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微博真的是神仙打架。
第二季的壹串生活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微博名人瘋狂呼籲嫁槍。周傑倫中老年人與昆鐵衛士激戰。在16時到達山頂後,他們揮手告別。只有《南方蘸水》在壹眾熱搜中保持低調。北方人愛不愛。我和冷艷壹樣高貴。
微博@阿查的袁媛-
夜半時分,壹碗蘸水撫慰淡淡的味道。別跟我說麻醬韭菜花什麽都有。蘸水端上雲貴川,分分鐘吃光整座山。
“蘸水”是南方朋友的精神高地,驅走了無數個暗夜裏的黑暗。
酸梅蘸水微博@我想見妳。
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的蘸。
火鍋統壹了南北美食的世界觀。北方人把所有的思緒都扔進了沸騰的夜晚。芝麻醬、韭菜、大蒜、香油,與科爾沁的牛羊肉親切友好地交談著,而南方人只會輕蔑地哼壹聲:我們壹點也不在乎!
北方人不懂遇到辣椒醬和紅燒肉是什麽感覺。腐乳和香菜是酸湯魚生命中最美的風景,咽下耳朵靈魂就能與世界平行。把南瓜、豆角、茄子放在清水裏煮,再加點水到豆豉裏,真的很辛苦。
西蘭花蘸水微博@IKO來了。
別說南方人吃的東西都是水的味道。如果破壞了,北方的芝麻醬就是破壞壹切味道的大魔王。橫掃壹切美食的感覺,大約等於方言裏的東北話。
不就是DIY的火鍋底料嗎?南傾到底在哪裏?帶上手機,哈西第壹無情人帶妳領略蘸水教學背後的奧秘。
席卷壹切的芝麻醬。
妳以為蘸水只是花椒、鹽、醬油、味精的集合嗎?NONONO!
什麽都可以蘸水,從邪惡到顛覆世界觀的根源到水行業菜鳥牛的苦腸,從口氣清新的薄荷到不知道是水果還是蔬菜的樹番茄,真正的原教旨主義蘸水還是挺融合的。
它可以“下水”:
光看著不太友好。
牛的苦腸熬成濃汁,生牛肉、韭菜、緬甸香菜、香柳、布蕾、小米切碎混在壹起。我的媽,我覺得酸酸的,清爽的只是形容壹下。
可以是“廢物”:
曲江烤鴨和在建水蘸水,微博@littleCloud-小白雲。
不要把烤鴨剩的鴨油扔掉。不能直接吃。加入鹽水湯,加鹽,味精,辣椒面,放煙籽。妳敢說原湯裏沒有面嗎?
它甚至可以是“水果”:
微博@蘑菇醬包
樹番茄搗碎,用薄荷葉攪拌,撒入少許味精鹽,這樣番茄蘸水最新鮮;碧水百香果,拌上蒜末和醬油,在夏天無處安放的時候拯救妳的食欲!
有壹個完美的泡水還不足以讓雲貴川的朋友開心。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明白先進的蘸水定律,什麽東西都可以蘸水。
作為壹個東北人,在我前23年的世界觀裏,蘸水只存在於火鍋和餃子周圍。我來到西南後,整個人都快要崩潰了。
先不說米粉蘸水,基本操作。
我可以忍受烹飪,涼拌和辣椒裏滾燙的油。我就當妳是羊肉青菜火鍋。朋友,蘸個酸梅什麽意思?
青梅不用煮,牙齒卻變酸。用單山蘸水,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舌尖是甜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味道,叫幸福。
聽說最近有個難纏的朋友打算用水征服哈根達斯。讓我們祝他幸福平安。
酸梅加水和辣醬
至此,妳已經進入了真正的蘸水門檻。但最重要的壹點來了。
用什麽蘸水吃,比今年的網友還嚴。隨便蘸水能符合南蘸水教育的真諦嗎?我分分鐘就把妳當異端。
檸檬汁擠出來和花椒、小米、麻辣混合,又辣又速溶。只有昆明街頭烤的“彎蔥肥腸”才知道它的真正含義。
昆明彎腸蘸水,微博敢亂。
單山蘸水是雲南人的普遍組合。由花椒、鹽、味精、胡椒粉、胡椒粉、茴香、姜粉制成。它不需要冷藏或防腐劑。幾乎所有雲南的美食都能和蘸水單山產生共鳴。
但這並不是壹切都可以盲目調整的。把面條浸在水裏,烤幹,這是不會錯的。如果芒果李子摻水,單建國壹聽就想打人。
豆花蘸水
辣椒醬是貴州人的精神伴侶,酸湯魚只有靠辣椒醬才能得救。但是就算是幾乎萬能的糊辣椒也比不上豆花。
貴州人喜歡用清水煮各種素菜:南瓜、南瓜、豆角、白菜苔、大葉菜等。,是焦辣椒配不上的。太沖了!
只有壹碗蘸水的濃油辣椒,才能安排壹份清淡的素菜湯,包括豆花。我們熟悉的老幹媽,最開始是壹個蘸水的豆腐。
李莊白肉,微博@於
寫到這裏,我瞬間編了壹個綜藝。貴州人和雲南人拔劍相向,互不相讓。妳有單建國,我有陶華碧!
四川人看著紅油的重慶,連高蹺牛肉都有點新潮。字幕慢慢播放出來,蘸水帝國的崛起。
為什麽南方人那麽愛蘸水?
小鹽吧的故事,從誕生之日起,就壹直遠離雲南大山深處。
以前滇南山區因為地勢高,交通不便,缺鹽少油,烹飪方式比較單調,甚至與東北原教旨主義的野蠻烹飪不謀而合。
雲南人炒菜時,往往把時令蔬菜拌在壹個鍋裏,菜也是湯。蘸水完全靠個人,充分體現了西方文明社會的基本原則。人人平等,都想做自己想做的事。
傣菜,微博@漳州考研政治。
腥味很重的昭通牛肉,不用鹽調味也沒關系。香菜、蒜葉、薄荷、醬油、香醋拌辣椒面,拌壹勺肉湯。
即避免了腥味,又保證了鮮甜。需要什麽鹽?蘸水就夠了。
昭通牛肉小串
在不缺鹽的閩南,對原生態烹飪風格的追求讓蘸水再次開花。
魚露,潮汕蘸水的代表,潮汕人蘸海鮮的首選。吃肉拌涼菜,是為了挽回他們的胃口。
尤其是生腌,並不是高大上的海鮮配置,而是潮汕人對海鮮極致新鮮和原汁原味的追求。以醬油為底,加入蔥、姜、蒜制成鹵汁,將洗凈的海鮮放入其中浸泡。鹵制時間短則半小時,長則壹天,有的甚至馬上就吃。
當然最重要的是魚露。妳只需要幾滴魚露就能完全理解這東西為什麽叫“潮汕毒”。
生腌魚醬
沿海地區的海鮮烹飪多以水煮為主,如何開發出壹道出彩的姜醋菜肴,成為各大海鮮大排檔吸引顧客的秘訣,也是壹景。
蘸水在南方長期發揚光大的真正原因,可能與茶馬古道上流傳的馬幫傳說有關。
在從雲南向西北穿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中,有壹條從中原到西藏的農產品貿易路線,我們也稱之為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上的臘排骨。
當商隊在山野趕馬的路上做飯時,它打翻了壹小塊鹽,燒成了紅色。被扔進山貓野菜的湯鍋裏,可能是最早的蘸水的雛形。
隨著馬幫的腳步,蘸水逐漸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也逐漸學會廣泛利用香辣果蔬和發酵醬料的排列組合來滿足對美味的追求,直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南方朋友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琳瑯滿目的蘸料,微博@昆明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就算是極端的朋友也不蘸水,連飯都不吃。
約了昆明的朋友,三分鐘後點好菜,拿出手機發壹張圖到朋友圈。定位:沒有蘸水的餐廳,沒有TM。
雲貴川的浸水拯救
遠離江湖,我們知道蘸文化的深度。西南的朋友繼承了川軍建大肯幹肯吃苦的作風。他們不像搞煎餅果子宗教文化的天津人那麽邪乎。凡是會蘸菜的都算自己人。
《雲貴川》是中國的耶路撒冷蘸水文化,背後站著無數虔誠的粉絲。雖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格,但都奇跡般地保持了民主共和國。
-雲南-
汪曾祺說,以前雲南的油浸雞,大塊的雞都是生煎,壹個12寸的盤子堆得老高。蘸胡椒粉和鹽。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七八個人,每人拿了35元,瓷盤瞬間見底。
其實辣椒和鹽蘸水吃是很正常的。雲南蘸水的風格就是兩個字:有錢!
單山蘸水+檸檬,微博@俗人廖。
《風味世界》裏提到的西紅柿、辣椒、檸檬、西番蓮、芒果甚至生肉都不夠哈尼族同胞蘸雞血、雞雜,建水煮的腐乳蘸水等等。......
大山的香辛料和水果的應用,讓雲南像泡在水裏壹樣眼花繚亂。我的壹個雲南朋友曾經自豪地說,如果給她壹個蘸水的盤子,她可以做壹個滿漢全席!
檸檬灑,出處見水印。
雲南人愛泡山,但只有真正的美食家才知道,泡椒醬是人類燒烤發展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五花肉又嫩又油,在蘸了水的鹹菜糊裏滾壹滾,知道的多了就知道什麽意思了,就是說不出為什麽這麽好吃!
-貴州-
我壹直覺得文藝片導演是脫離生活的。妳為什麽不在水裏泡壹泡來個路邊野餐呢?
相比雲南人,貴州的蘸水更加純凈多變,少了很多水果的幹擾。
用貴州人的話說——壹碗辣椒水!還放水果,好奇怪,會很好吃!
貴州特產,幹鍋。煲出來的食物有點像燒烤。壹口土鍋就能烤出所有的菜。我希望我能舔光所有的水!
“香料”在貴州人泡水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不用說,蔥、姜、蒜、香菜、碎耳根、苦蒜、木椒花、魚和香草、山蒼子、貢品等配料。,在其他地區可能沒聽過,卻是貴州人餐桌上的常客。
不僅如此,蘸水的香料使用也極為講究。牛羊肉狗肉火鍋的蘸水要加魚香菜和芫荽,雞鴨鵝火鍋對應的是斷耳根,而魚火鍋需要姜米和木椒花調味……...
而且最厲害的是那碗水豆豉和辣椒醬豆腐腦的完美集合。
貴州老郭豆腐。
將整個烤好的豆腐浸泡在浸泡水中。筷子刺破豆腐皮,讓它在蘸水裏打滾,由內而外洗去靈魂。
這才是真正的味道保健。
-四川-
四川人蘸水不壹樣,因為不缺鹽,四川人特別註重搭配的力量,壹道菜,百菜百味。
四川人稱蘸水為“蘸”,聽起來有點戲謔。
豆花蘸水,微博@春兒吃。
在蘸醬的世界裏,豆瓣的出鏡率極高,麻辣幹辣椒是四川人的精神信仰。蘸點我們不知道的,郫縣豆沙什麽都知道。
豆花飯用豆瓣蘸著吃,撒壹點蔥花;吃蹄子用青椒蘸壹勺濃稠半透明的熟油;
吃醋浸炒紫菜,滴幾滴燒紅油海椒;說到吃串串,幹菜是少不了的,堆成小山的海椒面上鋪上壹層大頭菜...
浸過水的馬桶。
就算妳知道南方泡水的美,妳也不知道人生的悲歡離合。
妳懂不懂不重要。妳可以吃了它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