都很珍惜家裏的蒸籠。每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仔細地觸摸它,仔細地觀察它壹會兒。如果我們發現任何損壞的跡象,我們將立即修理它。

我清楚地記得關於輪船的往事。只要家裏的饅頭快吃完了,又是晴天,我媽就會叫我把廚房的蒸籠拿到戶外,放在太陽坡下曬太陽。這是為了延長蒸籠的使用壽命。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裏,無論做什麽,都要認真考慮。能省就壹定要省,不能浪費任何資源。同理,蒸籠也是如此。只要聽到媽媽的命令,我就會高興地跑進廚房,把那些蒸籠依次拎到室外的太陽坡。當時我很激動,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意義重大,仿佛在那壹刻,我覺得自己突然變得偉大了。當我把蒸籠全部拿出來的時候,我並沒有急著去玩或者離開那個地方,而是靜靜地呆著,盯著眼前的蒸籠。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沐浴在艷陽下的蒸籠散發著淡淡的竹香味。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邊的香味越來越濃,我的腿早已失去了知覺,我就站在原地,貪婪地吮吸著那獨特的香味,用心感受著蒸籠帶來的甜蜜。

那壹刻我的心裏真的很甜,就像吃了香甜可口的食物或者糖果壹樣,但我不知道為什麽,只是覺得我不應該馬上離開那個地方,而應該繼續和那些蒸籠待在壹起。這到底是為什麽?當時我不明白,但今天,我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之所以那樣做,是理智的體現。蒸饅頭的時候,壹定要用蒸籠。相應的,我會像愛饅頭壹樣愛它。每次幹蒸籠,我總會在壹旁,想著那香噴噴的饅頭,小心翼翼地撫摸著面前的蒸籠。也許是我太專註了,或者是那些鳥很喜歡蒸籠。只要是曬蒸籠的壹天,那些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就會飛過,落在不遠處的空地上,看著我和散發著獨特香味的蒸籠。有些膽大的鳥兒會輕輕地落在蒸籠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仿佛在向我訴說心中的喜悅。

蒸饅頭的那壹天,那些蒸籠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平日裏,他們要麽呆在廚房的角落裏,要麽呆在室外的陽坡下,他們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當媽媽忙著和面的時候,我會把所有曬幹的蒸籠拿出來,依次放在廚房小木的桌子上。然後我會拿壹塊油布(浸過食用油的棉布)仔細擦拭蒸籠內部,直到發亮,我就滿意了。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饅頭粘蒸籠。這份工作我做得很好。每次在家蒸饅頭都會搶著做,總有無窮無盡的精力。在我看來,再多的蒸籠擺在我面前,我也要完成它。等我處理完這些,我媽那邊也快忙完了。

只要媽媽壹聲令下“把蒸籠拿過來”,我就會立刻拿起壹個蒸籠,走向媽媽。我媽笑著看著我,用沾滿面粉的手輕輕摸著我的小臉,不停地誇我能幹懂事。雖然我的臉變成了面粉做的小臉,但我還是笑得很開心,心裏充滿了喜悅。母親把饅頭依次放進蒸籠。當他們吃飽了,她會告訴我把裝滿生饅頭的蒸籠放在室外的太陽坡下,讓那些饅頭也能吸收壹些溫暖的陽光。這在當地叫“泛饅頭”,是為了盡快發揮酵母的作用。饅頭味道怎麽樣?鍋蒸是關鍵的壹步。壹定要把握好時間,否則會導致饅頭的味道,不是無味就是酸。我媽媽教了我壹個簡單但實用的方法。只要摸到蒸籠,感覺很燙,就說明饅頭已經出鍋了。那時候我會把裝滿饅頭的蒸籠再拿回去,等鍋裏的水燒開後直接蒸。

鼓風機嗡嗡作響,竈膛裏的火在燃燒,隱約間,我還能聽到火鍋裏沸騰的聲音,但那壹刻,我最在意的,依然是火鍋上的蒸籠。我看到那些蒸籠被媽媽的棉布緊緊圍著,沒有壹絲縫隙。這樣做是為了確保蒸鍋內部的密封性。簡單來說,蒸饅頭的路上不能有漏風,否則會影響饅頭的口感。所以蒸饅頭的時候,所有的蒸籠都會包得緊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氣中的熱蒸汽越來越濃,蒸籠周圍頓時被熱蒸汽包圍。當時特別擔心,總覺得熱蒸汽裏的蒸籠很吃力。他們覺得舒服還是難過?我壹直在絞盡腦汁想那個問題,但是想了半天還是想不明白,只能找媽媽幫忙了。聽完這些,我媽笑了,用肯定的語氣告訴我,他們都很舒服,很開心。但我還是不相信。我媽笑了笑,繼續說‘包子肯定裂開了’,這就是他們太高興的原因。聽了媽媽的話,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在腦海裏仔細的回憶著過去的壹幕幕。那壹刻我覺得我媽的話是對的,因為每次蒸饅頭的時候都會出現那種情況。想到這裏,我不再擔心,我的心裏很高興。

饅頭出鍋後,我媽總會拿著那些有裂紋的饅頭對我說,妳看,是我剛才說的嗎?我很開心,小心翼翼地撫摸著蒸籠,在心裏默默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再次為我們蒸出美味的饅頭。饅頭壹出鍋,媽媽就會及時把饅頭全部翻面。這是為了防止溫度下降後饅頭直接粘在蒸籠上,所以這項工作要及時做好,不能有任何延誤,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等所有的饅頭都涼了,媽媽會把它們都收在廚房的瓷盆裏,然後仔細刷洗蒸籠,拿到戶外晾幹。如果妳發現壹個壞的地方,妳可以自己修理它,修理它。如果是大問題,就只能等專門修蒸籠的師傅了。

“修籠子——,修籠子——”只要我耳邊有這樣的叫聲,我媽壹定會讓我把家裏需要修的蒸籠拿出來,讓老師傅修。那時候的每壹次,作為孩子的我們都很開心,壹邊拿著自己的蒸籠靜靜地等待,壹邊盯著忙碌的老師傅:我看到這裏壞了,那裏有故障的蒸籠,在他手裏都是完好的,大家高興得嘴都翹得老高,心裏都是那麽甜蜜。那時候家裏的蒸籠,無異於壹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如果沒有蒸籠,我們就吃不到美味的饅頭。那樣的話,我們的生活就無法維持了。所以,對於蒸籠,我們都是骨子裏的愛,甚至比對待自己還要細心。

那些年,每當看到蒸籠完好無損,心裏都會覺得甜蜜;如果我發現哪裏損壞了,我的眉頭會縮成壹團,心裏會很難過。但好在還有會修蒸籠的老師傅,他們總會在第壹時間來到村裏,為我們修好損壞的蒸籠,再次帶給我們歡樂。久而久之,蒸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和親人壹模壹樣了。

幾十年的漫長時光過去了,周圍的很多東西都變了。相應的,蒸籠也有很多新款式。如今,蒸籠依然存在,但現在的蒸籠已經不是過去的蒸籠了。以前的蒸籠已經逐漸被鋁合金和不銹鋼蒸籠取代,不用像以前那樣小心翼翼地擦拭饅頭,也不會有破損之類的情況。我家的蒸籠已經換了很多年了。每次蒸饅頭的時候,媽媽總會跟我提起過去的那些事,我也會繼續追尋過去在腦海裏的印記。

不得不承認,鋁合金、不銹鋼等蒸籠確實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有壹些遺憾。比如用這種蒸籠蒸饅頭,蒸出來的饅頭不如以前的蒸籠,透氣性不好,往往會導致蒸出來的饅頭出現壹些不理想的狀況。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想出了壹個好辦法:蒸籠內部還是用竹條,外面用不銹鋼或者鋁合金。這樣,饅頭還是熟悉的味道,和過去相比沒有什麽區別,蒸籠也很耐用。

毋庸置疑,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作為新時代,我們不僅要追求便利,更要重新拾起那些看似無用卻又有特定意義的東西,讓它們產生價值,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