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引自作家畢淑敏的精神處方

引自作家畢淑敏的精神處方

《心靈的藥方》是壹本撫慰心靈的散文集。畢淑敏以生命故事的敘述,以壹個外科醫生的眼光和洞察力,壹層壹層地仔細發現和解剖生命的痛苦和“焦點”。以下是作家畢淑敏為妳精心整理的心靈藥方的語錄。我希望妳喜歡它們。

作家畢淑敏,1)睡去妳的秘密,喚醒妳的自由。?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2)眉宇間沒有壹絲皺紋的美人,怕的是血管裏流著冰。?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3)睡去妳的秘密,喚醒妳的自由。它的柵欄堅固而稀疏,壹陣微風緩緩穿過。?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4)春天,戴上紅領巾,去野外的綠草地,靜靜地曬曬太陽,聽聽螞蟻在石頭上行走的聲音。?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5)憂郁是近在咫尺的洋蔥,散發出獨特而辛辣的味道。當我們剝開它緊緊粘在壹起的鱗片時,我們會淚流滿面。?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6)幸福不喜歡喧囂,它往往在愁雲慘霧中降臨,壹個貧窮時相親相愛的蛋糕,壹個患難時相親相愛的眼神。?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7)壹種讓人感到無比失望,從而走入恐懼的想象,這種想象不可避免地像薄霧壹樣慢慢升起,模糊了我們的起點和終點,使人不得不不斷地停止思考。?畢淑敏的心靈藥方

作家畢淑敏坦言,市面上很多作品都是“笑話”—

46歲開始學習心理學,4年後拿到心理咨詢師資格。以女作家畢淑敏命名的心理診所如火如荼——然而,在新作《給心靈的藥方》日前發布接受記者專訪時,畢淑敏透露,她已經在壹年前徹底告別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再次回歸作家的身份;問其原因,是“來訪者太多,讓人如精衛填海般感到絕望”,於是她又拿起壹支筆,推出了這本書《心靈的藥方》。

■以“心理散文”回歸文壇

記者:有壹段時間沒有妳的消息了。給我們講講這個最新的作品。

畢淑敏(以下簡稱“畢”):心法處方精選所有與心理學相關的散文。這個書名最早是由香港三聯書店命名的。去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我的壹本關於心理學的書《心智7遊戲》,賣得非常好。後來他們買斷了我的另壹本書《我的成長是我的主人》的版權,出版了。他們還告訴我,他們會在我的作品中單獨出壹本心理學隨筆集,名字叫《心靈藥方》。沒想到這個作家出版社會有這個想法,也覺得名字不錯。經與香港三聯書店協商,兩家出版社均以《心靈藥方》為名出書。雖然都是關於心理學的隨筆,但是選取的文章和內容並不相同。

記者:您的新作叫《心法處方》,醫學處方分為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妳的“心靈藥方”偏向於哪壹個“課題”?

畢:歷史上最早的醫生是“全科醫生”。他在神農嘗百草的時候,並沒有“科”的劃分,只是後來細化了。心理學是壹門年輕的科學。從1900年弗洛伊德釋夢開始,到現在只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有800多所學校,但劃分並沒有那麽細致。我是在人文主義的壹個流派下學習的,也就是說,我相信生活是美好而光明的,人性的主要方面,有希望的部分會比黑暗的部分強大。這些想法會在我的散文中不斷呈現,但並不代表我看不到黑暗,而是因為黑暗的存在,人們才知道並珍惜太陽的溫暖和光明。

■市面上關於心理學的書多是“笑話”

記者: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種關於心理學的書籍。妳覺得心靈藥方和他們有什麽區別?

畢:市面上有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證明了人們越來越註重自己的內心健康,想要深入探索自我。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很多書都是“笑話”,“有趣的心理學”,比如壹些星座運勢,性格測試,其實只是為了讓人會心壹笑。

記者:妳是怎麽寫這些散文的?

畢:我的散文源於我內心的激動。就像最近,我可能會寫壹篇關於齊達內該怎麽做的文章。其實我不是粉絲。我從未看過世界杯比賽。事發前不知道齊達內是誰。但這件事發生了,引起了我的興趣。不知道齊達內打人的時候在想什麽?為此,我專程去看齊達內的傳記,天天盯著鳳凰衛視,希望能看到他的位置。關於這件事的起因,有無數個版本,但馬特拉齊壹定是侮辱了齊達內的妻子。

壹個男人,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憤怒反應是來自於人的壹種深刻的本能,於是他采取了壹種原始的手段,在第壹時間給對方壹個教訓,讓他杜絕這種想法。但是作為壹個現代人,還是有其他的心理模式來應對的。馬特拉奇的話除了臟,沒文化,人品差之外,不可能成真。而且我知道齊達內出生在法國,但他是阿爾及利亞人的後裔,所以我也想探究他的內心感受,以及他對法國的認同感。諸如此類的事情,我會寫在我的隨筆裏。

■心理門診的來訪者太多,讓我絕望。

記者:《心靈藥方》散文中寫的壹些小故事和妳在臨床的工作有關系嗎?

畢:是的,有些是我在診所接待來訪者時寫的,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但根據心理咨詢師保護當事人的職業道德,這些故事都被強烈變形了,只提取了典型的、普遍的意義。因此,人們不可能確定這些故事的原型是誰。

記者:46歲的妳放下所有創作,進入北師大心理系,與朋友共同創辦“畢淑敏心理診所”,成功轉型為註冊心理咨詢師。但是為什麽壹年前就放棄了呢?

畢:主要是來的人太多了。壹開始主要是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後來甚至還有很多外地的遊客。他們坐飛機來,從機場直接去了診所。咨詢了50分鐘後,他們直接從診所去了機場,回到了家。很多來訪者直接找我做咨詢,說如果我沒時間,他們可以等。於是,很多人從11開始預約,到了第二年的3月還在等。這份巨大的信任讓我感動,但也讓我感到絕望和無力應對。因為心理治療無法量產,我沒有任何潛力可以挖掘。即使不休息,壹天最多也只能接診六到八個人,很多治療也無法壹次性完成。感覺像是精衛填海。雖然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海在壹天天擴大。以前只知道沒有市場會崩盤,現在發現太多市場會崩盤。

記者:在門診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妳趕回來了。這不是經濟上的大損失嗎?

畢:開診所的時候,經濟效益從來不是我的目標。當時讀了兩年多的碩士和博士,很想嘗試壹下,看看自己學到的東西是否真的能幫助到別人。於是,朋友壹商量開診所,我就加入了,完全沒有考慮經濟,也沒有為將來積累材料。我用我的名字開了壹家診所,因為我在工商登記查名字的時候,名字重復了好幾次,所以朋友叫我幹脆用妳的名字。壹開始我以為不會有人來,因為心理治療不報銷,不可能公費支付。沒想到後來變得這麽火。

這段時間的心理咨詢讓我對人性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壹方面讓我對人性越來越敬畏。有很多看似普通的人,其實背後都有著無盡豐富生動的壹面。另壹方面,也讓我更加謙虛。

■17歲時許下的願望至今未變。

記者:妳有很多代表作,比如《紅色處方》、《血玲瓏》、《拯救乳房》?但小說和散文無壹例外都是關於生與死的。妳為什麽對這兩個古老的話題感興趣?

畢:我之所以關心生死,是從我在西藏阿裏打坐開始的。那時候我才17歲。在此之前,我的家庭條件非常舒適,這讓我有點被寵壞了。阿裏是西藏最艱苦的地方,大雪紛飛,交通不便。我經常八個月或者十個月不吃東西。這種極端的自然環境給了我壹種本能的震驚和恐懼,讓我從城市這個社會關系最復雜的地方走了出來。而且那時候雖然年紀小,但是因為參與搶救病人,死亡已經成為我可以近距離接觸的東西。

無聊的時候,我常常坐在山坡上,面對藍天白雲,發呆。我想了很多我能想到的問題,但我想的最多的是我為什麽活著。我覺得我的生活隨時可能被打斷。我會做壹輩子讓我開心的事。除此之外,我還會盡力給別人帶來快樂,讓世界變得更好壹點。這個在17歲時許下的願望,至今沒有改變。我以後經歷的壹次又壹次的重大選擇,我為什麽寫作,我為什麽學心理學,我為什麽開心理診所,我為什麽回來寫作,都和這個誌願者有關。

■如何解決心理咨詢師自身的困惑?

記者:您的散文給人們的心靈開出了藥方,教會他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成長過程中的情感傷害和仿徨,在困難中找到信心。妳自己會有痛苦或者迷茫嗎?妳是怎麽解決的?

畢:當然,我會有痛苦和迷茫。因為知道理論上要做什麽和實際上能不能做有時候是兩碼事。但我相信,無論是痛苦還是迷茫,我都會找到壹個出口和方向,不會被困在裏面,被痛苦和悲傷吞噬。如果不能解決,我會珍惜他們。畢竟,快樂和痛苦都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能只有壹部分而沒有另壹部分。有痛苦,說明生活還是充滿了新鮮的感知。

記者:妳回歸寫作後,目前有什麽創作計劃?

畢:經過前壹階段的積累,我現在應該是註意力和創造力都非常飽滿的階段。從去年開始,我壹直在寫壹個關於精神病醫生的長篇故事。估計年底前可以完成。另外,正在寫壹些短篇小說。

畢淑敏語錄集(1)我給贊同我的人的感覺就是他的善良。我審視那些反對我的人的智慧。如果我在贊成者身上看到的是迎合,在反對者身上感受到的是無知,那我就不在乎聽兩個人的意見了。

2)為什麽害怕媽媽說過去的事?妳否認我們軟弱嗎?是不是不願意背太多親戚?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無暇多想,總想著媽媽會壹直陪著我們,總有壹天她會把壹切都說出來。就在我們猝不及防的壹瞬間,冰冷的鐵門突然在我們身後落下。溫暖的眼睛折斷了翅膀,被埋葬在黑暗的壹面。我們在悲痛中驚魂未定地回首,卻發現自己還遠遠沒有長大。

3)人生有無數個岔路口,在分歧的十字路口,大多都是動心。我們經常被奇怪的物質弄得眼花繚亂。我們需要在漆黑安靜的夜裏思考,思考我們與生俱來的理想,思考我們將要走的路。離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近還是遠?眼睛當然有用。但有時當我們閉上眼睛,我們可以更好地傾聽來自內心的答案。

4)幸福不喜歡喧囂,它往往在朦朧中到來,壹個貧窮時彼此相愛的蛋糕,壹個患難時彼此相配的眼神。

5)生氣了就喊;如果妳難過,妳會哭;如果妳愛它,妳就表達它;喜歡就追求。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怨自艾,走出去,勇敢面對。

6)樹不宜長得太快。壹年當柴,三年五年當桌椅,十年百年當棟梁。所以要深耕厚積,等待時間。

7)歲月的長河不可逆轉,我已不再年輕。

8)內科醫生證明,壹個人在說謊的時候,無論他多麽有經驗,他的眼神都會泄露他的秘密。他的瞳孔會放大,眼睛會走神,眼皮會不由自主地下垂。

9)人們常常只是撿起地上的金色鬃毛,說:“我以前見過。”。

10)人生有裂痕,所以陽光照進來。

11)愛情讓人片面輕信。愛情讓人智商下降,愛情讓人壹廂情願。

12)主動放棄是未雨綢繆的大智慧。

13)人們常常會突然想起久違的往事,回憶起很多老朋友在旅途中的音容笑貌。仿佛旅行是壹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煙的溫暖升起。

14)去更遠的地方,更危險的地方,更人跡罕至的地方?非凡?然而,總有壹天妳會厭倦這種逃避。其實,世俗自有其魅力。

15)人類需要經常看到地平線。這給了我們壹種對地球的確信感。它提醒我們,除了瑣碎的生活,還有壹種廣闊的存在,可以承載我們的身心。

16)看不到自己優點的人,當然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

17)佛說,回望前世,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氣餒了,這輩子就沒希望了,和誰魯豫和誰跟著,和誰相親和誰翻臉,都是註定的,掙紮出來的。

18)淑女壹定是書呆子。

19)真正的堅持,是沒有人給過妳任何承諾,只是歲月流逝,留下的只有信念。壹種在荒涼中無望的等待,只有內心不屈的意誌才能支撐意誌。

20)趁著風平浪靜,好好享受陽光。在花開之前,趁它還年輕。還能走很遠的路,還能說出很深很深的想法。尋找夢中出現過的小路、山川、田野。

21)只要希望誕生,妳就別無選擇,只能去實現它。

做壹個不完美的人需要勇氣和樂趣。因為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只是隨波逐流。

23)據說古印度人有個習慣。當他們的身體移動太快時,他們會停下來,安營紮寨,耐心地等待他們的靈魂跟上。有人說三天就停,有人說七天就停。總之,人不能只是走下去,而是停留在旅行的間隙,遇見自己的靈魂。靈魂似乎是壹個負擔沈重或手腳笨拙的弱者,往往會慢慢落後。如果妳走得快,它跟不上。我認為這種說法最有意義的部分是證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中是不同步和分離的。而壹次優秀的旅行,自然是身體和靈魂高度協調,生死相依。

24)是的,我不漂亮。但素顏不是美女的專利,而是所有女性都可以選擇的壹種生活方式。看看我們周圍。每壹棵樹,每壹片草,每壹朵花都不化妝。面對烈日和風雪,都是那麽自然,那麽自然。他們會衰老枯萎,但衰老枯萎也是壹種現實。人類作為萬物的主宰,為什麽要把自己藏在粉和油彩後面?我們都會變老。我平靜地看著我的年齡,就像遠處駛來的白帆。我為什麽要隱瞞這個現實?隱瞞不僅是徒勞的,更是壹種軟弱。自信和年齡不成反比,就像自信和美貌不成正比壹樣。勇氣不是儲存在臉上,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25)每個人都是多面的。即使是高貴的人也有卑微的靈魂。

26)我喜歡愛花的女人。鮮花是我們每天能得到的最美的風景,從昂貴的玫瑰到不起眼的野菊花。不管花從哪裏來,不管花是大是小,只要是蓬勃盛開的,都是宜人的,都是美好的。大多數不喜歡花的女人,都把自己的心變成了壹片貧瘠的黑色戈壁。

27)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看到很多比自己優秀很多的人。如果妳總是看到比妳差的人,那妳就要反思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在不斷沈淪。如果妳在進步的過程中經常遇到讓妳期待的人,那麽恭喜妳,妳在不斷進步。妳會自卑,但這種自卑可以轉化為動力。

28)有些事情,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理解,但理解了就不再年輕了。

29)時刻提醒自己要關註快樂,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裏看著太陽,妳的心會不知不覺地溫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