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女朋友會留在老家,但我還是想在外面創業。陪她回老家就沒有發展空間了嗎?
我現在的工作挺正規的。我按時上班下班。睡覺前還有時間看書寫字。壹家薪水更高的公司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我很興奮,但是我去了。是不是沒有太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還有,我想換壹個更賺錢的行業,收入上去了是不是意味著更自由?
試想,哪裏有絕對的空間和自由?但因為生活方式不同,利弊得失交織。這樣的困惑,不是瞻前顧後、杞人憂天就能避免的。
我不會告訴他們我認識壹個在酒店做服務員的朋友。聽客戶聊起各種趣事和經歷不禁浮想聯翩,不到兩個月就寫完了壹本正式出版的故事集。
我不會告訴他們我從網上看到壹個快遞員跑來跑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考知名大學的研究生;
我更不會告訴他們,壹個保姆阿姨買了幾十本烹飪書給雇主學習,最後考了高級廚師證。她的雇主也在她身上投資,開了十幾家連鎖餐廳。
環境可以改變壹個人,人也可以改變環境,就看妳願不願意了。我之所以不會告訴他們,是因為他們太膽小,悲觀的結局總比美好的結局想得多。
還沒開始就否定壹切,不是良性思維。既然只能看著別人改變,自己卻躲得遠遠的,那就不要怪命運不在乎,只怪自己沒有勇氣。
我有壹個女性朋友,最近去上海參加了壹個十天十夜的訓練營。
我也參加過很多這樣的訓練營,多以教學為主,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人際關系,演講口才。
凡是去參加的都是行動力超強的人。強大的行動背後,是勇氣在蓄勢待發。
朋友去之前,有人勸阻他:
“女孩子家壹個人去外地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先不說她有沒有被騙。萬壹她在路上遇到什麽意外怎麽辦?”
“呆在家裏就好了,不怕日曬雨淋。”
她只是笑笑,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旅程。從蚌埠到上海,再從上海坐幾趟地鐵,最後到達目的地。
她回來後,非常興奮。雖然花了很多錢,但她確實成長了很多。雖然壹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她獨自找到了那個地方,遇到了很多有夢想,行動力很強的人。
我問她:“是什麽讓妳有勇氣壹個人去旅行?”
她沈思了很久,講了壹個關於她的故事:五歲的時候,她和鄰居的哥哥壹起爬村口的壹堆麥稭堆,哥哥比她大幾歲,手腳靈活。他幾步就爬到了麥稭堆的頂端。至於她,胖乎乎的小個子,幾次助跑都失敗了。後來是鄰居的哥哥費了好大勁才讓她上去的。能上去就是上去了,下去了怎麽辦?
那堆麥草對她來說很高!天快黑了,鄰居的哥哥回家吃飯了,留下她壹個人在那裏哭。
沒多久,父親從家裏回來,看見她在稻草堆上。我以為爸爸會把她抱下來,可是爸爸只是遠遠的看著她,不管她怎麽哭怎麽喊,在家裏都得不到壹個擁抱。後來,她只能鼓足勇氣,鼓足勇氣跳了下去。
多年以後,她才明白,父親之所以遠遠地看著她,並不是因為不夠愛她,而是因為愛她,她從小就學會了勇敢,學會了獨立面對壹切機會。
其實我們真正害怕的不是邁出第壹步,而是在邁出第壹步之前就被淘汰。想想小時候,我們不是騎自行車摔過,滑冰磕過,遊泳嗆過嗎?為什麽現在沒有勇氣了?
是不是顧慮太多了?不完全是。
壹切煩惱都在途中壹壹打破,行動中的人沒有煩惱。因為擔憂壹產生,就被行動克服了。
詩人兼政治家哈威爾說:“導致失敗的唯壹因素是妳在奮鬥之前就放棄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曾經懷揣夢想,希望有壹天能擺脫現實的束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呢?他們害怕如果失敗了,他們將永遠不會回到他們開始的路。
顧慮太多的人,只能被現實拖著往前走,不願意冒險,永遠改變現狀。
有這樣壹群人,他們從未放棄希望,也經歷過異樣的目光,卻始終相信自己的理想。有這麽壹群人,放棄了父母安置的安逸,奔向未知的遠方,卻依然快樂,心中有光。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麽能真正阻止妳。真正束縛妳腳步的是妳的退縮。只要妳找到路,全世界都會給妳讓路。