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南的廣州壹個農村小鎮,發生了四兄妹喝農藥自殺的人間慘劇。最大的只有13歲,最小的只有5歲。原因是自從他們的母親離開,父親去外地工作後,兄弟姐妹從此過上了無依無靠的生活。
最新壹期英國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留守兒童正在承受經濟高速增長背後的巨大隱性成本。
在中國過去的壹代人中,約有2.7億勞動力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尋求出路,從而延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潮。幾乎所有外出打拼的勞動者都肩負著全家的生計,但由於經濟條件和環境因素,他們無法帶著孩子壹起謀生。漸漸地,這些孩子就成了人們所說的“留守兒童”。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全國婦聯2010年的官方統計,大約有617歲以下的青少年被單獨留在農村,像四川和江蘇的城市。其實壹半以上的家庭都有留守兒童。事實上,在很多地處邊陲的村莊,家裏的人口結構都只是由孩子和爺爺奶奶組成,這對於身處經濟浪潮中的中國人來說,無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犧牲的壹代
留守兒童對未來不能抱任何期望。他們經常面臨情緒不穩定,暴力自殺傾向,更容易成為性騷擾或綁架的目標。中國多達65438+1億的留守兒童,只能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父母,就算想打個電話,也要三個月。從留守兒童的比例來看,年齡最小的往往第壹時間選擇留守,女孩略高。這種重男輕女的傳統傾向總是導致城市人口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
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賺更多的錢,延遲享受,犧牲孩子,造成城市的繁榮,個人收入略高,是合理的選擇。而留守兒童和家庭受迫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無疑會讓中國社會在未來承受更大的損失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