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村黨支部黨員67人,村“兩委”幹部8人(其中駐村幹部1人)。村裏的主導產業是農業,先後建成了荔枝、優質香蕉、黑皮冬瓜等壹批水果基地。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自種田和外出打工。200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00元,農民人均年收入3000元,是壹個貧困村。村民們渴望加快土地流轉來發展經濟。
大埔村有280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村前矗立著壹座門樓——天德門,格外耀眼。這個村的炳輝文公廟保存得很好,前有偌大的廳堂,前有月形池塘,魚在清波中跳躍,良田闊景,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大埔村的人們遵循著“保蒸者昌,毀蒸者亡”的祖訓,形成了團結互助、自強不息的精神。先後出現了五代同輩、吳秀才成桂與韓成(之子)、革命烈士文樹弟與文以及功勛與吳秀才成桂的《獅子滾球》等傳說。
2009年,大埔村初步確立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定位: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文化產業為主,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產業(特別是體育文化)為特色,走出壹條集農業觀光和文化休閑為壹體的鄉村生態旅遊之路,努力將大埔打造成增城生態文化旅遊示範村和派潭鎮體育文化特色村,簡稱“大埔模式”。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大浦村啟動了新農村環境整治工程,建設了村文化站、垃圾收集站、社區路燈等公共設施。正在規劃升級村莊道路和排水渠道,以炳輝文公廟為中心對村莊進行裝修,建設村民體育娛樂場所和後龍山公園。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